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东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典型做法及成效
2015-07-31沈银凤石其伟钱英章小根林
沈银凤++石其伟++钱英++章小根++林仁源++陶娟花++冯帆
摘 要:该文介绍了稽东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典型做法,并对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简要总结,为各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稽东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做法;成效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51-02
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稽东镇根据全区制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2010-2018)》开展了前期建设,旨在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地力水平、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多种措施将主要粮食种植区域农田建成旱涝保收的稳产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本文重在总结其典型做法和成效,以提供参考。
1 稽东镇简介及粮食功能区现状
稽东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南部,东接王坛镇,南界嵊州市,西与诸暨市接壤,北与平水镇相毗邻,属南部典型山区,辖区面积111.2km2,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该地常年平均气温16.5℃,降雨量1 397mm,无霜期237d,相对湿度81%。该镇现有耕地面积1 263.27hm2,其中水田面积556hm2,仅占总耕地面积44.0%。土壤类型以洪积泥砂田、黄泥沙田、黄泥砂土为主。山林面积0.94万hm2,茶园0.13万hm2,竹园0.18万hm2,香榧132.53hm2,桑园109.67hm2,果园82.53hm2,板栗546.33hm2。山多田少建设粮食功能区尤为重要。2010年稽东镇粮食功能区主要定位于稽江村、车头村、大桥村、顺利等地势平坦,地力条件具一定优势的河谷平原大畈。
2 粮食功能区建设主要做法
2.1 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在田间基本格式化的基础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泵站2座,新建修建田间渠道9 672m,新建U型排水沟渠1 237m,其中石砌145m,有效地解决地产畈田的排涝困难;改造田间3m宽度以上的机耕路5 800m,有利于农事操作和机械作业;完成了4.36km的溪流治理工作,完善了水利设施,灌溉保证率达到了100%,排涝标准达到了10a1遇,防洪标准达20a1遇,基本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网、灌得进、排得出、便通行、易操作的功能。
2.2 实施土壤培肥技术 实行绿肥、早稻、晚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针对功能区内土壤有机质丰富但磷钾等中等水平的实际,加大配方肥的推广应用,实施面积272.6hm2,推广绿肥—单季晚稻水旱轮作面积170.69hm2,推广早稻草半量还田技术面积50.98hm2,冬绿肥还田核心示范面积14hm2,商品有机肥应用面积272.6hm2。通过以上土壤培肥综合技术措施,切实转变了农民纯施化学肥料的传统方式,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功能区内土壤质地和耕层厚度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3 实施科技配套建设 功能区内培育建立了粮食、农机、植保合作社3家,科学布局粮食作物,早稻晚稻搭配,全面推广应用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机。金早47等早稻,甬优12、浙优12等单季晚稻,甬优8号、秀水09等连作晚稻优良品种的引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功能区域生产水平,受到广大农户的喜好好评。新技术主要有:水稻植保统防统治技术应用率36.5%,早晚稻分别为20.87hm2,60hm2;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行全覆盖;应用机插早稻61.33hm2,全年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8.2%。功能区内设立早稻、连作晚稻、单季晚稻示范方方分别为2、1、1个,单产比非示范平均增5%以上;13个科技示范户通过参加柯桥区农业技术学校等举办的“阳光工程”、“现代农业技术”系列培训,提高了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到位率。
2.4 实施机制创新建设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功能区内县有种粮大户2户,承包经营面积16.67hm2。组建了集农技农机服务、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简称“三位一体”),同时实施“三新”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通过购买插秧机、收割机对功能区及周边农户土地开展代育、代插、代管、代收等社会化服务,既方便了周边农户,又产生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2.5 实施了建设后续管理 以镇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工作的通知》,确立了长效管护机制,落实了管护责任。功能区田块实行系统化管理,建立了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了镇政府为具体管护人。对基础设施破损、缺失予以修复;实行科学化管理;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对功能区因重大建设项目不得不占用的,实行先补建后占用,且确保维持质量等级不低于先前。
3 主要成效
通过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1 经济效益较显著 据测算,早稻50.98hm2,平均产量426kg/667m2,晚稻221.67hm2,平均511kg/667m2,比全镇面上增69kg/667m2,年增产稻谷23.27kg,按每3元/kg计,直接效益69.81万元;早稻机械插秧61.33hm2,每667m2节省用工成本30元,计省工节本2.76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72.65hm2次,每667m2节省肥料成本12元,计节肥节本4.91万元,推广植保统防统治技术78.87hm2次,每667m2节省农药成本20.4元,计节药节本2.41万元。4项增加79.89万元。
3.2 社会效益有提高 通过开展粮食功能区建设,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和地力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广大农户的好评,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3.3 生态效益有体现 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高,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贡献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统防统治技术等推广普及,有效减轻了因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或过度施用而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河道清理等提升了新农村面貌。
参考文献
[1]王岳钧,王月星,吴早贵. 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浙江农业科学,2013(01):1-4.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