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与临床表现分析
2015-07-28卢俞任
卢俞任
[摘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确诊率,避免延误治疗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探讨和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的不同点。 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典型川崎病患儿累及冠状动脉的几率显著低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受累的几率显著升高,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关键词] 不完全川崎病;小儿;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030-02
川崎病是好发于婴幼儿的一种急性且具有自限性质的血管炎症,其可以累积全身大小血管,目前发病原因尚未清楚,临床分为典型性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1]。其中不完全川崎病的定义是因为其达不到川崎病的诊断标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不完全川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因其无显著特征,发现和诊断有一定的困难[2-3]。为了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病例,该院小儿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对4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典型川崎病患儿均符合川崎病的6项诊断标准;所有患儿中男150例,女200例;患儿年龄3个月~9岁,平均年龄(4.5±0.5)岁。
1.2 研究方法
对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患儿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并在记录,分析患儿是否发热、球结膜充血、末端指节改变、淋巴结肿大、皮疹及嘴唇改变等,若患儿持续高热超过5 d,经过抗感染治疗无效,且同时具有下列症状中的3项那就基本可以确诊:①双侧球结膜弥漫性充血; ②杨梅舌, 口咽粘膜充血, 口唇潮红皲裂;③躯干、四肢多形性红斑;④手足早期硬肿, 后期指( 趾) 端脱皮或肛周脱屑;⑤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及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对比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 川崎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其发病率为100%,其次为末端指节改变,其发病率为65.1%,最不常见的是淋巴结肿大,其发病率为20.9%。典型川崎病患儿常见症状也是发热,其发病率也可达到100%。最不常见的是皮疹,其发病率为72.7%。除了发热外其他症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川崎病好发于婴幼儿时期,目前发病机理尚未研究清楚,而且由于不完全川崎病其临床表现并无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若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很容易造成患儿并发心脏病[4]。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川崎病发病率的增加,人们对川崎病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川崎病早期都是表现为全身性的血管炎症,在临床上常容易出现发热,其发热的时间可达到5 d甚至更长,在患儿的早期即可出现四肢末端指节、口唇、眼结膜接淋巴结的变化[5]。目前导致川崎病的患病原因虽未清楚,但考虑是某种致病因子进入患儿体内后激发了免疫系统,导致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在体内的数量急剧增多,这些细胞因子在血管内汇聚一起,造成各级血管主要是小血管的炎症反应,其中最容易累及的主要是冠状动脉[6-7]。川崎病患者如果早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受累及的冠状动脉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形成动脉瘤或者局部血栓,这样会造成血管的狭窄甚至堵塞,危及患儿生命[8]。不完全川崎病并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仅仅是川崎病特征表现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就诊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很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9]。该研究的8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指节的改变,其和川崎病的临床主要表现诊断标准相比仅仅符合其中一小部分,但是这些症状在患儿发病的早期即已经出现了,因次可以作为临床早期筛查的指标之一。以往的调查研究表明,川崎病患儿的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ESR、C反应蛋白等都会显著增高,因此临床做诊断时可以结合患儿的实验室化验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由于川崎病主要累及的是冠状动脉,因此对怀疑患病的患儿必须结合超声心动图进行临床诊断[10]。有研究证实,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检出几率接近30%,因此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上述研究得出,虽然不完全川崎病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临床表现,但是可以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去综合分析,这样必然会提高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确诊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红勇.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4):95-96.
[2] 田莉,袁越,王勤,等.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1(1):45-47.
[3] 张雅媛,钱小青,李娟,等.不完全川崎病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1):1035-1037.
[4] 黄立文.小儿不完全川崎病23例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173-174.
[5] 杨生梅,刘秀萍,梁春莉.119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7a):501-503.
[6] 李莉.不完全川崎病32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6):747-749.
[7] 田莉,袁越,王勤,等.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1(1):45-47.
[8] Duarte R,Cisneros S,Fernandez G,et a1.Kawasaki disease:A re-view with emphasis on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J].Insights Into Imaging,2010,1(4):223-231.
[9] 李建国.不完全川崎病16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l,26(2):305-306.
[10] Yllmazer MM,Guven B,Tavll V.Case images: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 in 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J].Turk Kardiyol Dem Ars,20ll,39(1):85.
(收稿日期:2013-12-29)
[摘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确诊率,避免延误治疗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探讨和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的不同点。 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典型川崎病患儿累及冠状动脉的几率显著低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受累的几率显著升高,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关键词] 不完全川崎病;小儿;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030-02
川崎病是好发于婴幼儿的一种急性且具有自限性质的血管炎症,其可以累积全身大小血管,目前发病原因尚未清楚,临床分为典型性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1]。其中不完全川崎病的定义是因为其达不到川崎病的诊断标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不完全川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因其无显著特征,发现和诊断有一定的困难[2-3]。为了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病例,该院小儿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对4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典型川崎病患儿均符合川崎病的6项诊断标准;所有患儿中男150例,女200例;患儿年龄3个月~9岁,平均年龄(4.5±0.5)岁。
1.2 研究方法
对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患儿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并在记录,分析患儿是否发热、球结膜充血、末端指节改变、淋巴结肿大、皮疹及嘴唇改变等,若患儿持续高热超过5 d,经过抗感染治疗无效,且同时具有下列症状中的3项那就基本可以确诊:①双侧球结膜弥漫性充血; ②杨梅舌, 口咽粘膜充血, 口唇潮红皲裂;③躯干、四肢多形性红斑;④手足早期硬肿, 后期指( 趾) 端脱皮或肛周脱屑;⑤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及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对比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 川崎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其发病率为100%,其次为末端指节改变,其发病率为65.1%,最不常见的是淋巴结肿大,其发病率为20.9%。典型川崎病患儿常见症状也是发热,其发病率也可达到100%。最不常见的是皮疹,其发病率为72.7%。除了发热外其他症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川崎病好发于婴幼儿时期,目前发病机理尚未研究清楚,而且由于不完全川崎病其临床表现并无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若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很容易造成患儿并发心脏病[4]。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川崎病发病率的增加,人们对川崎病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川崎病早期都是表现为全身性的血管炎症,在临床上常容易出现发热,其发热的时间可达到5 d甚至更长,在患儿的早期即可出现四肢末端指节、口唇、眼结膜接淋巴结的变化[5]。目前导致川崎病的患病原因虽未清楚,但考虑是某种致病因子进入患儿体内后激发了免疫系统,导致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在体内的数量急剧增多,这些细胞因子在血管内汇聚一起,造成各级血管主要是小血管的炎症反应,其中最容易累及的主要是冠状动脉[6-7]。川崎病患者如果早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受累及的冠状动脉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形成动脉瘤或者局部血栓,这样会造成血管的狭窄甚至堵塞,危及患儿生命[8]。不完全川崎病并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仅仅是川崎病特征表现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就诊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很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9]。该研究的8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指节的改变,其和川崎病的临床主要表现诊断标准相比仅仅符合其中一小部分,但是这些症状在患儿发病的早期即已经出现了,因次可以作为临床早期筛查的指标之一。以往的调查研究表明,川崎病患儿的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ESR、C反应蛋白等都会显著增高,因此临床做诊断时可以结合患儿的实验室化验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由于川崎病主要累及的是冠状动脉,因此对怀疑患病的患儿必须结合超声心动图进行临床诊断[10]。有研究证实,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检出几率接近30%,因此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上述研究得出,虽然不完全川崎病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临床表现,但是可以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去综合分析,这样必然会提高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确诊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红勇.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4):95-96.
[2] 田莉,袁越,王勤,等.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1(1):45-47.
[3] 张雅媛,钱小青,李娟,等.不完全川崎病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1):1035-1037.
[4] 黄立文.小儿不完全川崎病23例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173-174.
[5] 杨生梅,刘秀萍,梁春莉.119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7a):501-503.
[6] 李莉.不完全川崎病32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6):747-749.
[7] 田莉,袁越,王勤,等.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1(1):45-47.
[8] Duarte R,Cisneros S,Fernandez G,et a1.Kawasaki disease:A re-view with emphasis on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J].Insights Into Imaging,2010,1(4):223-231.
[9] 李建国.不完全川崎病16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l,26(2):305-306.
[10] Yllmazer MM,Guven B,Tavll V.Case images: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 in 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J].Turk Kardiyol Dem Ars,20ll,39(1):85.
(收稿日期:2013-12-29)
[摘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确诊率,避免延误治疗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探讨和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的不同点。 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典型川崎病患儿累及冠状动脉的几率显著低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受累的几率显著升高,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关键词] 不完全川崎病;小儿;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030-02
川崎病是好发于婴幼儿的一种急性且具有自限性质的血管炎症,其可以累积全身大小血管,目前发病原因尚未清楚,临床分为典型性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1]。其中不完全川崎病的定义是因为其达不到川崎病的诊断标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不完全川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因其无显著特征,发现和诊断有一定的困难[2-3]。为了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病例,该院小儿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对4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典型川崎病患儿均符合川崎病的6项诊断标准;所有患儿中男150例,女200例;患儿年龄3个月~9岁,平均年龄(4.5±0.5)岁。
1.2 研究方法
对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患儿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并在记录,分析患儿是否发热、球结膜充血、末端指节改变、淋巴结肿大、皮疹及嘴唇改变等,若患儿持续高热超过5 d,经过抗感染治疗无效,且同时具有下列症状中的3项那就基本可以确诊:①双侧球结膜弥漫性充血; ②杨梅舌, 口咽粘膜充血, 口唇潮红皲裂;③躯干、四肢多形性红斑;④手足早期硬肿, 后期指( 趾) 端脱皮或肛周脱屑;⑤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及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对比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 川崎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其发病率为100%,其次为末端指节改变,其发病率为65.1%,最不常见的是淋巴结肿大,其发病率为20.9%。典型川崎病患儿常见症状也是发热,其发病率也可达到100%。最不常见的是皮疹,其发病率为72.7%。除了发热外其他症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川崎病好发于婴幼儿时期,目前发病机理尚未研究清楚,而且由于不完全川崎病其临床表现并无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若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很容易造成患儿并发心脏病[4]。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川崎病发病率的增加,人们对川崎病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川崎病早期都是表现为全身性的血管炎症,在临床上常容易出现发热,其发热的时间可达到5 d甚至更长,在患儿的早期即可出现四肢末端指节、口唇、眼结膜接淋巴结的变化[5]。目前导致川崎病的患病原因虽未清楚,但考虑是某种致病因子进入患儿体内后激发了免疫系统,导致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在体内的数量急剧增多,这些细胞因子在血管内汇聚一起,造成各级血管主要是小血管的炎症反应,其中最容易累及的主要是冠状动脉[6-7]。川崎病患者如果早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受累及的冠状动脉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形成动脉瘤或者局部血栓,这样会造成血管的狭窄甚至堵塞,危及患儿生命[8]。不完全川崎病并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仅仅是川崎病特征表现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就诊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很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9]。该研究的8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指节的改变,其和川崎病的临床主要表现诊断标准相比仅仅符合其中一小部分,但是这些症状在患儿发病的早期即已经出现了,因次可以作为临床早期筛查的指标之一。以往的调查研究表明,川崎病患儿的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ESR、C反应蛋白等都会显著增高,因此临床做诊断时可以结合患儿的实验室化验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由于川崎病主要累及的是冠状动脉,因此对怀疑患病的患儿必须结合超声心动图进行临床诊断[10]。有研究证实,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检出几率接近30%,因此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上述研究得出,虽然不完全川崎病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临床表现,但是可以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去综合分析,这样必然会提高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确诊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红勇.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4):95-96.
[2] 田莉,袁越,王勤,等.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1(1):45-47.
[3] 张雅媛,钱小青,李娟,等.不完全川崎病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1):1035-1037.
[4] 黄立文.小儿不完全川崎病23例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173-174.
[5] 杨生梅,刘秀萍,梁春莉.119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7a):501-503.
[6] 李莉.不完全川崎病32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6):747-749.
[7] 田莉,袁越,王勤,等.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1(1):45-47.
[8] Duarte R,Cisneros S,Fernandez G,et a1.Kawasaki disease:A re-view with emphasis on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J].Insights Into Imaging,2010,1(4):223-231.
[9] 李建国.不完全川崎病16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l,26(2):305-306.
[10] Yllmazer MM,Guven B,Tavll V.Case images: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 in 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J].Turk Kardiyol Dem Ars,20ll,39(1):85.
(收稿日期: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