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理论及高校辅导员角色反思
2015-07-28周伟军
周伟军
【摘要】角色理论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高校辅导员角色因角色价值不高,角色群内各角色冲突而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对辅导员角色及角色困境的反思,重建辅导员角色,走出困境。
【关键词】辅导员角色 角色价值 角色群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08-01
角色,本是戏剧名词,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个特定的人物。目前,社会学家认为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联系到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角色是指处在高校教育系统中的辅导员所表现出来的有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辅导员期望的行为模式。研究角色理论,分析辅导员角色,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对目前辅导员角色不清,角色认识不足,甚至角色冲突,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角色理论的几个概念
1.角色价值
角色是在一定社会中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表现出来的适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既然角色所处的环境离不开社会,那么每个角色或多或少蕴含着一种社会的价值或功利成分,角色的功利成分以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
2.角色期待
帕森斯在《社会行动学》中提出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一整套角色期待。社会的角色期待构成了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它规定了社会中每个成员彼此期待着要充当的社会角色。作为高校辅导员角色也被社会赋予了更多的角色期待。
3.角色依附和角色疏远
在正常情况下,个体所扮演的某一角色过程中总是努力使他的情境中传达出来的意象与实际赋予他的同角色相称的个人素质相一致。但是,现实情况中,由于角色价值这一概念的存在,或者说角色价值量大小的存在、差异,个人扮演的角色不一定和社会所期待的角色相一致。个体在角色扮演中可能依附于它的角色,也可能疏远他的角色。这一切的原因取决于个体对这一角色能否给他带来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
4.角色集和角色冲突
角色处于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承担一种社会角色,而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承担着多种角色期盼。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多种角色期待,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身,在他身上,内部不可避免产生冲突。角色冲突指在角色扮演中,角色内部发生矛盾,对立,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冲突直接影响了角色工作的积极性。
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告诉我们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只有个体认为角色有意义有价值时,个体才会主观上依附于该角色,他的行动才能符合社会的角色期待,反之,个体认为他所扮演的角色无意义,无价值时,个体会在主观上疏远该角色,他的行动将会远离社会对他的角色期待,角色扮演失败。另一方面,个体承担着多种角色,是一个角色集,角色集内部有各种冲突,这种冲突会影响到角色的扮演,甚至会角色扮演中断。
二、辅导员角色现状分析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原因,高校辅导员工作并不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辅导员角色的角色价值,辅导员角色集入手进行分析。
1.从角色价值入手进行分析
目前,辅导员角色虽然是高校教师系列,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员和引路人,但是,在现实中,辅导员在高校中地位收入,远低于其他老师,在院系二次分配,职称晋升,培训等方面得不到重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由于工作成绩没法量化,辅导员很难用证据证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所以,没荣誉感、成就感,显然,辅导员角色价值较低,这就决定了个体在角色扮演时往往角色疏远,具体表现为 感到工作没价值没意义,感到工作厌倦,工作缺乏进取心,时常有离开工作岗位的想法,显然这种角色行为和社会大众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相去甚远。
2.从角色群入手进行分析
目前,由于我国高校规章制度不健全,各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不清晰,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各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不同,各职能部门对辅导员角色期待又不一样,学生科、总务科、宿管科、党支部、系部、教务科都有权管辅导员,都对辅导员有角色期待,辅导员身上承担多种角色,形成角色集,辅导员成为了保姆,侦查员,灭火队员,宿管员,管理者,传声筒,几乎是什么事都要干的代名词,辅导员角色在不断地转化,疲于应付,不但如此,由于各职能部门对角色期待不同,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有时是矛盾的、对立的、抵触的,这使得辅导员精神高度集中,角色转化难以适应,形成角色冲突,影响辅导员工作的实效。
如何解决辅导员工作的困境,使辅导员工作争着干、抢着干,尽心尽职,必须从提高辅导员角色价值入手,从解决辅导员角色冲突入手,切实解决辅导员实际问题。
1.提高辅导员角色价值使辅导员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辅导员角色价值不高是辅导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必须从辅导员职称晋升空间、社会地位、收入渠道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必须使辅导员老师和专业老师处于同等地位、同等水平,改变长期以来高校“重学业,轻育人,重功课,轻思想,重做事,轻做人”的工作机制。使传道授业和思想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尽快解决辅导员工作要求和辅导员工作的保障待遇不对称不平衡的现状。也只有这样,大幅度提高辅导员角色价值、提升辅导员工作角色的吸引力,才能使辅导员工作有动力有效率。
2.通过辅导员角色定位解决辅导员角色冲突重建辅导员角色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角色集。角色多而混乱,甚至自相矛盾,这必须对高校辅导员角色重新定位,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这就必须摒弃其他角色。从文山会海、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这样就可以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找学生谈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角色既解决了辅导员角色冲突,又溯本清源回到辅导员角色的本质。工作重心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
总之,辅导员作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角色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效率,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要努力提高辅导员角色价值,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待遇地位,要对辅导员角色重新定位,回到育人的本质,把辅导员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参考书目:
[1]《试论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陆小峰、吴筱琳 文化与教育技术 2009年
[2]《高校辅导员角色困惑及定位分析》 买寿清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0年
[3]《略论辅导员角色的嬗变与定位》 曹连众 高圆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