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电算化舞弊防范研究

2015-07-27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4期
关键词:舞弊电算化会计信息

张 宁

(山西工商学院 会计学院,太原 030000)

会计电算化舞弊防范研究

张 宁

(山西工商学院 会计学院,太原 030000)

现行的经济社会是信息科技经济社会,是在信息网络、计算机科学和数字技术网络的基础上运行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会计领域的会计电算化运用越发普遍,相比传统会计,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更易进行财务舞弊行为。本文分析会计电算化下的舞弊手段和其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会计电算化背景下防范财务舞弊的对策建议。

会计电算化;舞弊;防范;审计人员;数据输出

1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段

1.1篡改输入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以达到舞弊目的,如操作人员输入虚构业务数据或对已有的业务数据加以篡改甚至删除。

1.2篡改文件

篡改文件是指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终端修改文件。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有许多重要的原始参数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文件中,如存货的零售价、批发价等,这些参数是计算机程序计算的依据之一,缺少或修改了这些参数,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1.3篡改程序

篡改程序是指非法改动程序作,以达到某种不法目的。比如,将小量资金(比如计算中的四舍五入部分)逐笔积累起来,通过暗设程序记到自己的工资账户中,表面上却看不出任何违规之处。

1.4数据偷窃

数据偷窃是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通过改变计算机执行途径的手段实现其个人的不法意图。如系统人员未经批准擅自启动现金支票签发程序,生成一张现金支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2 会计电算化舞弊存在的原因

2.1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

假设会计电算化采用的软件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问题,那么徇私舞弊的人就会针对这种缺点走上犯罪道路。假设研制人员制作不完善,使系统存在一些小错误,犯罪分子就会针对这个漏洞,利用自身技术,采取高科技的作案方法实施犯罪活动。如今,会计软件的数量较多,部分企业的软件多多少少存在安全性问题,且没有详细登记具体内容、时间和人员,即使出现问题也是无法对证。同时,数据库并没有采取一定的加密处理,导致很多数据可以随便修改。

2.2财务违规成本低

违规所花费的金钱并不多,这也是出现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每个人对会计状态和信息的认知不一样,相应的也出现了很多民事纠纷。在处理会计信息纠纷时,相关的法律并不健全。自银广夏等财务丑闻曝光后,媒体对类似财务案件关注度有增无减,居高不下。而民事赔偿问题终究没有彻底解决,证券民事诉讼案件里面的举证责任困难重重。虚假信息被一再揭发,诉讼主体更应积极举证。而如今我国法律并没有同意辩方举证,导致成为原告的普通投资者面临举证难的境遇。

2.3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企业一旦采取了会计电算化的方式,就会加大系统维护人员、操作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责任。因此,要加强约束,建立同会计电算化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制度,较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点。目前,很多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有的单位有制度但无法实施,导致会计电算化运行不力。内部控制制度不强,相应的电算化管理更是问题百出,这会引起计算机和手工同时操作,加大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部分操作人员不按照规程操作,让未授权的人进入系统,甚至随便修改、复制和删除数据资料,以获得个人利益。

3 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对策建议

3.1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法制建设

我国目前相关的法规并不完善,电算化犯罪有增无减,无法得到根治。在法律中,没有得到同意擅自进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以及随便翻看相关的数据文件,都不称为偷窃。所以,那些复制数据的行为无法得到法律的惩罚。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管理和研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更多的法律支撑,现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段,会计电算化犯罪采用高科技手段,利用最新技术,危害更大,因此,制定相关的法规势在必行。建设制约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不断健全和完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详细标明电算化舞弊行为的具体做法,仔细列明惩处措施;二是及时设立电算化系统的保护法律,让大家具体地了解到法律保护的方方面面,同时还要明确得到什么样的保护。

3.2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功能作用

审计工作的职能之一就是查错防弊。在计算机舞弊中,审计人员的作用如下:一是通过审计找出计算机舞弊行为;二是通过评估,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给被审计单位提出意见,让其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预防和查处舞弊事件。第一种和第二种分别属于直接、间接作用。如今审计主要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准,采取抽样审计方法。由于计算机审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舞弊依然存在。因此,预防作用尤为重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来讲,外部审计人员要发表公允性的看法,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研究和分析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同时,内部审计的目标之一是健全内部控制,内部和外部审计人员都应分析和评价环境控制,进而研究内部控制制度。

3.3加强数据输出控制

数据输出控制是为保证合法、正确地输出各种会计信息而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关系到输出的会计信息是否准确、真实和可靠,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使用。输出的纸介质的会计资料应由专人进行核对,检查其完整性、正确性,检查打印的账簿和报表页号是否连续,有无缺漏或重叠现象。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建立输出记录;建立输出文件及报告的签章制度;建立输出授权制度;建立数据传送的加密制度;严格减少资产的文件输出,如开支票、发票以及提货单等要经过有关人员授权,并审核签章才能生效。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4.047

F232

A

1673-0194(2015)14-0062-01

2015-05-02

猜你喜欢

舞弊电算化会计信息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应对策略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