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维西县结义村藏族婚礼音乐

2015-07-31孙明跃拉格布姆方伟伟

人民音乐 2015年7期
关键词:结义弦子乐句

孙明跃++拉格布姆++方伟伟

义村位于云南省维西县巴迪乡的西北部,与德钦县相邻,现有209户人家,人口920人,海拔2000米。这是一个以藏族和傈僳族为主体的边远山村,他们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荞麦等农作物为生。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受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缓慢。也正因为如此,在这里居住的藏族人民还保持着比较传统的风俗习惯,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

结义村的藏族婚俗有求婚、订婚、挑选良辰吉日、举办婚礼和婚后的 “回门礼”(即婚后三个月,新婚的小夫妻要回娘家住几天)几项。由于婚礼是结义村藏族人生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仪式,因此举办婚礼当天,除了亲朋好友要来表示祝贺外,本村的所有村民也都会来帮忙,主人会盛情款待所有到来的人。整个婚礼仪式要延续三天。第一天,婚礼准备阶段;第二天是正式的婚礼仪式;第三天则要邀请所有相帮的亲戚朋友吃饭,表示感谢。婚礼的第二天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婚庆仪式都要在这一天完成,包括送亲、迎亲、结婚典礼、篝火晚会唱跳“仪”(弦子)和“卓”(锅庄)。如果新人是邻村的,结婚才会将所有的仪式过程都过一遍,如果这对新人的家乡相隔很远就会省掉送亲、迎亲这两个环节。

本文所写的就是婚礼第二天时所用的仪式歌舞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即“勒”“仪”和“卓”。“勒”是贯穿于整个婚礼仪式的习俗歌,曲调丰富;“仪”和“卓”是结婚当晚所有宾客和亲朋好友通宵达旦的主要歌舞娱乐形式。

一、勒

(一)“勒”在婚礼仪式中的运用

“勒”是结义村藏族非常重要的习俗歌,曲调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的旋律起伏较大,拖腔较长,装饰音较多,节奏也十分自由,短调的旋律则紧凑短促。“勒”是一种纯歌唱性(没有舞蹈)无伴奏的音乐形式,且只能由男子进行吟唱。民间艺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以吟唱“勒”来进行交流和竞赛,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在礼节上,必须在引唱或问唱结束后方可对答或答唱。“勒”贯穿于整个婚礼的送亲、迎亲和婚庆典礼的整个过程,现按照这三个场合分别加以介绍。

1.送亲

结婚当天,由男方家组成的迎亲队“百巴”(由男性组成)和伴娘会早早到新娘家准备接新娘,这时由女方家组成的送亲队“巴继”(也只能由男性组成)则会坐在女方家里的上八位(火塘边的正位)开始与“百巴”用“勒”进行对歌。在对唱时,“百巴”用较长的长调演唱,而“巴继”则会用更长的长调进行对唱,为了节约时间,不错过良辰吉时,“百巴”们也会尽量选用短调进行演唱。在这一过程中,“巴继”会演唱“勒”来询问:“今天是个良辰吉日,你们给新娘的父亲带来了什么?给新娘的母亲带来了什么?给新娘的兄弟姐妹带来了什么?”“百巴”则用“勒”回答道:“给新娘的父亲带来了上等的美酒,给新娘的母亲带来了上好的茶叶,给新娘的兄弟姐妹带来了洁白的哈达。”在对歌的同时,要把早已准备好的物品一件件放到所有人面前,以此来表达迎亲者的诚意。“百巴”不仅要用歌的形式来回答“巴继”提出的问题,还要用歌来赞美和夸奖“巴继”,这样“巴继”才会起身。“巴继”也会有意刁难“百巴”,这已成为婚礼中的传统习俗。

在这一环节结束后,女方的长辈们会用吟唱的方式对新娘进行教育和祝福,“成年后的羚羊即将离开母亲开始自食其力……。”歌中用比喻的手法把新娘比作羚羊等动物,带有悲伤的离别之情。在经过“祷告歌”“起坐歌”“告别歌”之后,父母及长辈们给新娘献上哈达,表示祝福。新娘在拜别灶神和父母之后,在大家的簇拥下走出家门。

在送亲时,不论是故意刁难迎亲者,还是对新娘进行教育,问答都用短调进行吟唱,所吟唱的歌词可以不断变化。如“起坐歌”:

雄鸡报晓已三遍,天神的雄鸡已打鸣,上界的天神请起坐,人间的雄鸡已啼鸣。首席的父老请起坐,姻缘的雄鸡已催程,送亲的使者请起坐……

2.迎亲(智慧的比拼)

迎亲的曲调较多,都是对答或对唱。当所有人簇拥新娘走出家门时,“巴继”不再吟唱短调,曲调改为长调,欢快、诙谐。对于“百巴”来说,由于时间紧迫,他们不愿意耽搁太久,因此“百巴”继续用短调进行对唱或对答。在这一过程中,遇山唱山,遇水唱水,遇桥唱桥。有时,“巴继”所问的问题,“百巴”答不上来或是答得不满意,“巴继”则会停下不走,直到“百巴”的回答让他们满意才会继续前行。从新娘家到新郎家这一过程中,“巴继”可以随意停下进行歌唱,而“百巴”则要认真聆听,以便更好地进行回答。每次回答“巴继”的提问时,“百巴”都会边吟唱边脱下狐狸帽,手捧哈达弯下腰,诚恳地邀请对方向前走。到达男方村寨后,将会由另一拨迎亲队(藏语称“炯呀”)接替之前的“百巴”继续进行对唱。进门时要唱“进门歌”,到家要唱“卡垫歌”,入座要唱“入座歌”。新郎则会穿着盛装,在家人及伴郎的陪伴下在院子内手捧鲜花等待新娘的到来。

在整个迎亲过程中,按顺序大概需要以下一些歌曲,如“启程歌”“拦路歌”“过桥歌”“进门歌”“攀梯歌”“卡垫歌”“入座歌”等等,这些歌曲都是固定曲调,而歌词则可以随意编唱,主要考验双方的应变能力和智慧,如:“启程歌”和“卡垫歌”。

“启程歌”:

问:今日途中有露水

今日启程到何方

今日打晌在何方

今日歇息在何方

答:今日姻缘之路无露水

今日启程将到达东方

今日打晌在姻缘河边

今日歇息在姻缘之乡

“卡垫歌”:

问:三种卡垫铺家中

虎皮卡垫该谁坐

豹皮卡垫该谁坐

氆氇卡垫该谁坐

庸仲卡垫该谁坐

答:虎皮卡垫是上师的宝座

豹皮卡垫是英雄的宝座

氆氇卡垫是送亲者的宝座

庸仲{1}卡垫是新人的宝座

请宾客及新人快快入座

3.婚礼典礼

结义村的结婚典礼在藏语中称“直尚”,所有前来参加婚礼的宾客及亲朋好友在享用过午餐后都要参加这一仪式。典礼仪式一般都会安排在院子内或房屋的二楼楼顶(藏族房屋的特殊结构,二楼楼顶多为露天大阳台,用于晒谷物,可容纳百人)进行。座位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讲究,它是按照老少尊卑的顺序盘腿入座。吟唱的顺序亦有规定,必须由长者首先开始吟唱。如果时间充裕,长调和短调都可以演唱,也可对唱或齐唱。这时吟唱“勒”的种类非常之多,有“宗勒”,“宗”意为聚或会,即相会和欢聚的歌;“希勒”,“希”意为愉快欢乐,即愉快欢乐的歌;“追勒”,“追”即“追布”的简称,意为宾客,指宴席歌;“邛勒”,意为酒歌。这些歌曲均可随意吟唱,歌词可自编,多为祝福、寄托之意。

有的长者抑扬顿挫地吟诵“得舍”(吉祥如意)和“当舍”(语速相当于平时说话,但是有一定对仗,只能由一人说,可随意编词)中的“婚礼贺词”进行告诫与祝贺。双方亲友都要对新人进行告诫,同时向新人敬献哈达表示祝贺和祝福。

最后亲友们边唱“庸勒”边将吉祥的物品,如放有五谷的容器、各种水果和青稞酒等从楼上“请”到家中,这一过程叫“庸色”,意为将福气请进家中,这时“巴继”和“百巴”也要齐唱“庸勒”表示典礼结束。

(二) “勒”的音乐特点

“勒”的曲调分长调和短调,长调的旋律起伏较大,拖腔较长,短调旋律则紧凑短促。由于“勒”是藏族古老的音乐形式,而且与藏族传统的礼仪习俗相关联,因此音乐形态较为固定,学唱难度较大。如今,在结义村能够完整演唱“勒”的人已不多。“勒”的第一句普遍为衬词,如“啊”“哦”等,是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第二句开始唱主词,表达歌的主题。下面是一首短调的“勒”,歌名为《焉撒九几》。

谱例1

《焉撒九几》是“勒”在婚礼的送亲和迎亲过程中最常用的曲调,为带偏音si的六声角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后两个乐句是前两个乐句的变化重复。旋律的运行是音阶式的级进上行和下行,旋律呈抛物线形。大量的二、三度滑音和前倚音使歌唱的连接自然。同时该歌曲还运用了“顶针格”的旋律发展手法,使前后乐句环环相接,连绵不绝。歌曲中常用的衬词为“啊”“啦”“吔”等,在这一段中更多的是为了提醒对方。歌曲中许多字之间的拖腔都较长,速度缓慢,以散板和自由延长音为主,这也是为了让歌者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仪

(一)“仪”在婚礼中的运用

“仪”是藏语的音译,意为载歌载舞的游戏,是一种用乐器“弦子”伴奏的歌舞艺术。因其伴奏乐器汉族称为“弦子”,故得名“弦子”或“弦子舞”。藏族称乐器弦子为“兵庸”,它是藏族的胡琴,构造和二胡相近,只是琴杆和拉弓较短。结义村的“弦子”以前是由当地人手工制作,现在多是在市面购买。弦子的琴筒是用木头挖空而成,外蒙羊皮或牛皮,琴弦与弓弦均用马尾制作。演奏时大姆指挂在栓于琴杆上的线或哈达上,用腰带把弦子固定在腰上边奏边舞。“弦子”可以用于伴奏歌舞也可独奏,它是藏族男子普遍喜爱的民间乐器。

“仪”是结义村藏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在晚上婚宴后举行。“仪”一般是在室外进行,主要由中、青年男女各半围着篝火唱跳,男子拉起“弦子”,女子则甩起水袖,载歌载舞。

“仪”的曲调非常丰富,有的舒缓悠扬,有的轻盈流畅,有的欢快跳跃,有的粗犷豪放。“仪”的题材也非常多,有赞颂曲、迎宾曲、宾客曲、挽留曲、辞别曲、相会曲等等。曲调不同,唱腔也不同。

“仪”无严格的先后顺序,但是最后必须以演唱“扎西巨”结束。一般由“仪瓦”(序曲)、“思仪”(迎宾)、“宗仪”(相会)、“尕仪”(情歌)、“堆仪”(赞颂)、“帐仪”(离别)、“挂仪”(挽留)和“扎西巨”(祝愿吉祥)组成。

“仪”开始时,先由男子用“弦子”演奏一遍旋律,接着再由男子边唱边跳,女子则要重复男子的唱词。一曲结束后,再由女子领唱,男子重复女子的唱词。这样的对唱会由结婚当天晚上持续到第二天早晨,直到唱完“扎西巨”之后结束。“仪”的歌词有古典的,但更多的是即兴创作的。歌词常用对偶、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文字规整、凝练,语音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如《宾客曲》:

来自遥远的他乡,朝着巍峨的高山,年轻漂亮的舞伴,我绕着高山攀登;

舞伴牵着宝马,迎接等在高山,朝阳般的青年,幸福相会高山。

即使山顶被大雪阻挡,即使山脚被河水隔断,我虽没有日行千里的骏马,也将冲破征途上的重重险阻。

翻越雪山走来,饮着雪水走来,为了与你相会,不曾感到艰辛。

“仪”的舞蹈动作比较开放,女子的水袖是一大特色。舞蹈的基本动作有点摆步、双扭步、垫步跳、双绕手、单扭步、左右摆腿、前进点步、辗转、前踏后撤步等组成。

(二)“仪”的音乐特点

“仪”是语言、音乐和舞蹈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典范。其唱词的语言如诗般优美和抒情,音乐的节奏规整,旋律流畅,舞姿大方舒展,刚柔兼备。

“仪”的音乐多为2/4拍或4/4拍,以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为主,偶尔也有采用含fa 和si音的带半音的六声音阶。以羽、徵调式为主,商调式和角调式次之。这和“仪”的伴奏乐器“弦子”的定弦有一定的关系,“弦子”的定弦多为re 、la 弦和 sol、re 弦。乐曲一般为单乐段的结构形式,多为两个乐句,而三乐句、四乐句、五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基本也都是在两个乐句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歌词有六言、七言、八言等,有些首尾有衬词。“仪”的旋律进行以级进和小跳为主,四度的跳进为辅。在快速的歌舞段中,除了骨干音的跳进以外,其余的旋律多为三度和二度的级进。音域一般在十一度之内,偶有十二度和十四度的。例如《相聚歌》就是一个音域十一度的具有对比性乐段结构的歌舞曲。

谱例2

《相聚歌》是一首六言分节的歌舞曲,由三个乐句组成,两段歌词。歌曲为带偏音si 的六声羽调式。旋律以二度和三度的级进为主,辅以四度的跳进。速度先慢后快即第一段歌词是以优美抒情的方式进行演唱,而第二段则突然加快,在藏语中称为“吉桑加”,表示该乐曲即将结束。这种形式是“仪”类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三、卓

(一)“卓”在婚礼中的运用

“卓”为歌舞之意,是藏族传统的歌舞艺术形式之一,汉译为“锅庄”,可分为“卓仁”和“卓通”两种。“卓仁”,即慢板锅庄,拖腔较长,曲调徐缓,节奏自由。“卓通”即快板锅庄,节奏鲜明而紧凑。“卓”一般在房内跳,主要由中、老年人围着房内的中柱跳。“卓”的歌词一般比较完整严谨。“卓”按照表演的顺序分别为“庸卓”“仪瓦”“唔卓”“思卓”“宗卓”“堆卓”“仪切卓”“巨卓”“帐卓”“刮卓”“染巴”“迷浪”和“扎西巨”。

“庸卓”是“卓”准备开始时所唱跳的一种艺术形式,多为祝福和吉祥之意。在“庸卓”开始之前,男子先坐在家中的上八位(女子不能同坐),女子手捧哈达和青稞酒唱“庸乐叙入”(邀请之意),而男子坐在上八位唱“庸乐嘎雄”(表示高兴),之后男子才会起身同跳。“庸卓”现在只有结义村附近的几个藏族村寨才有,其他藏区业已失传。

“仪瓦”的演唱表示“卓”的正式开始。“仪瓦”也必须由男子先开唱,当男子唱完“仪瓦”之后,女子才可以领唱。之后的顺序则是“唔卓”(客人领唱)、“思卓”(迎客)、“宗卓”(相聚)、“堆卓”(赞美)、“仪切卓”(伤感)、“巨卓”(寄托)、“帐卓”(辞别)、“刮卓”(挽留之意,一般天要亮时吟唱)、“染巴”(休息)、“迷浪”(祝福祈祷)、“扎西巨”(吉祥如意)。而“染巴”和“迷浪”只能由男女双方的一方进行吟唱,但是不进行对唱,一般男子唱“染巴”,女子唱“迷浪”,“扎西巨”则为结束调,也只能由男子开头领唱,女子一般重复跟唱。这与“仪”相同,唱完“扎西巨”后表示“卓”结束。每个程序的“卓”都有十多个甚至数十个曲调,但唱跳必须按顺序进行。

“卓”注重章法、沉稳有力,很少像“仪”那样欢快跳跃。因此在云南藏区有“欢乐的弦子(仪),庄重的锅庄(卓)”之说。“卓”的歌词和曲调也都比较完整,且固定不可随意更改。歌词中善于运用排比和比喻相结合的手法,表现的主要是对美满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卓”的曲调也非常多,仅流传在结义村的就多达上百种,其中有七十多首的旋律相对独立,而歌词则多达上千首。因此人们是这样赞美“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

(二)“卓”的音乐特点

“卓”的曲调普遍为两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而且第二乐句往往又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发展。另外还有部分以单乐句重复组成的一段体结构,还有根据内容与感情表现需要重复或加上衬腔而形成三乐句或四乐句的乐段结构。下面这首《庸卓》就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歌曲。

谱例3

这是一首六言的《庸卓》,为五声羽调式,由三个乐句组成。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四度和五度的跳进则增加了音乐的跌宕感,然而顶针格手法的运用,又使整个音乐完美的融为一体。这首《庸卓》现在只有在结义村周边的藏族村落才会有与婚礼仪式相结合的完整演唱。在婚礼中,男方与女方都重复演唱这一旋律,由女方先开唱,有邀请男子一起舞蹈之意,男方所表达的则是欣然接受。

从音乐的本体来看,结义村藏族的婚礼仪式歌舞音乐还保持着较好的文化传统,“勒”是纯歌唱的智慧比拼,“仪”和“卓”则是欢乐的歌舞,还保持着诗、歌、舞、乐的四位一体。其音乐以五声羽、徵调式为主,带si或fa 音的六声调式也较为常见,但si和fa 音多为经过音和装饰音。音乐的结构以单乐段为主。旋律进行以级进和小跳为主,大跳为辅,音乐发展常常采用顶针格的手法。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仪式音乐作为婚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当地的文化历史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上可以看出,结义村藏族的婚礼是在欢乐的歌舞中进行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配以相应的歌舞。优美的歌舞既是对新婚夫妻的祝福,也是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音乐与婚礼相辅相成完美融合。我们可以通过婚礼音乐来了解他们的婚俗,继而来认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参考文献

[1]编委会编《迪庆民族文化概览》,《迪庆民族文化概览(维西卷)》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2]斯那农布、泽仁尼玛编《德钦藏族民间歌曲选》,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古代云南与内地音乐文化交流史》(12YJA760057)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明清俗曲”在云南的传播研究》(YB2013093)的阶段性成果。]

孙明跃 南京艺术学院2012级中国传统音乐专业博士,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拉格布姆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

方伟伟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刘晓倩)

猜你喜欢

结义弦子乐句
三国演义(一)桃园三结义
一生为客恨情多
试论藏族弦子舞被冠以“古道神韵”的历史由来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一百七十七级台阶
李结义摄影作品选登
黄鹤楼三结义贺联贺诗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