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7-25谢艳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诗词诗歌情境

谢艳萍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今的诗歌教学越来越趋向于技术角度的分析与解读,偏重于对重点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等有关知识的讲解,很少引导甚至完全忽略了学生对诗歌意境美的感受。诚如陈庆卫老师总结的:“对教材不加处理,照搬教参,方法老化,不管是什么样的诗歌都把它当作一般的文章来教,先是介绍作者和背景材料,然后是读诗文,接着是讲解内容,然后是分析中心思想,最后是总结艺术特色,在这个流程中,老师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学生只要跟着记、读、背就行了。这样的诗歌课堂索然无味,学生甚至不知诗为何物,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对诗歌的欣赏根本就无从谈起。中学语文老师又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境呢?

首先,要重视课前预设。客观而正确地设定教学目标,还要对教材充分地分析,同时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充分了解学情,以便于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准教学重难点以及突出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语文教师要能驾驭所讲内容,能对所讲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灵活地处理教材,切不可因循守旧,只是从头到尾分析讲解。另外,还要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预设环节处理好,接下来就是在课堂上实践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了。学习古代诗歌最为重要的两点一是诵读,二是鉴赏。诵读是走进诗歌、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诗歌的重要特点是富有鲜明节奏的音乐美。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较其他文学样式更适宜于朗读和背诵。朗读能使静止的诗变成听得清、看得见的形象画面,将我们更快更深入地带进诗的意境,去领略撼动心灵的思想美、画面美和音乐美。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反复体验、品味,才会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整齐之美、抑扬之美和抒情之美,进而感受到诗人在诗歌里寄寓的思想感情。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审美兴趣与情感体会,带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朗读氛围,创造更多的条件,给学生当堂诵读的机会。另外,教师要作好朗读示范,以声情并茂的诵读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朗读好才能进一步鉴赏诗歌。在朗读教学环节中,尤其要注意进行诗歌教学的朗读指导、训练,并采用多种诵读形式,比如听读、自由读、合作读、齐读、配乐读等,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力。还可以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提供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配乐朗诵中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如在教曹操《短歌行》时,我播放《三国演义》中鲍国安饰演的曹操横槊赋歌的相关视频,创设了相关情境,激发了学生学诗的热情,让学生对大英雄、大诗人曹操有了整体的印象,为学生鉴赏诗歌做好了铺垫。朗读训练,应该首先根据诗情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还要做到吐字发音准确,清晰,有力;抑扬顿挫、重音、停顿、节奏与速度要适当。我们要从诗歌本身的特点出发,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去品味语言艺术,把握诗的深厚情感。

诗歌教学重点要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并通过鉴赏来提高审美能力。诗歌具有多义性和非确定性的特点,因此,解读诗歌就有了多重性。教师应该有广阔的审读视野,力求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找到最符合原意的解读,引导学生站在更接近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的表述有多种艺术手法与艺术技巧。另外,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与个性,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意境、文化底蕴进行分析,进而做出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注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的境界、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注重生成过程。古诗词是诗人、词人由于某个特定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所进行的或有意或随意的创作,因此具有极强的情境性。所以,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现场模仿重现诗词体现的当时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对诗词的印象、理解更为深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

第三,教师还应做好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们要密切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除了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的功夫还要下在课后。在课后及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做好教学反思,建立解答和鉴赏的知识体系,并及时总结归纳。

诵读和鉴赏是诗歌教学的两个基本又重要的策略,诵读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诵读的深入,只有做好二者的有机结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诗词诗歌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关注诗词
诗歌岛·八面来风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