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边境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分析及保障体系构建
2015-07-29杨芳
杨芳
[摘 要]边境旅游作为国际旅游活动的特殊形式在兴边富民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边境旅游前景广阔。通过分析中哈经贸合作、政治关系及文化环境等方面边境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基础上,提出了中哈边境旅游合作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政策法律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哈边境旅游;旅游合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6-0031-03
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理上紧密相连,共享3000 多公里的边境线。新疆与中亚各国的边境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政治关系的不断改善,经贸旅游活动不断深化和发展,边境旅游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占新疆旅游总收入的1/5。近年来,中哈边境口岸建设发展迅速,例如吉木乃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于2014年8月开通“三日免签”通道,哈萨克斯坦客商在吉木乃口岸出入境时可享受72小时免签证便利,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互相依存,新疆边境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边境旅游,如2013年5月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了新疆边境城市塔城市至哈萨克斯坦东哈州乌尔加县3日游边境旅游线路。
一、中哈边境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分析
(一)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我国与哈萨克斯坦拥有长达1700 公里的国境线,由于地缘优势和贸易资源的互补性,在20世纪90年代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就已经十分红火,从1992年起,新疆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贸易取代了香港,跃居首位,并已连续13年居新疆出口市场的第一位[1]。
十几年来哈萨克斯坦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是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独联体国家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俄罗斯。中国也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石油天然气管道、铁路和公路与中国连接,两国间交通便利且距离近。从国际分工来看,两国可在经贸合作中实现互惠互利。哈萨克斯坦是资源型国家,石油、矿产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此前两国经贸合作集中于能源领域,最近几年两国贸易结构正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2012年新疆口岸对哈萨克斯坦进出口贸易总值为201.2亿美元,对哈贸易占新疆进出口总值的49.2%。良好的贸易合作交流为旅游合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根据2004 年9月24 日《关于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框架协议》,2005 年7 月4 日《中哈关于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活动管理的协定》,中国政府于2006 年3 月17 日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设立。中哈边境合作区的建立为霍尔果斯边境口岸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政治关系良好
1991年底至1993年初,新疆政府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开通了边境旅游业务,每年约有近万名游客经新疆边境口岸赴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进行2~7日的旅游。1994年后,哈萨克斯坦等国因各种原因,停止了对新疆的边境旅游,至此,新疆对周边国家的边境旅游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21世纪以来,中哈高层互访频繁。2002—2012年十年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多次访问中国,我国领导人也多次访问哈萨克斯坦,中哈双方分别签署《中哈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哈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1世纪合作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公报》等,合作条约的签署加强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中哈战略伙伴关系总体水平。在亚洲博鳌论坛2013年会上,习近平主席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会谈,将2017年作为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这些都为哈萨克斯坦放宽中国游客的入境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明确指出:“依托口岸优势,积极稳妥推进边境旅游”,对我国发展边境旅游发出利好的信息。习近平主席在访哈期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受到各国首脑和民众的支持和欢迎。“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为中国打开了向西开放的通道,是中国外交全面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创新之举,释放出重大政治、经济利好信息,此举将为欧亚大陆这条经济带输入巨大的活力,也为中哈经贸合作、旅游交流提供优良的政治环境。
(三)文化相互认同与互补
边境区域有其特色的民族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与境外相邻文化之间,与境内汉族文化之间都既有融合也有发展,构成其独特的吸引力,例如塔城巴克图口岸的俄罗斯文化,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口岸的塔吉克文化,青河塔克什肯口岸的蒙古文化等。在新疆世居的13个民族中,有10个民族在哈跨境而居,他们语言文字、民俗风俗等都有相同之处,互相具有同种民族的认同感。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发展中哈友好关系的传统优势。
同时,新疆边境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也对哈萨克斯坦国民产生较强的互补性吸引力。旅游活动具有民间外交大使的功能,通过旅游交往活动,促进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民心相通,团结友好。
二、中哈边境旅游合作保障体系构建
(一)安全体系
安全是旅游活动的生命线,纵观历史发展,新疆边境旅游曾经几次关闭又开放,对边境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边境旅游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敏感的活动,与政治意识形态、两国历史上的关系和交往、国家安全等密切相关。相对于东部边境区(云南、广西、东北三省、内蒙古北部)来说,新疆的政治敏感度较强,近年来境外“三股势力”对边境安全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中哈两国安全事务的对话与合作,营造安全稳定的旅游环境,培养旅游者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中哈双方在利用边境边界屏障功能的基础上,成立专门旅游安全保障机构负责处理危机事件,在保障旅游环境安全的基础上,探寻西域特色旅游边贸互动式的发展模式,拓展边境旅游发展空间,促进中亚地区旅游和经济发展。endprint
另外,由于边境旅游活动的特殊性,中哈两国在发展边境旅游问题上仍然要坚持政府主导型战略,加强管理,打击利用旅游活动的名义开展赌博、色情、贩毒、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政策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的边境旅游合作区域缺乏像欧盟及北美自贸区等具有超越国家界限的有效协调机制。我国公民前往中亚国家办理签证、检疫等业务手续繁琐、时间长、费用高,因此简化出入境手续、拓展国际旅游活动、减少国际旅行障碍迫在眉睫。根据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境况,可以继中、朝、俄三国免签环游后给予一些特殊地区免签或落地签证政策,进一步扩大中哈边境旅游市场,寻求更多旅游合作机会。建立中哈边境地方政府间以及其他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的定期会晤机制、旅游信息常规交换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机制。
(三)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在景区建设方面,国家应给予专项资金,用于中哈边境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旅游宣传活动。同时,边境地方政府应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设立旅游协会等服务后期建设。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高铁外交力度,积极推进修建改善霍尔果斯到热特肯铁路干线,为旅游交通通达性提供保障。在移动数字覆盖方面,建立信息共享的产业联盟数字地图,集酒店管理、景点搜索、网上预定、旅行社管理、开发建议、办证服务、社区论坛、网上支付、多媒体展示、旅游IC卡、联票制度等旅游功能于一体[5],实现两国之间的业务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中哈双方积极参与边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边境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壮大,形成分工协作、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数字旅游体系,为边境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
(四)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体系
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网,提供一站式服务,推介线路、景区以及产品和酒店促销,接受游客意见反馈。建立网络论坛,为企业与游客提供交流的社区平台。建设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国际区域旅游便利化。举办中哈边境美食、土特产、农家乐等商品交易会和中哈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积极组织旅游摄影、旅游研讨会、区域旅游合作论坛等。
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可以借鉴中越边境共同打造的“中越边境山水画廊”旅游品牌经验,中哈建立联盟品牌使两国边境地区旅游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创立跨国旅游品牌为目标,中哈双方利用优势、特色资源,针对市场需求,整合旅游资源空间和设计旅游线路产品,打破各自为战的格局,超越和突破各种无形的框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品牌互动。合作联盟通过创立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其他图形系统、表达目的地特征的象征性图标、品牌形象口号以规范它们在宣传媒介上的使用;合作联盟共同将上规模、上品位的景区、景点及旅游线路联合编绘宣传促销资料,通过报刊、网络、展销等手段,在海内外进行广泛推介。
每年定期在对方举办旅游专题推介会,共同组织参展团参加定期在乌鲁木齐举办的亚欧博览会。与航空公司、旅行社更紧密合作,开辟新的客源市场。邀请两国新闻媒体、旅游机构实地考察等。
(五)人才培养体系
互派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到对方挂职实习和学习培训;定期共同举办培训班,互相学习交流行业管理经验。与高校联合办学,针对中哈边境贸易和旅游活动设置语言和专业课程,专门培养从事边境旅游活动的人才。
(六)其他方面
在金融体系建设方面,为促进金融合作成立中亚银行,推进本币结算和发挥人民币区域性货币结算的职能,方便旅游结算和支付。在税收方面,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旅游活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行业要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鼓励其发展。行业协会体系建设方面,推进双方开展多种类型的文化艺术活动,以带动双方边境旅游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缙.周边国家与新疆相邻边境旅游发展前景展望[J].区域经贸,2005(6):9-12.
[2]新华网.新疆两口岸免签边境游获批,“西出”观光指日可待[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5/10/c_115712285.htm,2013.
[3]中国新闻网.新疆吉木乃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开通“三日免签”通道[EB/OL].http://www.xj.chinanews.com/html/V55/2014/08/27/99230.htm,2014.
[4]陈俊安,麻新华.基于利益理论的边境旅游跨国合作机制[J].改革与战略,2012,29(6):101-103.
[5]李伟山,孙大英.论中越边境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带的开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34(5):117-121.
(责任编辑:董博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