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的“前世”、“今生”
2015-07-28许妍
【摘要】本文先讲述了艺术类高校生的从“艺”之路:被忽视的群体;上各大高考补习班;重重的行囊;然后描述了踉跄生涯:美术功底薄弱对艺术与创作的滞慢理解,最后阐述了对艺术类高校生源前景的思考:自主招生的利弊、高校艺术教育的思索。
【关键词】模式化 滞慢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99-01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大学的扩招,许多学校为了更高的高考升学率,建议学习较弱的学生选择“捷径”。于是,为了上名牌大学,许多艺术生开始不着边际的涂鸦。家长花费巨额费让孩子补习,又送到各个美院考试。从零基础到轻车熟路,所有快捷方法被扰乱通往艺术的殿堂。
一、从“艺”之路
高考政策的放宽(特长生加分、国家运动员加分)让许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通过不同的渠道上好大学。后来国家严查高考“优待生”,门槛增高,艺术类专业似乎再一次理直气壮的成为捷径的新突破。用短暂的突击到2个月的文化课学习,似乎只要你用心就能考入好大学。家长们语重心长的劝慰和绚烂多彩的描绘不断“激发”着为“梦想”而努力的学子们。
(一)被忽视的群体
许多高中为确保升学率就实行“一刀切”政策。为了让学校的升学率增加,鼓励学习较弱的同学报考艺术类院校。这样不仅能安稳上大学,体面点的还能进个211院校。让家长和学校都能解决难题,得到双赢。于是学校和家长忽视了孩子真正适合的道路,忽视了高等教育的意义,更忽视了艺术需要量的积累。
(二)上各大高考补习班
艺考生们背负着重重的画箱,背负着千斤重担的高考压力,更多的是家长们负担的昂贵补课费。艺术考生要面临艺术课程考试和文化课的考试。虽然要求的分数是要比文理科的专业低的多,但面临艺术考试的提前进行和考前突击。于是乎,他们跻身于各大挂有知名美院的画室里。从早到晚10-12小时的素面、色彩、速写甚至设计创作课。满身的油彩和没日没夜的反复绘画。学生在这其中其实更多的是在背诵,是在临摹,是在强加记忆。老师也同样会将最快捷的色彩关系和调色搭配告诉学生。而为了这一步,忘记了绘画的真谛;忘记了对事物的理解;忘记了那只画笔落下前的思考。
(三)重重的行囊
2月,艺考生们也迎来他们新的人生选择。他们拖着重重的“壳”,一步步的像梦想奔进。许多学校为了扩大招生,降低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值。但是也正是因为专业课成绩的提前发放,至少可以让悬在半空的心着实安稳了些。
二、踉跄生涯
(一)美术功底薄弱
进入高等学府后,大部分的艺考生没有先天的绘画基础,没有对绘画本质的热爱和理解。在图集概念式的环境下走进大学校园。于是,他们的功底薄弱。对于那几个月的临摹和记忆似乎也只停留在随手的几笔流畅。在更深的学习中将高考前的执着跟坚定抛的烟消云散。
(二)对艺术与创作的滞慢理解
成功的艺术家要有新的创作和想法。完成了高考时代的模式化训练,在大学老师教会你提高眼界认识大师作品,品读大家风范。用他们的手法添加理解再完成创作。由此,在美术教育中出现了设计专业。通过基础的绘画手段完成应用于生活的美的产品或物体。但学生往往对创造新事物缺少见解。这成为许多艺术高校的问题。对新概念的理解滞慢和随波逐流似乎成了大学课程普遍出现的现象。
三、对艺术类高校生源前景的思考
(一)自主招生的利弊
艺术类专业课的自主招生,使许多学校自己的权利放宽。于是,出现更多的猫腻,学生生源质量有待质疑。也由于对某一专业的特长被赏识,自主招生又使很多学生的潜在特征被挖掘出来。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思索
1.从根源解决生源质量
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绝大部分的因素在于有好的基石。如果从根源将生源水平抬高,在日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强,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会有本质的自觉思考代替被动的死记硬背。
2.在课程安排上逐渐从概念式教学转向实践创新型教学
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就是让原本大多数的欣赏、追随变成现今社会发展最入流的艺术品。一件工艺品能令其产生自身的价值,而这价值是艺术的价值。因此,在教学改革创新中,我们应试着将概念式的教学模式向创造性的实践模式转型。
3.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方向。
越资深的艺术院校越注重应用,培养的越是时代的接班人。所以,在过程中提高,其实也是在进门时抬高。艺考生背负着时代的另类期望,在越来越多的艺术生涌来时,我们该认真的思索从入门到成功的改变。是否应该教育工作者将入口精剪,才会到出口时看到一个个成熟的艺术工作者呢?
作者简介:
许妍(1983-),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环境住宅设计、软装饰设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