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说探究题设题角度和解题策略

2015-07-25顾子欣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银匠设题腊梅

顾子欣

《江苏省考试说明·语文卷》中在文学类文本中要求:“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在能力层次级中将探究题列为F级,又作如下具体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根据高考阅卷反馈来看,小说探究题的得分率非常低。在平常的训练中,学生普遍反映,面对鲜活而开放的探究题无从下手,如何针对探究题对学生进行高效有序的复习训练,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语文教师。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小说探究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就小说的探究题而言,题型虽开放而鲜活,但内容却从没有离开小说的要素。真题显示,探究题的设题都是任选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主旨、风格”的某一方面去考察,本文拟结合高考真题和平时教学实践,试图解析探究题的解题角度和解题策略。

一、从环境的角度设题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小说中的环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高考设题一般就环境的作用进行探究,探究环境描写跟人物塑造的作用,探究环境描写跟主旨的作用。

如:《这是你的战争》最后一题设为“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答题思路:找到所有有关自然景物的描写。开头交代下雪,明显是在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之后提到的腊梅林,是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第二问问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显然象征品格这一点要展开来答。注意腊梅林的变化:雪白——雪消了大半——人梅相映。每一个变化都是一个得分点:雪白:暗喻孟弗之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雪消了大半:暗示澹台玮和萧子蔚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人梅相映:表现澹台玮隐喻坚贞人格。

参考答案:

深刻寓意:1.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2.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表现人物:1.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2.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

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3.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二、从情节构思设题

一般而言,对情节的考查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从局部考虑,重点关注某段落或者某个细节在小说情节中有什么作用,另一种是从整体设问,分析小说情节上的特点,而在探究题上往往探究情节和语言、人物、环境的综合作用

近年江苏卷中没有出现直接概括小说情节的考查题目,但是巧妙地从小说结构上设置了探究题,如《邮差先生》的最后一题探究题。:

作品叙述舒缓(语言风格),没有太强的故事性(情节),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品叙述舒缓”是表达上的特点,“没有太强的故事性”指情节的淡化。这些特点对小说内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揭示、抒情表达上。

参考答案:

1.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

2.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3.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三、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设题

只要是小说考查就一定会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但是作为能力层级为F的探究题,一般不会直接考查人物形象,而是会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方法上入手,综合小说的主旨对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小说的表现效果上考查,

如《侯银匠》最后一题设为:

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小说的主人公是侯银匠,侯菊与父亲相依为命,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写侯银匠。(次要人物的形象对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2.小说的主人公是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小说的主人公是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

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情节结构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小说的主人公是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塑造人物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四、从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设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高考的设题方式有两类:概括主题,评价或探究主题。对于主题比较单一的文本,往往以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的文本,往往以评价或探究的形式考查。

如《溜索》设题为: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参考答案:

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互相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美。

五、从某些重点语句的意蕴设题

小说的主要语句往往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句子:从内容上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从主旨上说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从结构上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从表述上指那些饱含意蕴、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只要值得探究、便于赋分的句子就是高考探究题的设题点。

如《安娜之死》设题为: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的意蕴。(6分)

参考答案:

“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到消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情节来回答。此时的安娜已被火车碾过,是渐渐死亡的过程,亦是作者对她一生的作结。也是处在文尾的考虑。

2015年的江苏语文高考,命题组专家骆冬青教授强调考点呈现更加灵活,不再看菜吃饭的特点。最近他又提出了“新批评理论”,强调需要加强文本意识。因此,小说文本的探究题的考查更加离不开小说的要素。所以,以不变应万变,以语文素养加应试技巧应考小说探究题,看清设题角度规范答题思路,复习的步伐将需更加稳健和从容。

参考资料:

1.《2014年高考核按钮丛书》武汉出版社。

2.《2015链接高考 一轮总复习·语文》沈阳出版社。

猜你喜欢

银匠设题腊梅
腊梅
腊梅
肖氏银匠百年传承 经典再现火爆招商
银匠和铁匠
银匠和铁匠
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
How to Develop Reading Strategies in Extensive Reading
A Study of Content Validi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CET—4
求同存异,异彩纷呈——例谈高考古典诗歌比较鉴赏题常见设题角度
邹银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