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瑜伽部长?你没有听错!

2015-07-28叶海林

时事报告 2015年2期
关键词:印度政府职位莫迪

叶海林



瑜伽部长?你没有听错!

叶海林

2014年年底,印度政府进行改组,撤销了存在半个多世纪的计划委员会,显示出莫迪推行简政放权的决心。不过,莫迪的改革并没有在实际上缩小印度内阁的职数,相反,一些新的部长职位得以设立。在新设立的部长职位中,有一个新职位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那就是由前任旅游部长纳克担任的“瑜伽部长”。是的,瑜伽部长,你没有听错!

瑜伽是印度的国粹,就像中国的太极拳一样,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哲学和精神内涵。原本印度负责瑜伽推广的政府部门叫做“阿育吠陀与瑜伽局”,设在卫生部下。莫迪将这个部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部,并由负责旅游工作的部长主管瑜伽事务。这一决定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那就是在这位非常喜欢印度传统文化的政治强人看来,瑜伽不仅仅是印度传统医药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印度传统文化和国家精神的象征之一,是印度面向世界推广自己的一张名片。因此推广瑜伽需要印度政府的大力介入并扶持。

就这一点而言,印度政府似乎不怎么相信“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这倒没什么奇怪的,印度中央政府一向有“大政府冲动”,存在了数十年、职能几乎无所不包的计划委员会就是其中一个例证。直到今天,印度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干预程度在全世界也是位居前列的。一般来说,人们反对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过多干预。不过,在社会文化领域,人们似乎却倾向于相信政府的扶持,认为政府的扶持对某项经济回报率未必很高的社会事业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越多越好。

然而,瑜伽在西方风行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印度瑜伽被全世界所熟知并不是印度政府政策指引的结果。即便在中国,瑜伽也流行了20多年,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说与印度政府毫无关系。大陆的瑜伽热其实是从台湾过来的,台湾的瑜伽热是不是从印度直接输入的,待考。

实际上,印度瑜伽风行世界是印度瑜伽爱好者和修行者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同时夹杂着西方强势文化对东方的好奇以及欧美后现代社会对“前现代文明”的推崇。印度政府的重视,包括设立专门的部长职位与其说是印度政府先知先觉,主动选择了瑜伽作为印度的国家名片,还不如说是新德里承认现实,并乐于从遍及世界的瑜伽热中为印度政府获得可计量的经济利益或者不可计量的“软实力”收益。

印度设立瑜伽部长以后,随着更多资金的到来,更多政策的倾斜,瑜伽事业一定会更加红火吗?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有时候政府的大包大揽反而可能导致某项朝气蓬勃的产业从此死气沉沉。这在印度也是很早就被人们熟知的事。印度软件产业的发达人所共知,关于印度软件业腾飞的原因,有一句流行话却是这么说的:“印度软件业的发达,主要是因为印度政府只有白天才上班。”印度政府——很大程度上,其他国家政府也相似——扶植的事业或产业很多,真正靠扶植而发展起来的却没有多少。就此而言,用印度设立瑜伽部长以体现印度对瑜伽的重视来反衬中国对传统文化或民族瑰宝保护不够、开发不够,或许并不特别具有说服力。

归根结底,印度瑜伽的发达,是因为数以亿计的印度人真心喜欢瑜伽,他们其实并不怎么在乎瑜伽在世界上的地位。在他们看来,有他们的真心热爱,就足以保证古老的瑜伽继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了。恰恰是这一点,值得我们中国人反思和借鉴。我们这些年来在全世界推广的“中国符号”,在我们自己土地上的生存状况怎样?继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这些传统文化及其载体在人民群众当中的普及程度。换句话说,一个瑜伽部长能为瑜伽做的,或许远远比不上一万个社区的瑜伽教练。同样的道理,不论是向世界推广中国古典文化还是介绍中国生活方式,最好的方式,首先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保存好,而不是指望政府出台过多的政策。这样说,当然不是主张所有的文化遗产保护都不需要,统统甩给市场任其自生自灭,只是要强调一点,如果传统文化已经在现代生活中消失,靠什么办法也不可能让它们再活过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印度政府职位莫迪
领导职位≠领导力
科技公司联合致信印度政府 称其“专利费”调查恐制造寒蝉效应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职位之谜与负谤之痛:柳治徵在东南大学的进退(1916—1925)
印度借15亿美元修建厕所
美最高就业率地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