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法“淡定”的日本经济

2015-07-28唐奇芳

时事报告 2015年7期
关键词:依赖度淡定中日关系

唐奇芳



无法“淡定”的日本经济

唐奇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日益深刻而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对外经济交流不断多元化,对日本经济的依赖度在逐渐减轻,而日本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则变得更加深刻和广泛。

6月6日,因日本非法“购岛”而中断了3年的中日财长对话在北京重启,会上最受瞩目的话题就是日本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态度。

作为亚洲第二大、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不但没有和广大亚洲国家一起加入或支持亚投行,反而似乎要和中国“对着干”。5月19日,日本官方宣布计划在今后5年(2016年至2020年)投资约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5月28日,日本与泰国就曼谷—清迈高铁达成协议,让本来就呈白热化的中日高铁出口竞争更加激烈。

这样一来,不禁令人心生疑惑:日本一面寻求与中国恢复经济高层对话,一面对中国不断发动经济攻势,如此表里不一,原因何在?

我们稍微梳理一下新千年以来中日经济关系脉络,就会发现日本政府对中国经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热情高涨到猜忌疑虑,再到全面竞争的变化过程。

2001年至2006年小泉政权期间,由于其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发表否认战争罪行的言论,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然而两国经济并未受到影响,中日贸易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迅猛增长,以至于出现了“政冷经热”这个广为人知的新词汇。

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日贸易增速放缓,同时日本开始悄然出现“对中国经济过于依赖”等“中国经济威胁论”说法,并且逐渐强化。2012年9月非法“购岛”事件发生后,日本国内企业“去中国化”的言论一时甚嚣尘上,媒体大肆鼓吹,渲染所谓在华投资的政治风险,日本政府也举办各类针对中小企业的推介会、讲习班,鼓励其将投资方向转向东南亚等地区。受此影响,2012年日本在东南亚投资翻倍,而在中国投资则下跌18%。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意向持续减弱,2013年一项对日本公司的调查显示,计划在中国市场扩展业务的公司比例已跌至创纪录的55%。

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次当选首相后,明确表现出处处针对中国的态势。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继续推行其“价值观外交”,推销其“积极和平主义”,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打造“对华包围圈”。在经济上也与中国针锋相对,争夺对地区经济的主导权和影响力,这一点在泰国、印尼等国的高铁项目上体现得最为集中。

从表面上来看,日本对中国经济的这种态度变化,是因为它一时无法适应和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2010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口头上说这是意料之中的必然结果,而且声称日本人均GDP仍是中国的10倍,似乎依然很自信。但其后短短几年,两国经济差距迅速拉大。2014年中国GDP总量已经达到日本的两倍,2015年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国也超过日本。面对这一现实,无论在心理还是行动上,日本都很难再保持“淡定”。安倍政府处处针对中国的“包围圈”政策,充分体现了其担心彻底失去对华优势的战略焦虑。

但是,日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矛盾心理的深层原因,还在于两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不同的前景预期。

首先,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自古就在经济上唇齿相依,这也是保持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日益深刻而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对外经济交流不断多元化,对日本经济的依赖度在逐渐减轻。反之,日本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则变得更加深刻和广泛。以中日贸易为例:21世纪的前10年,日本对华出口在其总出口中的比例从7.6% 上升到19.4%,日本对华进口在其总进口中的比例从16.5%上升到22.0%,目前中国已经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另外,由于中国长期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尽管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对日进口和出口在中国总进出口中的比重在逐渐降低。换句话说,日本对华贸易依赖度远大于中国对日贸易依赖度。

其次,中日经济发展的前景预期差距日渐增大。尽管日本高举“安倍经济学”的大旗,把这个概念炒得火热,也实现了日元贬值和消费税提高,但最关键的制度改革迟迟无法推进,安倍经济学整体收效甚微。日本经济2014年二、三两个季度连续出现负增长,虽然四季度比上季度增长0.6%,全年名义上的经济增长率为1.7%,但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2014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为零,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受到严重质疑。从长远看,安倍经济学根本无法解决日本经济中的三大结构性问题:一是少子化和高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二是日益增大的国家借款和政府债务,三是生产持续外移造成的产业空洞化。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尽管进入结构调整期,但仍能维持7%以上的中高增速。两国未来经济差距的不断拉大,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

毋庸置疑,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若实行与中国“对着干”的经济政策,非但徒劳,而且有害。由于对华经济的高度依赖,日本终将也是受害者。值得庆幸的是,日本经济界的广大有识之士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即便在“购岛”事件后中日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日本主体经济仍然维持和扩大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相继派出多个大规模、高规格的代表团访华,力图扩大经济交往并促进两国关系改善。

经济合作是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政治与经济关系更难以割离。安倍如果真要拯救日本经济,绝对离不开与中国的互惠合作。因此,日本只有真诚地直面历史,友好地与中国携手合作,才可能有一个不再低迷的未来。

尽管日本高举“安倍经济学”的大旗,也实现了日元贬值和消费税提高,但最关键的制度改革迟迟无法推进,安倍经济学整体收效甚微。图为一名员工在日本东京一家外汇公司办公。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

本栏责编:高焓迅

E-mail: ssbgzzs@263.net.cn

猜你喜欢

依赖度淡定中日关系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虚拟现实技术在装备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基于要素报酬的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研究
追梦路上竞淡定
“淡定”谋害,高楼大墙里埋着心机
“淡定”宝爸的小小心思
基于模糊软集合的区域信息生产力效能关键因素分析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我国工业部门投入服务化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