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育种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初探
2015-07-29徐博
摘要:本文论述了目前牧草育种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牧草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和教材跟不上专业的迅速发展;课时数过少;实践内容陈旧、条件简陋。并讨论了实践教学模式整合、优化的现实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为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整合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牧草育种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79
随着我国牧草产业化和草坪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越来越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草业科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1]。至2009年底,有37 所院校以研究生或本科方式开设了草业科学专业[2],除几所最早开设本专业的高校外,普遍属于新开设专业,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方法和体制不成熟等问题。因此,对于草业科学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丰富就显得尤为重要。草业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专业,在教学方法上也有诸多需要改进的空间。另外,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求也较高。在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草业科学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草业科学专业人才。
1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一些高校的草业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偏向于牧草方面,而对于草坪学、园林绿化方面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在草业科学学科设置早期,确实绝大部分的知识内容属于牧草育种、栽培、生产加工等方向,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而相关学科设置缺乏造成了本专业本科生在毕业求职时竞争力不足,对学科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在本科教育阶段,如果能够增加一些相关课程的设置,如园林设计和园艺学相关科目,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一些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设置也相对过少。比如牧草育种学,在吉林农业大学该课程共48个学时,其中8学时为实验课。该门课程共有20个章节,其中还不包括各论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基本掌握牧草育种学的相关知识,但由于课时过少,对于紫花苜蓿、饲用玉米等主要牧草的育种特点和方法无法掌握。
1.2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少
目前,实验课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相对来说综合性实验很少。一般由实验课老师准备好时所需的试剂和材料,学生就是按照试验要求一步步去做,缺乏对整个实验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参与感较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思考的也少,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1.3对于牧草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为我国教育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在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践教学,在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学中也仍然采用这种方式,在教学效果上看不甚理想。一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为实践教学知识理论教学的一定补充,对实践教学的作用不够重视。一方面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难度更大,尤其是牧草育种学的实践教学需要试验地、实验设备等多项硬件条件相配合,也要协调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因此,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流于形式、只进行一些简单实践项目、走过场等现象也较多。而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也使得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不感兴趣,降低了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1.4实践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不合理
根据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教学计划是根据理论课程时间进行安排,但是由于牧草育种学的大部分实习项目都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受到季节以及牧草生育期影响较大,一些本设计好的实习项目往往无法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我校的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的某一周当中,这在大部分课程中都是适用的,但在牧草育种学的实习中,这种设置的灵活性就不强。比如在牧草育种学课程实习中,紫花苜蓿扦插、花药培养等实习项目,在操作后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观察,以鉴定一些试验成功与否。集中于一周进行实习对于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些影响的,也使得实习内容的连贯性不强。
1.5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不足
随着高校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猛增,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严重滞后,投入严重不足,仪器设备陈旧,实践教学的科技含量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师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3]。就我校的草业科学专业来说,在实验室建设上还是比较重视的,基本上本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的实验都能够在本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在多年前也建设了牧草资源圃,供本专业学生实验实习使用。这些设备和设施能够满足本专业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践经验的积累,但是对于本学科涉及生产实践的一些实验项目来说,就显得明显不足,也缺乏专门人员对试验地和资源圃进行管理。
2学科授课和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1增加部分课程和课时数
在课程设置上更多的考虑毕业生在竞聘过程中竞争能力的提升,多设置一些在人才需求上要求学生掌握的课程。比如在草坪学相关课程的设置,而一些高校为了提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大量增加了该类课程的设置。虽然在我校草业科学专业设置之初,主要的方向设计在牧草方向,但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多、毕业生就业率的压力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为了学科的健康长期发展,也应在一些课程设置上有所改变。牧草的繁殖方式各异,育种方法和评价的指标差异也较大,在农学专业的作物育种学课程中,一些高校也普遍采用总论和各论分别设置课程进行教学,也值得借鉴。
2.2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向草业科学学科的渗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过去狭窄的专业教育转到以生命科学为背景的教育上来;从注重应用转到既注重应用又注重基础理论上来,使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注重过去转到更注重未来,及时反映生命科学的前沿,加强对未来的探索。由于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推进和现代高等教育产业属性的影响,使加强实践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做好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要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出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不但要加强理论教学,而且要加强实践教学。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作用,才能把实践教学活动认真组织好,并取得应有的效果。
2.3增加实习的系统和灵活性
要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就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独立开课,将教学实验、教学实习、专业劳动、生产劳动、生产实习、科研活动、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组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在一些课程的实习中,可以考虑将5天的实习时间灵活运用。如以一天或者半天为单位,根据实习内容和阶段,灵活运用共5天的实习时间,使其效率更高,实习内容也能增加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有更高的责任心和参与感,对于学生对一些课程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也能有更好的效果。
2.4整合相关课程联合实习,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现代社会要求高校培养具有创新性、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直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起到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作用。由于一些试剂困难,很难能够分别建设适合各课程的实践基地,但草业科学许多主要专业课程都是项目有一定关联的,可以考虑将与牧草育种学相关的几门课程组合起来,共同设计实习计划,根据实习项目进行实践基地的综合建设,整合利用好已有资源。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牧草育种学和牧草栽培学、牧草生产加工与利用等课程完全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有利于学生综合掌握知识、培养其综合能力素质。也可以利用相关农业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的条件,建设校外合作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胡自治.中国高等草业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J].草原与草坪,2002(4):57-61.
[2]徐敏云,边秀举,李运起,等.草坪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3-76.
[3]蔡华珍,汤志,郭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2):64-66.
作者简介:徐博,博士,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硕士生导师,讲师,研究方向:草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