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二
2015-07-29沈汀
沈汀
我今年十七岁,读高二。
我在一所普通的高中读书,过着“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听头发稀疏的化学老师讲电解池的反应原理,听戴厚厚眼镜的英语老师说定语从句。偶尔走在栾树下,嘴里背着《兰亭集序》,看头顶的树枝刚抽出的嫩芽,青青葱葱。走出食堂,在公告栏看看社团又有什么新消息。这就是我的高二,这就是我的十七岁,看起来简简单单、平淡无奇。
而别人的十七岁,又是怎样的呢?“球王”贝利,十七岁时首次参加世界杯便获得冠军,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丁俊晖,十七岁时获得中国斯诺克公开赛冠军,从此在世界斯诺克舞台上大展雄风;韩寒,十七岁时出版了长篇小说《三重门》,累计发行量达130万册,据说是中国近20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书籍……他们的十七岁,是黎明时越来越亮的曙光,从此发光发亮,走向人生的高峰,成为诸多人羡慕和仰望的青少年奇才。而此时,世界上更多的同龄人在平静地读高二,包括我。
这样的高中,又是什么呢?是做不完的数理化吗?是换了一支又一支的笔吗?是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晚上吗?我想,也许是吧,但不仅仅是。在这一年的光阴里,我们确实得做成千上万道习题,参加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把好动的性格按捺在安静的课堂上,把美好的年华刻进冷硬的课桌里……这样的十七岁,看起来枯燥乏味、单调无趣,但那又怎么样?
弹奏出《命运交响曲》的贝多芬,十七岁时默默在波恩宫廷大学旁听哲学;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十七岁时离家出走当了家庭教师;创作出《蒙娜丽莎》的达·芬奇,十七岁时正在一遍又一遍地画着鸡蛋……他们的十七岁,也是默默无闻的,但他们勤勤恳恳,于是成就了日后的伟大人生。
我相信,我也和他们一样。为了心中那个梦想,为了今后的灿烂人生,我愿意将喜爱的小说锁进抽屉,分析复杂难懂的文学名著;我愿意关掉热播的流行歌曲,换成英语听力训练;我愿意在闲适的午后,放下手机,背诵冗长的《报任安书》;我愿意忘掉精彩的电视剧,学着关注时事新闻……我愿意抛却贪玩和懒散,学习沉稳和展望。
我的高二,更像通向山顶的一级级台阶、盖起高楼大厦的一块块砖瓦。我写下的每一个字、做过的每一道题,都是我走在人生旅途上背包里的储粮。
我在高二,却能看到远方。我深知,未来在远处,而路在脚下,我现在努力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向梦想更进一步。
我疯狂,我努力,因为,我人在高二,志在远方。
(指导教师 方艾峰)
(责任编辑 曹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