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单位大院户外环境对儿童体力活动机会的影响*
——以北京市核二院家属院为例
2015-07-27阿拉太韩西丽LataiHANXili
阿拉太 韩西丽 A Latai, HAN Xili
传统单位大院户外环境对儿童体力活动机会的影响*
——以北京市核二院家属院为例
阿拉太 韩西丽 A Latai, HAN Xili
摘 要在中国很多城市中,传统单位大院的制度基础虽已不复存在,但其空间形态仍然特征独具,这种户外空间内儿童体力活动机会的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本文选取北京市核二院家属院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访谈式问卷法和行为注记法获取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数据,并分析传统单位大院户外环境与儿童户外活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办公、居住与教育等功能混合的居住环境利于增加儿童户外体力活动;(2)复杂的交通环境成为减少儿童体力活动机会的重要因素;(3)传统单位大院内活动场所满足6岁以下儿童的活动需求,但缺乏适合6岁以上儿童的活动场地和设施。本研究结果可供北京乃至我国其他城市传统单位大院更新改造参考。
关键词传统单位大院;户外环境;儿童体力活动;北京
阿拉太, 韩西丽. 传统单位大院户外环境对儿童体力活动机会的影响——以北京市核二院家属院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6): 64-67.
0 引 言
近年来,由于城市生活方式的静态化,很多国家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水平迅速下降[1]。儿童健康问题也日趋严重,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肠癌及心理疾病等发病率也逐年提高[2-3]。邻里空间作为儿童最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其户外环境质量也成为影响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水平的重中之重。
传统单位大院曾是中国城市空间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一种特殊的邻里空间。北京的单位大院尤为明显,当年的北京新城可以说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大院组成[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今天的单位大院已经逐渐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5],但很多大院旧有的空间形态依然存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是北京地区儿童的主要居住地之一[6]。
因此,研究传统单位大院的户外环境与儿童体力活动的相互关系,对于单位大院的改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传统单位大院特有的“院”的空间形式,以及居住、办公、生活、服务等多功能的混合布局模式[7],其邻里空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研究其户外环境与儿童体力活动的关系也可以为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以北京市核二院家属院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核二院家属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航天桥西北角,北临首都师范大学,东北角是海淀实验小学。根据核二院家属院物业提供的数据资料,其占地面积10.9hm2,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居民楼24栋,其中多层19栋,高层5栋,共93个居住单元,总户数2031户,居住总人口6188人。家属院拥有幼儿园、招待所、洗衣店、理发室、超市、菜市场、卫生院、办公楼、居委会、警务工作室、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变(配)电室、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自行车库、健身场、门球场、老年活动中心、小区中控室等。
图1 儿童户外活动与建筑功能关系图Fig.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and the function of building
1.2 研究对象与样本量确定
本研究考虑到儿童的自主活动能力选取3~11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的活动能力强弱和所处学龄又将儿童划分为3~5岁、6~8岁、9~11岁3个年龄段(表1)。
表1 研究数据样本量Tab.1 the sample of research data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问卷调查法、行为注记法及观察法为主要方法。问卷调查法可以直接获得家长、儿童和户外空间的相关信息,操作较为方便,观察法则旨在使研究更为客观[8]。
行为注记法是指研究人员直接进行现场扫描式观察,并在地形测绘图上标注出较为细致的儿童体力活动数据,包括活动类型、地点、强度、有无看护、和谁一起活动等以及空间环境特征等数据。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采集于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的多个周末和工作日。
2 核二院户外环境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
研究发现,核二院内与儿童体力活动密切相关的户外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功能混合的空间布局模式、交通环境以及绿地开放空间三个方面。
2.1 功能混合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
在多层建筑区的中心,由超市、幼儿园和宅间绿地相互围合而成的空间内,由于频繁发生接送小孩、买菜购物等日常事务,使得这里成为院内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成为儿童户外体力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图1)。由于接送小孩和买菜购物是家长每天的必要活动,集中布置超市、幼儿园和活动场地提高了家长的行动效率,促进了儿童的聚集和集体性户外活动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家长的往返活动,使得儿童活动时间有所增加,提高了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
根据调查结果,多数家长表示在院内有很多熟人,并且绝大多数经常让自己的孩子和熟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反之,熟人较少的家长,小孩之间一起玩耍的几率也大大降低(图2)。这说明“职”、“住”混合易于形成较为熟悉的邻里关系,家长间的互动也会增加儿童的交友机会,促进了伙伴关系的形成。另外,80%的儿童在院里的小朋友较多,其中90.3%的小朋友以同学为主;在小朋友较少的儿童中,也有57.1%的小朋友为同学(图3)。所以,同学关系成为院内伙伴关系的主体。由于“住”、“学”结合的空间布局模式和就近入学原则,核二院家属院内儿童与其玩伴属于同校甚至同级、同班同学的现象较为普遍,促进了群体性活动的发生。
由于小学与核二院家属院毗邻,院内小学生独自或者结伴步行上下学的现象较为突出,9~11岁儿童据调查100%都有独自上下学的经历,即使由父母接送也多会选择步行,增加了儿童的体力活动机会。
幼儿园在院内也使得住在院内的低龄小孩可以获得更多的活动时间。由于小孩放学后不用急于回家,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在幼儿园附近的场地内一起玩耍,增加了儿童相处的时间,群体性儿童活动成为幼儿园附近的儿童的主要活动类型。
2.2 交通环境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
根据问卷和行为注记观察数据,社区内儿童户外活动发生的高峰时段是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的17:00—18:00,这主要是因为小学和幼儿园的放学时间分别是16:20 和17:10所致,同时儿童在户外活动持续时间平均为0.8h。
同时,核二院家属院内车辆活动的高峰时间出现在早上8:00—9:00和傍晚17:00—18:00,车辆晚高峰与儿童活动高峰相互重合,导致车辆通行严重威胁儿童安全(图4)。受通行车辆及沿路停车的影响,紧邻道路的活动空间也不受儿童的青睐,从儿童活动分布密度与车流量分布密度叠加可以看出(图5-6),与机动车道分离的不受其干扰的场地,由于可以减轻看护人员的看护强度,从而间接地增加了儿童的活动时间,表现出场地越封闭,儿童数量越多,平均活动时间也越长的特点。另外,儿童活动设施与老人活动设施相结合的封闭场地也成为儿童活动发生的主要区域。
核二院内没有单独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合行驶,这使得儿童骑车出行较为危险,所以院内骑车上下学的现象较为少见,间接减少了儿童的体力活动机会。
核二院内步行系统主要以沿机动车道的步行道为主,但步行道宽度时宽时窄,最窄处只够一人行走,不能充分保证行人安全。沿步行道开敞的绿地空间虽然较为丰富,却因受机动车的干扰较为明显,安全无法保证。
2.3 绿地开放空间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
由于传统单位大院占地规模较大,且院内没有大的公共绿地,也没有专门的儿童活动场地,所以家长及儿童对活动地点的选择具有自发性。通过对比各活动场地内儿童的性别、年龄、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看护人员及看护强度等活动特征,可以看出,家属院儿童体力活动空间存在年龄差异,3~5岁儿童的活动空间较为多样,6~11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活动场地的需求表现出偏好能开展球类运动和有活动设施的场地(图7)。关于这个结果,也可以从家长对孩子户外体力活动的满意度来反映。数据显示,家长对孩子体力活动量的满意程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图8),说明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除了因为作业逐渐增多占去一部分活动时间之外,家属院内缺乏适合大龄儿童的活动场地及活动设施也是造成大龄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2 父母相熟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Fig.2 the influence of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on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图3 儿童的伙伴关系Fig.3 the partnerships of children
图4 工作日车流量统计Fig.4 the statistics of traffic flow on workday
图5 车流强度分布图Fig.5 the distribution of traffic intensity
图6 儿童户外活动与停车场地关系图Fig.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and parking
3 结 论
本研究以核二院家属院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空间环境和儿童体力活动特征进行总结,并得出以下结论。
(1)传统单位大院内“职住”混合以及“住学”混合促进了社区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
传统单位大院中工作、居住、教育功能的混合布局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交友机会,使得伙伴关系异常丰富,并成为儿童进行户外体力活动的主要动力,促进了体力活动的发生;同时,也使得“群体性活动”成为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的主要方式,从而提高了体力活动的水平。另外,“职住”混合以及“住学”混合布局所产生的距离上的便利使得父母看护的比例增加,祖父母看护的比例减少,从而延长了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的活动时间,提高了体力活动水平;同时,也使得大龄儿童独自或结伴步行上、下学成为可能,增加了户外活动机会。
(2)随着机动车的急剧增加,复杂的交通环境成为导致儿童体力活动机会减少的重要因素。
传统单位大院内严峻的交通环境极大地降低了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并挤压了儿童的户外活动空间,影响了儿童对活动场地的选择,并表现出场地封闭性越好,儿童体力活动时间越长、强度越高的特点。
(3)家属院儿童体力活动空间分布存在年龄差异,大院内缺乏适合大龄儿童的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对大龄儿童户外体力活动造成消极影响。
单位大院内儿童的户外体力活动空间呈现年龄差异,3~5岁儿童的活动空间较为多样,单位大院户外环境基本能够满足其活动需求;6~11岁儿童对活动场地的需求表现出偏好能开展球类运动和有活动设施的场地,单位大院内无法满足该类儿童的户外活动需求。
总之,传统单位大院内功能混合的户外环境利于儿童户外活动的增加,但受限于当初较低的配建水平,导致交通环境复杂、缺乏大型活动场地等问题,对儿童户外活动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从利于儿童体力活动发生的角度,研究认为居住区建设中应坚持功能混合的布局原则,并提高配件标准,通过提升户外环境质量来提升儿童体力活动水平。
图7 主要活动场所内的儿童年龄结构特征Fig.7 the age structure in the main activity place
图8 家长对孩子体力活动量的感知Fig.8 parents’ perception of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y
参考文献:
[1] Sallis J F. Epidemiology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Critic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Nutrition, 1993(33): 403-408.
[2] Wang Y, Montero C, Popkin B M. Trends of the obesity and underweight in olde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razil, China, and Russia[J]. Am J Clin Nutr, 2002(75): 971-977.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1995年)[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47-59.
[4] 柴彦威. 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 1996, 15(01): 30-38.
[5] 柴彦威, 陈零极, 张纯. 单位制度变迁:透视中国城市转型的重要视角[J]. 世界地理研究, 2007, 16(04): 60-69.
[6] 张艳, 柴彦威, 周千钧. 中国城市单位大院的空间性及其变化:北京京棉二厂的案例[J].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05), 20-27.
[7] 乔永学. 北京“单位大院”的历史变迁及其对北京城市空间的影响[J]. 华中建筑, 2004, 22(05): 91-95.
[8] 叶成康, 韩见, 韩西丽. 旅游开发对胡同社区中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机会的影响——以钟楼湾和鼓楼苑社区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 29(04): 107-113.
图表来源:
图1-5、7-8:作者绘制图6:作者拍摄绘制表1:作者绘制
(编辑:苏小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089)
DOI:10.13791/j.cnki.hsfwest.20150614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 编 号2095-6304(2015)06-0064-04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
阿拉太: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37587889@qq.com
韩西丽: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The Impact of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ommunity on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ies —A Case Study of the Unit Community of Beijing Institution of Nuclear Environment (BINE)
Abstract:The system for traditional community has gradually declined in many Chinese cities, but its spatial form is still of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insufficient related studies about the impact of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on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ditional community of BINE as a typical example, employs the method of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behavior note to obtain the data of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with mixed function of residence, school and office provides more opportunity for children to do outdoor activities; complex traffic environment becomes the main factor reducing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the existing activity places can meet the activity demand of children under six years old, but there are not sufficient activity places and facility for the children over six years old.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eser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mmunity in Beijing and even in other Chinese cities.
Keywords:The Traditional Community; Outdoor Environment;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