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探析
2015-07-30姜宗庆
姜宗庆
摘 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园林技术专业培养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为高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153-0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该专业的必修课,在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以往的教学模式都非常强调教学内容系统性、教学方法的规范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从而出现学习内容繁多、面广、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为了适应高职类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季节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等几方面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其创新能力。
1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不合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里面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而在具体教学中,理论课时安排相对较多,为40学时,实践课教学仅有20学时。园林植物种类繁多,病虫害更加不计其数,不同植物不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也是各不相同,所以教学必须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按照当地生产实践开展。
1.2 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化美化环境的愿望与日俱增,随之而来不断有新的病虫害出现,很难从教材当中获取这些病虫害的知识和发展动态,这时需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进行补充和调整。与其同时,教师授课教材仅用几本,造成新知识匮乏,实践能力下降,将直接影响课程的授课效果。
1.3 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笔者通过多年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并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同事交流,普遍反映该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仍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大部分老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形象生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在使用中缺陷也比较明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惰性。上课时学生只看课件不记笔记,不主动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此外,教师长时间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也容易使自己产生依赖性,出现一次备课多次使用现象,甚至带着课件只是“照本宣科”地从头读到尾,专业思维受限,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不能互动起来,致使教学过程较机械呆板。
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探析
2.1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学不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要求,要进一步改进教学计划。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调整为各30学时,通过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课学时,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当地园林植物生产季节,带领学生到园林苗圃和附件不同的花卉苗木市场进行调研,开阔学生视野。进行生产实践的实地调查,范围包括当地各大公园、苗木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等地。通过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满足社会对植物保护人才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更新理论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对世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展、我国当前植物病虫害发展趋势及本地园林植物病虫害发展情况要及时掌握,并将这些情况及时体现在教学中,合理调整教材中相关内容,以够用为度。增加本地重点发生的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同时,授课时注意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之间教学内容上的配合与衔接,不同课程间的教学内容要协调处理,避免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教学应接近生产前沿。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参考资料,收集最新的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理论知识,培养最新的防治操作技能。
2.3 改革授课方式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理论授课是学生在没有感性知识的情况下被动听老师的讲授,但随着教学时间推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现场教学法对昆虫生活习性讲解时,带学生到苗木生产基地进行观察识别,身临其境的接触活生生的昆虫,教师边讲,学生边观察、边实践,对所学的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印象深,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所授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各论讲授中,因不同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多,知识点较繁杂,所以授课时以实地录像、图片和文字为基础,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不同病虫害的症状特点等,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使他们易于理解和掌握。但利用多媒体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学生过分依赖图片,只观图不做笔记等问题,利用多媒体上课时,应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与学生的交流,给学生提出重点、难点和疑点,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用脑,使课堂教学变为“参与式”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2.4 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这门课程是在学生们学习了植物生理、植物学、土壤肥料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应根据高职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通过合理的取舍、补充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多讲授基础、重点、难点,少讲已学过或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如在讲授不同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时,重点讲当地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分布,在有限学时内将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笔者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这种承前启后的教学方法既保证了园林植物病虫害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又解决了相关课程间的重复教学问题,使学生易掌握所学知识,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其他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5 合理安排授课时间 根据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园林植物病虫害在大二上学期开设,这学期学生的专业课程多,学习任务重,而园林植物病虫害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个学期时间段处于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很多病虫进入休眠,相应的病虫害识别因受到季节性限制,影响到实践课的顺利进行。因此,将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整到大二下学期,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当地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调整授课次序,这样有利于实践课的顺利开展,做到融会贯通,也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6 改变考核方式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但该门课实践性较强,单纯的理论考核不能全面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成绩评定中提高实践实验性考核成绩的比例,采用理实一体化考评模式,注重对学生过程考核,比如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技能竞赛,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季节安排教学实习,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学会病虫害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掌握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成绩着重体现学生的实践技能,特别是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予以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
3 结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如何改革,都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结合相关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要求为标准进行,不断总结、完善,把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把本课程的教学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韩春叶,王明山.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28-29.
[2]杨帆.高职院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农业,2013,5:38,40.
[3]冯莹.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71-19872.
[4]朱丽梅.园艺植物保护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5):99-101.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