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研究
2015-07-29邓姝然
邓姝然
摘 要:党的十五大旗帜鲜明的提出我国“实行依法治国”,1999年,“依法治国”又以法律的形式定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中流砥柱力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建设都需要法治作为保障,因此,大学生的法治现念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治观念的基础,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法治观念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培养途径
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的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其性质、地位、作用等方面,也就是借助法律的手段管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观念。同时,也指人们的法律观、法制观和以法感情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观念。它是人们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于人脑的一种内在约束,是人们将自己的实践和法律要求相互融合的结果。其实质就是以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以及法律至上的认知。
1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
1.1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是法治观念淡薄
纵观中国各大高校,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得到了广泛普及推广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或多或少的知道些法律术语。但是,他们在面对现实法律问题时,不能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亦或是意识不到问题对应的法律知识,不仅不能够用法治观念来指导他们的行为,甚至还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正如“药家鑫”案当事人所言:“我们在大一的时候就学了《法律基础》课,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犯了罪”。另外,有很多大学生只想享受法律赋予他的权利,而不想履行属于他的义务,或者是在行使权利的时,损害了他人的正当利益。这都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
1.2 法治观念处于被动的状态
由于法律的宣传和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大学生长期接受传统法律教育形成了惯性思维,导致很多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呈现出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片面地认为遵守法律就是遵守刑法的规定。这种被动的法治观念大多数的是校园法律教育的结果。例如,部分高校的法制宣传栏中以罗列犯罪案例为主要内容,这在防范大学生犯罪方面的确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无形当中也让很多大学生认为法律是无情的,甚至导致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要不犯罪就不需要学习法律知识。另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当自己的正当权益遭受侵害时,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地拿起法律的利刃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而是对法律报以消极的态度,采用带有违法性质的报复的行为来讨回“公道”,最后引发了犯罪行为。
2 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2.1 培养法治观念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
健全的法治观念是推动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关键因素之一,更是有效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途径。首先,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是改变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现状的需要。当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堪忧。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也随之而生,法律的血液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神经末梢,这就要求每一个公民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全新的社会生活。在这样一个法制化的社会当中,学习法律知识并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成为当今大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2.2 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的提出要求大学生具备正确的法治观念。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担任着主力军的角色。随着我国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这个群体将慢慢成为行政、司法等机关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会对执法、司法工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拥有正确的法治观念,会促使处于工作岗位中的大学生积极主动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以法律为标杆对待社会中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关系。并且能够树立法律的威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进程。除此之外,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也会积极地引导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3 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的途径
當代社会,各大高校普遍实行的是素质教育模式,其中就包含大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塑造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依靠学校的教育,更需要扎根于社会大背景的“土壤”之中。所以,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现状,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3.1 净化外部环境,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和谐氛围
当今的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想活跃开放,富有极强的时代感。在主观上,他们渴望实现依法治国,并且十分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但是,处于大学期间的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状态,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社会层面,要加强立法和执法的监督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创造一个科学化立法,程序化执法,严格化司法,自觉化守法的社会环境;在学校层面,推广以法治观念管理学校的理念,净化大学生心灵,使其在思想的源头接受法治观念的熏陶。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群体长期生活的环境,所以,民主、平等的生活环境,一定会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起着积极健康的作用。
3.2 利用主要渠道,开展并完善“法制基础”课程教育
在大学课程中“法律基础”课一般都是作为一门公共课程,课程性质决定在开展这门课程时不容易将法律内容过多的向宽度,深度进行拓展,而仅仅是对法律表层的解读。如果该课程在内容上可以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将会更好的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同时,在高校的选修课中,应当加入法律课程,从而来满足对于法律知识感兴趣同学的需求,渐渐培养出符合当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治观念的大学生。
3.3 发挥网络优势,做好思想政治的宣传教育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壮大,大学生将更多的关注视点转移到了网络中,因此利用网络这一手段,表彰模范人物、讲述典型事迹,进行法制宣传,建设一个良好的法治、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有着独特而有效的作用。首先,高校要做好校园网的法律基地建设。作为学校权威而重要的信息平台,对于本学校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校园网应开辟法律专栏,推广普及法律知识宣传,并加入具体案例分析,使大学生在空闲时间在无形中得到法律的熏陶。其次,在政府层面上要加大对网络的管理程度,减少法律漏洞的负面信息报道。完善网络立法,着眼于网络法律教育和引导,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