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的“非理性”现象与对策研究

2015-07-29尚林

亚太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非理性读书无用就业观

尚林

大学生就业的“非理性”现象与对策研究

尚林

客观而言,大学生“就业难”并非完全取决于自身实力不济,而在于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着“非理性”现象。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非理性”现象进行剖析,其主要表现为“读书无用论”、“兴趣至上论”以及“金钱唯上论”,提出改正之对策,从“非理性”这个角度切入寻找解答问题之匙,这或许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思路。

大学生就业;“非理性”现象;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产业结构随之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这也间接促成了高校扩招现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人所共知。然而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多考虑的是大学生自身的实力不济使然。如果我们相对客观的来看待这一现象,也可以发现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这一问题是确实存在“失衡”的现象。所谓“失衡”,即认识自我缺乏客观性、合理性,对于所从事的工作了解匮乏,更别说进行一定的分析、比较,他们往往凭着一些“潜意识”、一种直觉等主观念想去应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些学生在工作后,工作违约、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故我们把上述这些显著性表征,统称为“非理性”就业。

一、就业观与“非理性”现象之思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相应的,所谓就业观就是就业主体在实现就业的过程中,对于就业目的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就业观不能泛泛言之,它包含着众多的要素,比如就业方向、就业动机等等。具体而言,就业观并非单一的概念,它会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约束,所以我们可以把就业观理解为一个关于“社会性”的概念。与此同时,就业观又有着区别于社会性的表征,比如它也会受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约束,体现出一定的“人性”。我们这里所讲到的“非理性”,这一概念是由艾利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他经过长期科学研究发现,“非理性”与“理性”的区别,在于“非理性”笼统上表现出情绪与行为的“失调”,具体上则体现在无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就业绝不能简单化、单一化,恰与之相反。如果我们将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作为观察对象,那么我们会发现导致这个人文化素质形成的原因中,其家庭背景、性格气质、后天环境、专注度都会成为影响因素。如果大学生对自身的危机感缺乏必要认识,往往在就业时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困扰,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困难重重,并在受到一定打击后,形成极端的错误认识,从而给自己、给家庭、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大学生“非理性”现象剖析

首先,读书无用论。相较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习模式要宽松的多,没有了升学的“困扰”,让大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有了充分的自由,而大学的课余时间也十分充裕,加之一些大学提倡自学、放任自由,因而难以保证学生的纪律,上述缘由为“读书无用论”营造了市场。

其次,兴趣至上论。在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的认识,“找工作,靠热情”,只不过这里的热情是三分钟的热度,至于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则不是他们关注的问题。正所谓兴趣没了,工作也就没了。

最后,金钱唯上论。金钱唯上论这一观点的在学生中的市场可谓不小,抱持此观点的学生膜拜金钱,正应了那句古语“有钱能使鬼推磨”,只有有钱才有话语权,对于金钱的欲望无可比拟。而体现在就业上就是认定非高薪工作不去,即便一些十分具有潜力的工作机会也视而不见,特别是一些极端的学生为了拿到一份高薪工作,甚至会用金钱去“买职”。

三、克服大学生就业“非理性”现象的对策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不管是不行的,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风起云涌,而教育体制改革也行顺势而为。改革的核心要义,在于“市场为导向,素质会基础。”我们也应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让教育与社会同步。我们要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市场需要的各类人才。我们也应把握好社会经济走势,依照需求增设专业与裁撤专业,优化课程质量,将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转变为灌输式与实践式相结合的漠视,从而在最大限度上调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导向,正所谓淡化专业界限,培养全面型人才,从而使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人尽其才,产销对路,需求这一矛盾一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提升自身素质。大学生应该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正所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无用论”是极为荒谬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积累与实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跑位置。此外,心态也很重要。之所以会出现“兴趣至上论”、“金钱唯上论”等荒谬论点的产生。这些都是“非理性”动机使然。所以,树立一个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方是康庄大道。

3.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水平。转变大学生“非理性”的就业动机,学校也应做足“功课”。正如前文所述,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毕竟浅薄,可以说对于国家的形势与政策并没有系统的了解,而对于自己未来所能从事的工作,适合从事的工作也缺乏系统的分析,这就导致一旦在就业过程中出现问题,会手足无措、疲于奔命。有鉴于此,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多形式、多方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可谓当务之急。学校也应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水平。此外,我们也应重视高校的教师质量,特别是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质量,应适时、适地、适度开展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从而充分落实就业指导工作。

[1]袁志华.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2):80-81.

[2]吴文峰,卢永彪.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7):96-97.

(作者单位: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思政课基础部)

尚林(1986-),男,汉族,河北辛集,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思政课基础部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与民主法制建设研究。注:本文系2014年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毛概课”教学的三重维度》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非理性读书无用就业观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不是读书无用 而是你无用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
读书无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