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5-07-28李蕊
李蕊
摘要: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生动载体,具有承载、传递和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功能。由于当前榜样自身存在认同困境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不够等内外制约因素,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要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作用,需建立榜样生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契合机制,突出民族性与时代性、党性与人民性、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性的统一;建立榜样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整体推进机制,突出由“权威主导型”向“互动引导型”的模式转变;建立榜样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引导保障机制,突出社会引导与制度保障的结合。只有实现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成培育、宣传传播、学习践行”三大环节中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作用。
关键词: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7-0013-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其关键环节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这里的“大众化”既包括“内化于大众之心”,又包括“外化于大众之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需借助一定的载体,当前学界讨论较多的是它的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以及制度机制载体等,还较少有学者明确关注到它的榜样载体。2013年底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可以说,榜样正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生动载体。
一、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作用
榜样教育作为自古以来的德育方法,学界关注持久。在其功能研究方面,学界侧重于从德育视角去研究榜样对个人的示范教育功能,而从更为宏观的社会学和政治学视角去看,榜样同样具有政治功能和社会价值认同功能。本文将在梳理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榜样与各时期主流价值的关系,从而明确榜样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的独特功能。
1.历史回顾:特定时期的榜样总是特定时期主流价值观的写照
回顾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历史脉络会发现,各个时期的榜样总是与特定时期党的执政主题和时代主流价值紧密相关,是时代价值观的缩影。
革命战争年代,血雨腥风中涌现了一批批舍生忘死的英雄榜样,如“誓把牢底坐穿”的方志敏、“砍头不要紧”的夏明翰、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等。另外,毛泽东在此期间也亲自为刘胡兰、张思德、白求恩等英雄题词、发表演讲和撰写纪念文章,号召全党和革命群众向他们学习。可以说,榜样身上这种舍生忘死、坚持信仰的精神很好地应和了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时期的政治追求,成为党在这一时期凝聚人心、坚持斗争的精神旗帜。
美援朝的战场继续涌现出如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人物外,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人民好公仆”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在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成为榜样的代名词并影响至今。整体来看,不管是战场上的英雄抑或建设中的标兵,新中国成立初期榜样的身上都有一种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映射的正是一代中国人保家卫国、建设新中国的壮志与豪情。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遭遇混乱的十年,同时也是榜样教育畸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树立了一些反面典型,违背了榜样的正面教育原则;另外,即使是正面形象的榜样,其身上也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多是当时各种政治运动的形象标签,甚至出现了“白卷英雄”张铁生等一批违背历史潮流的“正面榜样”,这样的榜样反映的正是这一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颠倒与错乱。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意识形态也从狂热混乱走向务实理性。伴随这种时代转向,这一时期党和政府推出了一批实事求是、锐意进取的榜样形象,如勇攀科学高峰的华罗庚、陈景润,团结拼搏的中国女排,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还有舍身救人的张华、冒死救火的赖宁等。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社会中出现了义利颠倒、自我至上、价值多元等现象。为了引领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气,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杨善洲、李素丽、徐虎、徐洪刚等一大批人民公仆、劳动模范、人民英雄相继被推了出来。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受市场经济辐射下的实用功利主义和娱乐消费主义等新思潮的影响,人们开始自发地追逐如马云、姚明等商界成功人士和文体娱乐明星。可以说,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来榜样的多元化趋势体现的正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总体来看,从革命岁月榜样的“舍生忘死”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榜样的“公而忘私”,从“文化大革命”时期榜样教育出现偏差的“政治至上”再到改革开放后榜样的“进取多元”,榜样就如同一个个鲜明的价值符号,体现着各个时期的主流价值。
2.现实分析:榜样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具有独特功能
回顾历史,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时期榜样与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关系;面对现实,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进程中,榜样同样具有独特的功能。
第一,榜样可以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榜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承载特定价值观的过程。如前所述,榜样是生动鲜活的价值符号,通过树立特定的榜样形象,可以承载特定的价值诉求。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可以将榜样在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倡导转化为更加具体、可感、可知、可学的榜样形象,通过树立榜样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些价值规范的榜样典型,告诉公众社会在倡导什么、人们应该追求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要求中,个人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要求,尤其适合通过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榜样形象来承载、体现,而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转化为具体的榜样形象。
第二,榜样可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的功能不仅在于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在于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榜样的宣传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价值观的传递过程。众所周知,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不仅仅是在理论上培育、构造或凝练出一个科学合适的理论表述即可的,而更应该是入脑、入心的培育,即要把这些核心价值观的规范要求“内化于大众之心”,使其从理论层面内化到人心层面,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进程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关键环节中,榜样又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对榜样典型的广泛宣传,可以把榜样身上承载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公众,使公众在接受榜样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达到对其价值观的内化于心。
第三,榜样可以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的价值不仅在于带给人们“感动”和“心动”,更重要的是要激励人们“行动”。同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上和人心上的培育相比,更为重要的是其践行环节,即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化于大众之心”推进到“外化于大众之行”,实现大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知行合一。要做到这一点,人们可以通过对榜样的学习来实现,即在树立和宣传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典型之后,通过这些可感可学的榜样形象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引领激励,使人们在学习榜样的事迹和精神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
榜样作用实现的制约因素功能只是潜在的作用,作用则是功能的外化与实现。虽然在树立、宣传和学习榜样的三大过程中,榜样具有承载、传递和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大功能,但由于当前诸多制约因素的存在,影响了上述功能的实现。
1.内部因素:榜样自身存在着突出的认同困境
从逻辑上说,只有认同榜样才能认同榜样身上传递的价值观。但由于榜样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如单一模式化、过度理想化和生成行政化等),以及榜样教育与时代变迁(如价值多元化、精神现实化、意识主体化等)之间矛盾突出,当前榜样面临着人们对其疏离、认同度不高的困境,而这也是制约榜样上述功能发挥的最根本因素。榜样的认同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榜样推宣热闹红火,榜样学习跟进乏力。榜样教育包括榜样树立、榜样宣传和榜样学习三个紧密相关的环节,其中榜样的树立和宣传是前提、手段,而对榜样的学习则是最终目的。分析近年来的榜样教育,非常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我们树立了形形色色的榜样形象,也通过主流宣传渠道进行了各种宣传,但是公众似乎并不买账,与热闹红火的榜样推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榜样学习的冷冷清清,真正去亲近榜样、学习榜样的人并不多。另外,在榜样学习中还有一种功利化的倾向值得我们关注。如,每年三月街头突然增多的“好人好事”,表面上看是对榜样的学习践行,但就其实质而言,很多人只是为了迎合潮流以显示自己的主流文化立场,或者仅仅是为了自己的道德事迹被记录并从中受益才去做,这种榜样学习的虚假化是和榜样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紧密相连的,这也是导致榜样认同度不高的深层原因。
第二,传统榜样影响渐失,新生榜样尚未能深入人心。基于传统榜样与新生榜样在当前影响的差异性,本课题组在“关于榜样认同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区分调查了他们的时代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榜样如雷锋、焦裕禄等,在公众心目中的认知度和相对认同度都非常高,在榜样位置排序中靠前。但是,当被调查者在面对“雷锋精神是否过时”“榜样的力量是不是无穷的”等问题时,不少人又表现出了质疑和困惑的一面。这说明传统榜样基于其历史影响,当前在人们的心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当下生命力也面临着拷问。同时,近年来我们虽然也推出了不少新榜样,但这些榜样的社会影响力与传统榜样相比还显不够。另外,由于当下榜样有娱乐偶像化倾向,其精神厚度和传承价值也有待提升。正是在新旧榜样相继乏力的背景下,有学者指出,“进入21世纪,榜样的力量日渐式微,其一呼百应的时代已不复返”①。
2.外部因素: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不够
除了自身的认同困境外,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不够也是制约榜样价值认同功能发挥的重要原因。这种契合不够既包括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精神的契合不够,也包括榜样的生成、宣传、学习等环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传播、践行等环节的结合不够。
第一,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在精神实质上的契合不够。从根本上说,榜样要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功能,首先要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即榜样所体现的内在精神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诉求相一致。从整体上来说,当前主流渠道推出的榜样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如“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孝心少年”等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倡导,“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教师”等对爱岗敬业职业操守的推崇,“感动中国”人物等对“大写中国人”和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等等。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有些地方或部门在推出榜样时存在着商业化、市场化的肤浅考量,过度关注榜样可能对地方或部门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榜样的社会精神效益,从而使榜样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诉求。另外,除了主流渠道推出的榜样,榜样的自发生成也使榜样出现了一些新的种类,如偶像化榜样、娱乐化榜样等,这种类型的榜样常常迎合的是实用主义、娱乐主义的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去甚远。
第二,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外在实践环节上的契合不够。要实现榜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功能,除了使其承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内在精神契合之外,还需要把榜样的宣传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践行等外在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两者的双向互动。反观现实,还存在着两者结合不够甚至是“两张皮”的情况,如有些部门和媒体在宣传榜样时过度宣传榜样事迹而不去引导人们感受榜样精神,过度宣传榜样取得的突出业绩等外显结果因素而较少关注榜样的成长历程等内在过程因素。除此之外,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也存在“重价值理念的宣讲、轻榜样载体的熏陶”等不足,这些都影响到了榜样价值认同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完善榜样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实现机制针对上述制约因素,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作用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提升榜样认同,并把榜样认同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结合起来,以前者为手段,以后者为目的,去探求两者的良性互动。
1.探索榜样生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契合机制,突出民族性与时代性、党性与人民性、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性的统一
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正在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是中国人自己的喃喃自语、自说自话,而应当把它放在全人类文化比较的横坐标和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纵坐标中去定位和认识。在这样宏大的纵横坐标系中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应该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封建主义价值观的扬弃,也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借鉴和超越。与其他价值观形态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世界共性、人类共性和民族共性的一面,又有其东方特性、阶级特性和时代特性的一面。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尤其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党性与人民性、中国与世界的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