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 绿色崛起景东彝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15-07-27李世华

今日民族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县政府县委全县

文·图 / 李世华

转型发展 绿色崛起景东彝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文·图 / 李世华

光阴流转,流不去历史的辉煌;世事变迁,改革开放的巨轮始终在汹涌大潮中破浪前行。30年峥嵘岁月,历史长河短暂的瞬间;30载春华秋实,景东大地日新月异。30年来,景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沐浴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抢抓机遇,奋发图强,一路高歌,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各族群众平安幸福的壮丽篇章。

民族文化

岁月流转,沧桑巨变。

30年来,景东历届县委、县政府前仆后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证,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弘扬“尚德崇文、和谐包容、敢为人先”的景东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团结奋斗、艰苦创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30年,弹指一挥间。放眼景东大地,处处迸发蓬勃生机;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时光返回到1985年。景东县提出“一切经济工作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响亮口号,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经济社会提速发展。198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852万元(当年价),农民人均纯收入178元;地方财政收入82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166万元。

1986年以来,景东县委、县政府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要求,遵循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总方针,带领人民群众解放生产力,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管理体制由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变,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景东县委、县政府把“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证,主动把握、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砥砺奋进,更加注重项目支撑、产业提升、城乡统筹、民生保障、社会和谐,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4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539776万元,比1985年增长44.5倍;人均GDP达到14839元,比1985年增长39.9倍。30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特别是跨进21世纪后,连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逐步提升,全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40069万元,比1985年的826万元增长47.5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1767万元,比1985年的1166万元增长197.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985年的5503万元增至130298万元,增长22.7倍。

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农业是景东县经济的主体,占GDP的66.88%。30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全面释放,农业设施以及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和提高;大力发展烤烟、蚕桑、茶叶、核桃、甘蔗、畜牧等高原特色农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整体效益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201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60993万元,比1985年的1886万元(90不变价)增长190.4倍;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7997万元,比1985年的7196万元增长29.3倍。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产量18.02万吨,比1985 年84888吨增长1.1倍;种植烤烟120210亩,收购烟叶30.5万担,产值4.36亿元;桑园种植面积发展到39088亩,鲜茧产量2465吨,桑农收入1.2亿元;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586724亩,核桃干果产量8152吨,产值3.1亿元;茶园面积发展到234744亩,茶叶产量11422吨,农业产值2.01亿元;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55100亩,产量271416吨,农业产值1.15亿元;咖啡、生物药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产值0.82亿元,生态、健康养殖业持续发展,生猪、大牲畜、山羊、家禽出栏和存栏不同程度上升,肉类总产量35544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2.277亿元、渔业产值7346万元。

社会主义新农村

工业经济飞跃发展

30年来,景东县工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县委、县政府把工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突出发展绿色工业,提升绿色崛起的牵引力,喊响“工业强县”口号,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突出“特色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小微企业创业园”的组团布局,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引导相近资源、同类产业、关联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完善县级领导服务重点企业长效机制,健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贷款贴息、专项投入等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融资平台,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了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佳浩、力奥、鑫盛、立华腾、天泽等一批强优企业,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了以林板林化、缫丝、矿电、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2014年,全县工业企业数从1985年21家发展到112家;规模以上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发展到9家。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04421万元,比1985年5208万元增长57.5倍;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2911万元,比1985年2020万元增长84.6倍。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稳中有进,实现增加值14.8868亿元。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1985年以前,景东城区面积仅有1.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4万人。整个县城只有一条老街和一条主大街,呈带状发展,过境公路穿城而过,车辆人流混杂行驶,路面破烂不堪,经常造成交通堵塞,且建设用地紧缺,没有公共绿地,老城建筑密度高,人口聚集。为改变这一状况,县委、县政府于1997年对莲花塘至塘窑段的河道进行改造,将原来7公里长的河道改成4.08公里;2002年又对塘窑至麻栗庄1.6公里的河道进行了治理。两次河道改造治理,新增土地1210.92亩。县委、县政府将这些土地与城区农田进行了置换,再将置换出的农田作为县城建设用地进行新城区开发建设。

“十二五”开局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城镇开发作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以统筹共建的思路,突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乡统筹的聚合力,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建设;以规划引领城镇建设和管理,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在建美县城方面,强化功能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干道、重点区域、重点建筑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建成了一批城市综合体;在建优功能镇方面,深入实施集镇建设提升工程,以中心集镇、交通沿线集镇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功能特色,强化产业带动,健全公共服务,促进资源聚集,着力打造了一批集现代功能和乡村特色于一体的集镇;在建靓特色村方面,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坚持把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风貌整治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注重保留村庄特色、乡土气息,打造了一批环境美、内涵足、和谐满、乡愁浓的美丽乡村,使之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目前,县城城区总面积达5.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增加到5.6万人,城市绿化率达41.69%、绿地率36.61%。2006年,景东县首获市级文明县城称号,2015年初,县委、县政府又对城市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全力申报第三批省级文明县城,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共建文明和谐家园。

宜居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30年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项目融资是硬功夫、项目落地是真本事”的理念,突出加快项目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深入分析土地、交通、环境、资源等要素条件,准确把握政策导向,以建设“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积极争取更多的省、市重点项目落地景东,同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重大建设项目机制,相继安排了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景东至文东高速公路、景东亚热带植物园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县乡路网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建制村通畅工程快速推进;水利建设步伐加快,青龙水库大坝填筑、“五小水利”、水价改革试点等工作有序推进;变电站光纤覆盖工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协调推进,全县电网结构更加完善。

201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73335万元,比1985年增长201倍;境内公路总里程9006.1公里,比1985年增长8.7倍;全县13个乡镇、170个村(居)民委员会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视、通电话、通自来水。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30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方针,以教育现代化为抓手,不断推进“文教景东”建设步伐。2014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68所,在校生48861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加大对卫生、科研等社会事业的投入,目前全县共有医疗机构和卫生单位2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083张。广电事业长足发展,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68%,景东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农合参合率达97.92%,人民健康权益得到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大幅提高

201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53305万元,比1985年6162万元增长57.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198元,比1985年178元增长39.4倍。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消费结构步入多样化,冰箱、液晶电视、全自动洗衣机、摩托车、轿车等消费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与此同时,景东县建立了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城镇建立了配套完善的宣传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图书馆、影剧院;乡镇建立了综合文化站,村组建立了文化室、农家书屋等点多面广的文化覆盖网,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

可持续发展效果显著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叫响了“生态立县”口号。在生态立县的实施过程中,按照“项目不论大小、进入必看环保”的原则,广泛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技术手段在城市建筑、交通、生活等各方面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以深化“两山”绿色生态经济带建设和“森林景东”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山”优势,做好“林”文章,推进营林造林、农村能源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规范珍贵树种、药材采种育苗,着力培育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用好灾害搬迁、生态移民等配套政策和资金,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的“三退三还一护”力度,加大城乡集中居住区绿化、美化力度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资源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201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5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42‰,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升。

乘风破浪 一路高歌

景东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史上镌刻了“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灿烂轨迹,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猜你喜欢

县政府县委全县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一律作废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公推公选
赫章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忠于职守的门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