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春燮:历史不能“断了茬”

2015-07-28

时事报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汪清汪清县山沟



金春燮:历史不能“断了茬”

“我不图名,不图利,就是不想让历史在我们这代断了茬,不想让抗联烈士变成‘无名’烈士。付出点儿辛苦不算什么,能把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传承下去,才是我最大的心愿。”老金如是说。

1947年出生的金春燮,当过兵,做过工人、教师、科员、乡党委书记、县文化局局长、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本可安享晚年的他,再度服从组织安排,2005年起,出任汪清县关工委主任。

抗战期间,作为延边地区最大的战场,汪清县境内曾发生过105场战斗,有抗日烈士墓地和抗联遗址177处,600多名抗日将士长眠于此。但金春燮却发现“英烈就在我们身边,很多孩子却不知道”。孩子们的一问三不知,像一把刀扎在金春燮心上。

一次下乡途中,金春燮来到中共东满地区特别委员会书记童长荣的墓前。这个不高的小土包,上面用二三十块石头围着,长满荒草。看到这一幕,他落泪了,“童长荣从安徽千里迢迢来到东北抗日,牺牲时只有27岁,如今却连个像样的纪念地都没有”。从那时起,金春燮就下定决心,要为牺牲在当地的抗日烈士修建墓碑。

汪清是国家重点扶助的贫困县,修建纪念碑,最难的是缺资金。金春燮就一个个单位、一家家企业去筹集。“我替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600多位烈士谢谢你们了”,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筹钱难,花钱就格外仔细。为了省钱,纪念碑的设计、施工,金春燮都自己干。为了使有限的资金能多修几块纪念碑,光是离县城几百公里外的采石场,这些年金春燮就跑了100多趟。他当天去当天回,饿了在车上就白开水吃个面包。

烈士墓碑选址都在当年烈士牺牲或者战斗的地方,大多在山沟里,汽车进不去。找工人花钱也多,金春燮和关工委的几位老同志就自己动手,干起了泥瓦匠的活。为了方便施工,他向原来的老部下借了一辆铲车,既用来干活,也当成进出山沟的交通工具,还能省下一笔车费。可铲车的驾驶室只能坐两人,金春燮二话不说,披上毛毯就坐在铲斗里。那时山沟里已经零下二三十摄氏度。

2010年初,金春燮意外感染丙型肝炎,当时,正是修建童长荣烈士陵园最紧张的时候,为不耽误工期,金春燮晚上打干扰素,白天照常到工地组织施工。食欲减退、浑身瘙痒、头发大把大把掉……13个月的痛苦煎熬,却没有影响一天工期。

10年来,金春燮挖掘整理抗联事迹资料书籍100多万字,作抗联事迹报告82场,建立了吉林省第一个县级红色教育网站“黑水中华魂——汪清英烈网”。这些年,金春燮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烈士陵园。每次来到这些纪念碑跟前,他都会用手摸一摸,“纪念碑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有灵魂的。它凝聚的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伟大追求。”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提起金春燮的名字,人们除了联想到纪念碑,还会竖起大拇指。10年来,这名60多岁的退休老党员四处奔波、不辞辛劳,修建起77座抗日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汪清汪清县山沟
例析随机变量所在模型的方法突破
我爱我的土山沟
今天我要回山沟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山沟里的孩子
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聂一菁 探访西山沟村
汪清县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研究
汪清:金牌大师的蜕变之路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延边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