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背景下会计专业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
2015-07-27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苏州215104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江苏苏州215104)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通过技能大赛,逐步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良好局面,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和推动作用。因此,基于技能大赛的视角,剖析会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寻求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路径,已成为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剖析会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的整合力度不够
1.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指向不明确。会计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主要是按照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设定的。因此,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会计职业岗位的内涵。但是,目前不少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仍然不能摆脱传统的学科体系的影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忽略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的现象,从而使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未能充分体现。如电脑传票翻打作为一项会计行业专业技能,被纳入技能大赛项目之一,但许多学校都没有设置该门课程。又如会计电算化项目,其实质是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与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进行的融合,是顺应会计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的,但不少学校在日常的教学中是割裂的,没有进行同步实训,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虽有会计电算化证书,但却不知如何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2.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应用”。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安排过多、程度过深,相应就减少了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失调,虽然目前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也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并相应调整了教学计划,但由于受到实训条件等诸多限制,即使学生学完了会计类课程后,实践操作起来仍然会显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如会计技能大赛会计实务项目中涉及的经济业务就是以实际工作中相关的原始凭证呈现的,但职业院校的会计教材中大多是以文字来反映经济业务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第一步就卡在了不知如何根据原始凭证来识别经济业务,从而就无法完成后续的一系列会计核算工作。
会计技能大赛中会计实务项目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需掌握实际工作中由会计人员完成的银行及与其他企业业务往来结算、报税等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传统的教学内容中与此相关的税收知识、银行结算制度等偏重于从宏观角度和理论层面进行知识传授,相关知识如何与会计核算结合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从而造成学生虽然分别学了税收与税务会计,但不知如何将税收法规与会计处理相结合,面对大量的银行结算票据,却不知如何操作。由于传统的会计教学内容片面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从而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的需要。
(二)教学模式缺乏生动性和启发性
相比以往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作了一些大胆尝试,讲授方式从教师单向讲授逐步转向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等;同时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气氛新颖有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尝试更多处于形式阶段,情景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尚未得到普遍应用,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评价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不相符
会计技能大赛主要是围绕会计的基本技能和实务处理能力设计的,而现行的会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会计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技能考试比重仍较低,考试侧重于考核知识的识记和掌握,涉及相关会计技能操作的不多,实践技能考试往往流于形式。这也是造成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工作后不会记账的直接原因之一,这种做法与职场的注重实践能力的岗位要求不相符合。
其次,在评价类型上“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大多数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基本上是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过程性评价很少考虑,即使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其权重也较小。这样的评价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业方面的真实水平,可靠性比较低。
再次,在评价主体上“重师评、轻生评”。主要由教师制定评价标准来判断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自评、互评运用较少,而校外行业专家参与评价的则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公平性。
最后,评价方式“重笔试、轻操作”。在会计课程传统评价体系设置中,评价方式大多是笔试,对于口试、操作、演示等形式采用较少。这种考核方式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群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四)缺乏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反映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目前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有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乏实战经验。有些专业教师虽然具备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但缺乏真正到企业历练的经历,也不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不多,同时,由于涉及商业秘密等原因,专业教师顶岗实践难度较大。而从行业、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符合条件的少,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不甚了解,教学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问题困扰着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技能大赛。
(五)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由于受到资金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实训室数量有限,功能单一,很多职业院校的校内会计实训室多为手工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两种。而适应目前社会需求复合型的会计管理人才的ERP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等,因为经费紧张,设立的学校则较少;实训职业情境仿真性不强,缺乏真实的财务环境,企业文化氛围也不浓;实训教学体系不完整,仍然依附于理论教学,无法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会计实训教材明显滞后,存在素材单一、内容重复等问题;实训软件内容相对滞后,未及时更新;实训项目主要侧重于会计核算,学生在财务管理、税收、审计等方面的操作技能难以得到锻炼。在会计实训模式方面,大多为单人做账模式,没有财务上的分工,学生缺乏角色认同感。另一方面,受到会计工作特殊性、企业自身条件以及接受实训企业的合作态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学生顶岗实训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探究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路径
(一)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国家级和省级会计技能大赛往往是将多门课程所对应的技能整合在一个综合竞赛项目中,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适当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按照“职业领域”对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形成对应的新的“学习领域”,从而既能满足各类技能大赛的大纲要求,又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规格要求。
1.教学模式必须实施理实一体化。在课程设置上,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交互结合安排,对每门专业课程根据其知识点的不同,在完成该知识点的理论教学后,随即安排相应内容的实验实训,及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起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这种交互式的安排,还可体现在每门课程结束后的课程综合实训以及毕业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将文字描述经济业务的形式转变为直接以原始凭证呈现,教学中通过原始凭证来识别经济业务,实现技能大赛与实际工作对接。通过大量的仿真性的实践操作,既促进了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提高,又达到了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
2.课程设置应突出职业性。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会计技能大赛,其会计实务项目是一个典型的综合项目,它是会计电算化、传票翻打、点钞三个项目的整合,其中的传票翻打和点钞作为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需要大量时间的训练才能强化,因此,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增加一定的教学时数。对于会计电算化项目,要进行双轨运行,即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让学生先手工完成会计循环的全过程,然后利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上机操作,合理地将手工核算的方式与方法运用到电算化实践中。
3.教学内容要进行有机整合。为避免出现授课重复与漏讲等现象,可对关联性较大的专业课程进行一定的整合,如《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形成项目模块,将对应的岗位实训穿插其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如,从教学体系的连续性来看,适合将《税收》与《税务会计》合并讲授,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要点,而在实际工作中,纳税业务一般由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归集数据,进行税款的计算和申报缴纳,需把纳税真正融进会计业务。基于上述各方面的考虑,需要对税收、税务会计课程进行整合,并融合纳税申报,开设《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课程。
(二)大力倡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在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在运用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生动活泼的双向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将学生由一张纸、一支笔、一个脑的呆板式教学转变为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式教学;将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封闭式静态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开放式学习;将教师单向讲解、学生接受转变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交流。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优势,因此教学中要善于使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那些难以表达清楚、较为抽象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流程、操作性很强的账证表的编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图像等动态演示其操作过程,对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专业技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提供网络资源。教师可通过相关网站的介绍,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例如,学生可以在地方税务局网站上学习纳税申报等方面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设共享型网上教学资源库,如建设精品课程网站,为在校学生提供个性化、全天候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主动学习、互动交流的需要,同时也为校外的师生和会计从业人员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三)建立适应职场要求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职业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中融合了职场标准的内容,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更侧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它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同时也隐含着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考核,是一种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岗位能力考核模式。因此借鉴技能大赛考核机制的思路,应改革目前单一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改革考试模式,对理论课程的考核突出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命题,采取口试、笔试或上机考试等形式来进行。对实践课程考核侧重考核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技能,以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流程替代传统会计考核计算题、分录题的形式,增加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实际操作的考核内容;以实习报告、模拟设计会计业务等方式取代传统的毕业论文撰写,将传统的论文答辩方式转变为业务答辩方式,考核学生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职业判断能力等,最后由答辩组根据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考评。
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对学生完成某一课程项目或综合性项目任务的考核,通常可以成果为标准进行评判,但为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过程,完成任务过程中所积累的过程性资料(如工作计划、分析报告、总结或设计方案、凭证、报表、计算表格等证明资料)也应成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这就要求学生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以此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某项会计职业能力水平。
3.评价方式综合化。以课程项目任务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与以往传统的知识掌握度考核不同,其考核范围较广、内容较多、结果不唯一,评价相对复杂,可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更为合理。较合理的考核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校内教师考核组评价及企业会计专业人士评价。综合三方考核最终评定成绩。
(四)构建“内培外聘”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需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职业技能大赛促使学校着力于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推进专业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1.制定并出台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为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政府和学校要制定并出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政策,在职称晋升、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给予相对优厚的待遇,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复合型”教师方向发展。
2.多渠道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职业资格培训、社会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获得职业证书;积极引导会计专业的教师关注专业理论知识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财税等政策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提高会计理论水平;要求会计教师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提倡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一人双肩挑;有计划地组织会计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顶岗实践,了解企业的最新管理理念,熟悉会计、税收等业务流程,采集专业教学所需的各种实践技术资料等,增长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实践技能,使双师素质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3.合理引进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外智”,聘请高等院校知名的专家、教授担任客座教授,到校开展讲座,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注册会计师或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把会计领域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4.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业机制,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为会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职业院校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业机制,要求教师逐步完成从知识型向技能型、技术型的转变;引导教师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鼓励会计教师积极参与财会实训室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财政部门和会计学会的科研课题,参与大中型企业的财务创新活动。此外,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创办财务咨询公司等实体,为教师在业务对口条件下创业、兼职提供便利条件。
5.合理引导,重视技能竞赛,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教师通过亲自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比如点钞比赛、电算化项目比赛、ERP技能大赛、各种创业计划竞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增长见识,获取实践经历,有效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五)加强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
1.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必须在教学经费中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以采取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企业赞助、校友会捐赠、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建共享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并通过企业化管理模式来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最终达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多赢。
2.完善实训室功能。根据社会需要以及技能大赛对实训条件的要求,增加会计岗位实训室、审计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等实训室,实训学生一方面可以出纳、总账会计、成本会计等不同的会计身份进行反复演练,另一方面则以供应商、仓库保管员、企业负责人、税务、银行、审计等其他身份进行模拟训练,从而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组建会计经济实体,成立校内财务记账公司,对外承接审计、验资、代理记账、会计咨询服务等业务。
3.专项实训室的布置要真实再现企业工作环境。在实训场所的设计上,桌椅以隔断式进行排列,墙上张贴会计业务流程图、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警示性格言等相关资料,各类凭证、账簿、报表、文件柜、打印机、装订机、财务软件、印章等会计工作的载体一一配齐,并与实际工作要求一致,做到实训场所即工作场所,从而营造逼真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
4.加强实训教学的“软件”建设。建立科学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参照技能大赛的标准和要求制定会计基本技能训练方案、会计专业对应工作岗位模拟实训方案以及顶岗实习方案,并建立起配套的考核制度,以便有章、有法、有序地进行学生的职业技术训练。组织有关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财务软件专家共同开发应用性与操作性强的系列实训教材、实训项目、教辅及实训软件,及时反映学科前沿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使其实训标准、实训要求、相关制度与现代企业中的相应职业活动要求、职业情境接轨。
5.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一方面,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接受培训,建设多个适合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基地。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人才优势,通过为合作单位提供职工培训、承接科研课题、共同开发新项目等多种形式服务于合作企业。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开展,对我们今后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因此,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坚持以职业标准和技能规范来引导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突出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有效促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