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几点探索
2015-07-28王帆
【摘要】外语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既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因此,为使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还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本文对如何达成英语文化教育的新目标和如何渗透文化意识做了相关探讨论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87-01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提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重点从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获取和处理信息、进行思维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教学指导文件首次明确了外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并提出“外语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全面丰富了语言学习目标的内涵。如果老师还只是单纯教导知识而忽视渗透文化意识,不单单会影响语言综合学习的效果,长此以往还会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本文针对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做了相关探讨论述。
一、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地域、民族、环境等特定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了千差万别的特定语言。语言来自于文化,除了实现本环境内的交流外,也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差异性。1960年以来,国外的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传入我国,引起了哲学界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讨论,文化语言学自此兴起。经过近20年的研究探索,外语教学逐渐明确,语言教学中必须注重相应的文化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业界必须重视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让语言和文化共同为教学进步而服务。文化教学是浅显易懂、极易上手的,日常的生活交际语就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素材,这些素材都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解分析的实例,应当积极发掘利用。也有的老师可能因为对自身语言能力不是很好而变得不自信,存在关于文化教育实施的畏难情绪。学无止境,这些老师也不能妄自菲薄,为学生做好“学无止境”的榜样。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策略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文化的特殊诞生渊源决定了文化差异存在的必然性。对相似单词的解读运用可能中西方是不同的,甚至很可能相去甚远。我们时常涉及的有不少近义词,如,fat, strong, aggressive等等。例如有一次,一位美国交流生探望她的朋友们,某位朋友看到她高兴地说:“Betty, you look strong!(贝蒂,你看起来蛮结实的)”留学生事后跟朋友之一说,她当时感觉怪怪的,也许那位朋友想表达healthy(健康)的意思,然而 “strong(强壮)”给她的感觉就是 “masculine(像男性的)”。这就是实际运用中典型的因为对相似词解析掌握不充分而导致的文化交流误差。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这一点,教授单词的同时要做好解读释义。
2.在听力和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语言教学必须是听说读写全方位练习的,否则很难彻底熟练掌握。正如上文举例说的那样,单纯掌握课本知识缺少听、说训练很可能影响教学效果。某些学校可能因条件设备所限,不能设立专用的听力教室或口语训练活动室。这时就需要英语教师积极活用课堂教学时间,在上课的时候有意识的扩充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训练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全面渗透文化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网络媒体,共享文化资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革新发展,多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多媒体技术活用到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式,实现全球资源共享,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更直观的体悟文化差异,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认知。例如口语课播放当前的热播电影,如《复仇者联盟2》、《速度与激情7》等,截取人物对话中的某部分,讲解相关的语法和口语使用的特殊简化手法,也可以扩充学生对英美习语的认识。观看的同时让学生们模仿人物的语音语调,体会发音、俚语等文化特殊性的体现方式。
4.巧用文化导入,开展文化活动
新课标改革下,对英语课本也做了相应调整,除了以往的单词、小句、文章的基础知识学习,还增加了很多的课堂实训、情景模拟对话等内容。例如,关于国外如何打招呼、怎样问路等内容,就是很好的情境导入式教学。老师可以通过表演重现课本例句,调动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这些语法、词句运用条件的认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们根据英美文化的实际特征,编写小剧本表演,考核对所学内容的实际运用能力,实现活学活用,也是对学生协作、交际能力的良好训练提升。
参考文献:
[1]孟蕊芳;马鹏飞.论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2]陈惠敏.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7)
作者简介:
王帆(1988年9月-),男,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中学二级教师,在职研究生,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研究方向:文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