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月十五在萂树过“天子节”

2015-07-28袁蕊

大理文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白族天子队伍

袁蕊

“踢踏踢踏……”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身着官服,背着黄色“令”字旗的传令官和一名信使威风凛凛、快马加鞭向萂村天子行宫飞奔而来,带着皇家队伍恭迎天子回坛。一个隆重的仪式正在进行,南诏国的宫廷生活片断正在一个叫萂村的地方再现。

莉村,一座古老的白族村落,一个神秘的传奇之所,千年古邑,千年古韵,从四千多年前杂草丛生的白族先民聚居地演绎成如今门中门、户中户、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奇幻之地,一千多年前莉村一个叫杨干贞的人物成了南诏灭后大义宁国的国王,这里便成了充满传奇的地方。“接天子”的隆重习俗在这块宁静而祥和的土地上延续了上千年,生生不息。

“接天子”的活动主要在正月十一到十五,最热闹的要数十五天子回坛这一天。

老家与萂村只有一山之隔,从小便在老人讲述的帝王故里古老传说中认识莉村,知道莉村有着一种独一无二的“接天子”习俗,然而因那些年生活困难、交通落后,带着对背后那个山窝窝里这种隆重习俗的向往,却一直无缘亲眼见证。去年正月十五,我第一次得以感受那种厚重文化的震撼,曾经的向往变成了现实。那一天,已在各村享用4天香火供品祭拜,巡视完各村各寨民间疾苦的大天兴国国王赵善政、大义宁国国王杨干贞及各自的母亲、王后、随从侍卫和圣母太后要回朝了。带着20多年的期盼与渴望,我早早的便到友人家中,等待着亲身感受“接天子”的与众不同。

萂村的“闹元宵”发生在早上,各村各户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早早起床,贤惠的白族妇女包好了“元宵”,全家人便围在桌边边吃边谈,享受着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息。旭日冉冉升起,远近宾客也陆续到来,元宵闹过后,萂头耍龙队伍来到邑尾文昌宫,先把两尊“圣母老太”接到莉头财神殿内安坐好。中午,一年中最激动人心的,最隆重的仪式在期待中正式拉开序幕。

“莉村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戏蝶游蜂。”白族民居间古巷深深,古道悠长,青石板路被人们打扫得光滑整洁。这一天,帝王故里风和日丽,鸟鸣啾啾,杏花飞飞,莉头财神殿前,人潮涌动,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期待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我终于费力地挤人人群,因人小力气也小,挤不到前面去,只能被夹在嘈杂的人群中竖直耳朵听着外面的声音。只听主事者宣布:“吉时已到”。礼炮三响后,接天子的队伍在开路先锋官、开路财神的引领下行进。顿时,锣鼓声,唢呐声,喜庆的音乐布满大街小巷,一路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向天子行宫(莉中文吕官)走去,我和几位同事也紧紧地跟着大队伍前进,不想错过每一个细节,准备好相机随时抢拍精彩镜头。莲池会的老奶奶们紧随队伍,身着自己亲手织布缝制的古老民族服饰,肩背各式各样的手工刺绣香袋,手敲木鱼。圣谕坛的老者们则身着白族礼服,手拈一对红香,有的演奏古乐,有的高唱洞经调,数百人自觉排成四列队形,队伍长达1公里多。这一刻,所有的虔诚幻化成无尽的力量,青春的气息在他们布满岁月的容颜上焕发。在队伍行进时口念开路经:“我今出门登路程,来到路上封好神,四抬四轿四金刚,八抬八坐八天王,,花公童子来引路,一把钢刀破鬼门,静起来,慢起身,手扶仙花降魔神。上行下行,请到雷神,雷神请到,邪魔妖怪化灰尘”。“人为万物灵,灵为万物迁。人心本诚,因物所迁”。当队伍行至桥上时,他们口中念道:“天子桥上过,细乐响盈盈,经声乐声响,好比细乐声”。接着又念道:“远看佛,近看佛,佛中佛,阿弥陀佛”等经文。击磬声、诵经声,声声不断,此起彼伏。数里长的接佛队伍和观众前呼后拥,人神共欢。

到行宫后,南诏宫廷生活演绎便从开头的那一幕开始,传令官与信使下马后,拾级而上到文昌宫大殿,行叩拜大礼后,面对观音老祖和天子报道:“天子回朝地动山摇,逢山修路遇水搭桥。”传令官报道完毕,接天子回坛的大队伍浩浩荡荡而来,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及各种宗教仪式在这块传奇土地上尽情演绎。

一群画着“鬼脸”的调皮儿童相互手拉铁链横路过来,民间称他们为“卫伍”,其意在保卫接佛队伍秩序。此时,任何官员、百姓只能靠边行走。

紧跟其后的是古装仪仗队,高抬彩旗、龙虎榜、花瓶。彩旗队中三面大黄旗迎风飘扬,特别醒目,一面画有“圆形双龙”图,一面是赵善政的“大天兴国惠康皇帝”旗,一面是杨干贞的“大义宁国肃恭皇帝”旗。两块龙虎榜上分别写着“回避”、“肃静”,尽显天子神威。花瓶一侧写的是“国泰民安”,另一侧写的是“年丰人寿”几个大字,其意在祈求佛祖、天子、神灵降福,保佑合村百姓无灾无难,幸福安康。

仪仗队走过,乔装成的西游记四圣的唐僧手持锡杖、孙悟空耍着金箍棒、沙僧挑着行李、猪八戒扛着九齿钉耙,四师徒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渐行渐近。装扮成渔翁(姜太公)、樵夫(武吉)、耕者(大舜皇帝)、读生(杨震)等历史人物演绎着农耕文化紧跟其后。最后是“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耍马、耍鹤、耍蚌壳),“张果老倒骑驴”,“周文王访贤”。乔装张果老、赵匡胤、杨震等人物形象,象征萂头村张、赵、杨三族姓氏辉煌的历史。

敲锣打鼓的声音渐渐大起来,莉头青龙队、邑尾黑龙队、萂中黑龙队、黑家邑青龙队、东庄青龙队五条龙翻滚着过来,各村龙狮表演队中的“金花”们,穿着最喜爱的白族盛装,个个绿萝粉黛,踩着轻盈舞步,一改平日的娇羞与腼腆,脸上尽显欢乐与自信,尽情展示着自己的万千风态。“骚人一笑倾盖盘,满面春风涨红玉”。白子们个个生龙活虎,在锣鼓声、唢呐声的伴奏下,龙狮表演队一队紧跟着一队,在引龙珠人的引领下,一路龙腾虎跃,翻滚腾空,时而直入青天,时而勇猛直前,把莉村独特的耍龙技艺表演到了极致。龙车、佛轿前面有金光闪闪的“万民伞”引路,“嘎吱嘎吱……”古老的四轮龙车在人们的吆喝声中碾着青石板路滚滚而来,龙头对天长啸,龙身被雕刻得活灵活现,本年刚结婚的新郎官扶着佛轿站在车上,满脸充满着幸福与期待。

平日寂静清雅的莉村文昌官此刻成了各村团队的竞技场,锣鼓声、音乐声、欢呼声、喝彩声、礼炮声、吆喝声充满了每一个角落。忽听三声炮响,吉时已到,天子要起驾回朝了。传令官高声发出“起驾回宫”的号令,先锋官带着两名信使,骑大理赤兔名马,英姿威武地冲出行宫广场,返回天子庙报信。此时,一群彪悍的小伙子(一般是当年新婚的男子与家族兄弟)争先恐后涌入殿堂,抢着将观音老祖和五位贵人按座次双手捧入龙车和佛轿内,谁先抢到佛像(“抢佛”谐音意为“抢福”,求子求孙之意),就意味着抢到了“福”,求到了子孙,这种习俗年年如此,信仰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这时,所有老者们面对佛车、佛轿,齐声念道:“佛至西天大圣神,燃灯姊妹上天门,国王佛至真心说:一、二、三、四、六轿行,开轿本师佛。”接天子队伍席卷着狂欢的浪潮,一路纵情歌唱,表演歌舞踏上回程。这时,邑尾萂头大村的男女老幼早已恭候两旁,各家各户在大门口摆上香案供品,有自制米糕、凉粉、香片、糖果及各式别致点心。队伍到自家门前,燃放鞭炮,虔诚叩拜,恭迎观音老祖、天子和各位神尊回坛。各尊佛像在大殿内安坐好后,龙狮歌舞各种表演又掀高潮。热闹过后,各家表演队伍陆续散去,洞经会开始演奏,莲池会开始拜经:“天围伞,围天伞,出像佛,看见佛,远看佛,看来佛,三圣佛,佛中佛,释迦牟尼佛”。紧接着,各家各户捧着炖熟的猪头、猪尾、猪脚、公鸡等供品上庙中虔诚地上香敬献,祈祷庇佑。一天的狂欢浪潮渐行渐远,热闹开始转向各家各户。我们参加活动的余热还没散去,却也只能依依不舍转回友人家中享受美食。那个时段,莉村家家户户主宾同乐,互诉衷肠。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客人渐渐散去,萂村又恢复往日的宁静祥和。

第一次过“天子节”,便被这里古老的文化深深吸引,被这里人们的虔诚与坚持深深震撼,这一天的经历便成了这一生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来过这里的人,感受一次“天子节”,便期待着下一年正月十五的相遇。

“一节过千年,千年过一节”,莉村的“天子节”,昭示着古老文化的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白族天子队伍
天子当屏而立
无字碑随想
论北魏西郊祭天
大雁的飞行队伍
花样云南(二)
对西周王权衰微的分析
白族
还剩多少人?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