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015-07-30张俊贤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

张俊贤

摘 要:基于合肥市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合肥市2004-2012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8a间,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其中建设用地变化最大,未利用地逐年减少,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有效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仍是今后合肥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08-03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land use conversio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ynamic change of land use of Hefei in 2004-2012.During eight years,the land use in Hefei changes obviously,construction land change is the largest,unused land decreased year by year,the intensification of land use degree continuously improved. Intensifying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reasonably controlling scales of land use for construction,scientifically planning urban land utilization were regarded as the reasonable approach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Key words:Land use;Change;Hefei city

1 引言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社会和经济的目的,通过各种使用的活动对土地的长期或者周期性经营,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与转换,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1]。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们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驱动力及变化趋势预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2-4]。客观地掌握某一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过程,是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合肥市为研究区,基于2004年、2008年、2012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探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以期为合肥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2 研究区概况

合肥市位于东经117°11′~117°22′,北纬31°48′~31°58′之间,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北岸。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现辖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代管县级巢湖市,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巢湖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全市土地面积1.14万km2,常住人口755万人[5]。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经济迅猛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显著。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选用2004、2008、2012年合肥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作为基本数据源。土地利用现状年度调查技术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定》和《日常地籍管理办法》,数据来源可靠、规范。

3.2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土地利用分类采用三级分类法,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类,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地包括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

3.3 数据模型

L为某一地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Ai表示研究区内第i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Ci表示研究区内第i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面积比重,n为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数。数值越大反映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单一化程度越高,数值越低说明区域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越差,区域土地类型分布较多。采用刘纪远等的4级分级方法,未利用地分级指数为1,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分级指数为2,耕地分级指数为3,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分级指数为4。

4 合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4.1 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整理2004年、2008年、2012年合肥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数据,得出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表1)。可以看出,8a间,全市3种类型土地中,农用地面积始终居于首位,在土地总面积中占据很大比例,建设用地面积相对较少,而未利用地占地最少。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耕地比重先减少后增加,草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水利设施用地比重逐年增加,林(园)地、未利用地比重逐年减少。农用地比重总体减少明显,建设用地比重总体增加较大。

4.2 土地利用变化速度 根据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公式计算出合肥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速率(表2)。2004-2008年间,各地类整体变幅不大,年变化率最大的为草地(3.18%)。2008-2012年间,地类整体变幅较大,以林地最为显著,年变化率达19.80%。8年间,合肥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差异显著。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增加速度持续加快,林地、未利用地减少速度持续加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先缓慢减少,后快速增加。林地、未利用地是所有用地中变化速度最为显著的两个类型,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变化速度也十分明显,耕地、草地的变幅始终不大。

4.3 土地利用程度 为了定量分析合肥市8a间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根据土地利用率公式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公式计算出合肥市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率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表3)。计算结果表明,从2004到2012年间,全市土地利用率逐渐提高,未利用土地越来越少,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全面的利用。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逐渐增大,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单一化程度得到了提高。2008至2012年,是实现跳跃性飞跃的阶段。

5 结语

综上,2004-2012年间,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总体表现为农用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随着全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合理规划,科学用地,进一步推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传钧,郭焕成.中国土地利用[J].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3~15.

[2]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核心领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51(6):553~557.

[3]何书金,李秀彬,朱会义,等.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其动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5):345~352.

[4]摆万奇,阎建忠.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1):71~78.

[5]百度百科.合肥[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9AXTdLaWa0rzv5Shzjw9C.7N9xSu6K9IBff4LDK80xfNCDqPqazsNzdO55IK9muKTtMqZhsFhl-dUaKaRDD8xa,2015-1-2.

[6]王娟.安徽省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J].中国统计,2011(6):28~30.

[7]百度百科.土地利用率[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GpOrrv3HuXuIdhQQ.loCzQYCmUyZJzFMImA6uiFgFDDekS3J7xXe1jxSjqkGmDjN9GKrzpLZUZjKsa4hp0uPba,2015-1-2.

[8]刘纪远.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60~61.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从9到3的变化
合肥市朝霞小学
这五年的变化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