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在诊断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研究

2015-07-31谢海军

当代医学 2015年33期
关键词:克罗恩肠病炎症性

谢海军

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在诊断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研究

谢海军

目的 探究炎症性肠病(IBD)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MSCT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IBD患者MSCTE资料,探讨MSCTE表现形式与诊断特点。结果 CD患者中,以肠道管壁增厚最为常见,为21例;病变部位常见于回盲部以及末端回肠部位,为13例;而UC多见于肠道管壁增厚,为5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应用于炎症性肠病,可较好地显示肠道病变部位,具有高度敏感性与特异性,适用于临床诊断需求。

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lative coliti,UC)和克罗恩病(clohn disease,CD)。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日本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10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随着人们饮食卫生、生活节奏日趋紧张,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高灵敏度与高特异性诊断方法已成为目前临床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MSCTE)的问世使得临床诸多问题迎刃而解,其特点在于查看人体肠道及周围组织影像清晰[1],可为IBD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分析45例IBD患者MSCTE 影像学资料,探讨临床诊断IBD过程中MSCTE结果的医学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旺旺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诊断资料的IBD患者45例,分为CD组与UC组。其中CD组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2±4.5)岁,病程2周~20年,平均(35±9.8)个月;UC组

16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5±7.3)岁,病程2周~20年,平均(10.3±10.2)个月。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分组标准 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做出诊断,参考CDAI指数及Southerland DAI指数[2]评估CD与UC患者病情轻重程度,评估等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3 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检查 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检测,患者呈仰卧位,排空肠道,在检查前90 min内分次口服约1500~2500 mL 2.5%甘露醇后,肌注20 mg山莨菪碱20 min后行CT三期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冠状面、矢状面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

1.4 观察指标 (1)肠道病灶位置;(2)肠壁病变厚度及异常改变;(3)是否发生肠道狭窄及粘连;(4)肠道外渗出、肠系膜充血肿胀、腹腔脓肿。操作时选择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完成三维图像重建,记录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发现2组患者患病程度MSCTE检测阳性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MSCTE检查FBD结果(n)

2.2 观察发现经MSCTE检测,CD组多见于回盲部、末端回肠病变,为13例,图像显示病变原因多见于肠道管壁增厚,为21例;而UC多见于肠道管壁增厚,为5例。见表2。

表2 IBD患者MSCTE表现特点(n)

3 讨论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饮食习惯失去平衡,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渐增高,主要致病因素尚未阐明。临床常采用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法、结肠镜、病理活检、钡剂灌肠等手段为患者查体,然而CD与UC症状尤为相似,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MSCTE)可以清晰地成像机体肠道病变部位及周围粘膜病变改变,可为IBD患者做出明确诊断[3-4]。

本研究发现,由于CD病灶多分布于回盲肠部以及末端回肠部,易累及小肠,采用2.5%甘露醇(等渗对比剂)分次口服可充盈肠腔整体,易于检查病变位置,不容易漏诊或误诊。Solem等研究发现MSCTE对于检测肠壁粘膜组织病变具有高敏感性,敏感度可达82%。Siddiki等研究证实MSCTE可及时发现CD病变活动期,其敏感度可达90%。此外,CD常表现肠道狭窄、肠周外渗、肠粘膜充血等肠外症状,MSCTE凭借密度差均可进行精密鉴别。然而,UC肠牵涉结肠,MSCTE因其扫描时间受限,造影剂无法充盈此处,肠腔积聚,无法扩张,MSCTE成像模糊,易出现漏诊。根据上述得出,MSCTE诊断CD意义较大,容易观测到回盲部及小肠末端,然因UC病变位置及MSCTE自身原因,对于UC诊断能力弱于CD,可增加MSCTE扫描时间或补充造影剂来改善MSCTE诊断UC能力[4]。

MSCTE检测CD和UC表现繁多,以肠道增厚最为多见,通常因肠粘膜水肿或长壁组织纤维化所致,增强后强化程度不一。Paulsen等[5]经大量临床研究发现,CD最敏感诊断标准是肠黏膜表现节段性增厚与强化,这里所说黏膜增厚是指在肠腔正常扩张状态下,肠黏膜厚度在3 mm以上。Hara等[6]经科学研究证实MSCTE可通过监测肠壁厚度动态改变以此评价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为CD治疗提供有力依据。仅有CD患者MSCTE表现肠腔狭窄、肠系膜血管增生[7-9],推测可能与肠系膜增生性病变有关。此外,CD组MSCTE表现另一特点即为可诊断腹腔瘘管。本研究中出现4例腹腔瘘管,加大造影后强化程度有所增加。由此推测MSCTE可检测出常规检查无法察觉的腹腔瘘管,对于CD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MSCTE)应用于炎症性肠病,可较好地显示肠道病变位置及病情轻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1] 岳文杰,董乐,刘懿,等.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在诊断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3(5):263-266.

[2] 李文杰,蒋文瑜,张晓斐,等.CT小肠造影在克罗恩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3):220-225.

[3] 余晨,肖香佐,余晨.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在评估小肠克罗恩病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3):233-238.

[4] 解骞,窦娅芳,梁宗辉,等.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对小肠炎症性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22(2):329-338.

[5] Paulsen SR,Huprich JE,Fletcher JG,et al.CT enterography as a diagnostic tool in evaluating small bowel disorders:review of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over 700 cases[J].Radiographics.2006,26(3):641-657. [6] Hara AK 1,Alam S,Heigh RI,et al.Using CT enterography to monitor Crohn's disease activity:a preliminary study[J].AJR Am J Roentgen ol,2008,190(6):1512-1516.

[7] 李炳荣,周利民,张文伟,等.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9):1434-1436.

[8] 朱希松,章士正,毛明香,等.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Crohn病的诊断价值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6):860-865.

[9] 朱庆强,王中秋,吴晶涛,等.CT及X线小肠造影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5):443-4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042

湖南 410005 湖南省旺旺医院 (谢海军)

猜你喜欢

克罗恩肠病炎症性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克罗恩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病小肠评估中的应用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