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对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影响分析
2015-07-25贾灿
贾灿
摘要:家庭体育作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载体,对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强化和体质健康的改善起重要作用。通过对当前家庭体育发展现状的掌握,探讨家庭体育中家长认识不到位、青少年自身原因及家庭体育锻炼场所的制约性等因素对青少年体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为改善青少年体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家庭体育 青少年 体质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5-0103-02
1相关概念界定
我国对于青少年方面的研究一直层出不穷,其研究成果也有很多,然而,至今悬而未决的是青少年的年龄范围的界定。各专家学者对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年龄界定都有着各自的看法与观点。我国统计机构认为青少年是特指0至14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青少年是介于童年和成年之间的一段成长时期,是儿童转变为社会角色的过程。这一群体接触面大多为学校和家庭,而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从出生就开始的,所以说家庭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健身意识的深入,人们对于体育锻炼有着更深的认识。家庭体育是社会进步的一定产物,有助于人们体质水平的提升及获得运动乐趣。家庭体育是指一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它作为家庭活动开展的一种方式,有着不同于其他体育方式的特点与作用,是培养人们通过家庭活动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增强体质的重要载体,其体育活动的良好开展对于促进身心和谐、增强社会适应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
2我国青少年体质发展现状
自1985年至今,我国已经对青少年体质状况组织了6次全国范围内的系统多方位的调研与监测,然而调研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总体上,中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常见病患病率持续下降。但是,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虽然在总体上呈现不断提高趋势,但就具体而言,青少年肥胖率及各项体能指标仍存在很大问题,青少年已由最初的营养不良变为现在的营养过剩及运动不足。
当前社会把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的重担都压在了学校体育上,而从学生的成长历程及生活范围来看,家庭体育也必然承担着很大一部分责任与义务。在学校,体育致力于锻炼学生体能、增强学生运动技术的同时,家庭体育对于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所能起到的深远影响也应得到世人的关注与重视。家庭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形式,为家长有效了解独生子女心理状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家庭体育对于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另外,由于家庭体育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受外在条件及时间安排限制较少,自主性和独立性很强,方便易开展,并且家庭体育中充满着亲情,无形中增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
学生体质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家庭体育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家庭体育的良好开展,对青少年通过家庭体育锻炼无形中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而如若忽视了家庭体育锻炼所能给青少年体质带来益处与功效,减弱了家庭体育对于青少年体质的有效支撑与作用,将势必会限制青少年体质水平的提升。
3家庭体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并接受家庭体育的存在,这在无形中为家庭体育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很大的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是同时存在的,通过对我国当前家庭体育开展现状的掌握,发现存在很多不良因素对我国青少年体质造成了影响。个人认为家长意识不到位、学生自身的惰性及锻炼知识掌握不足、家庭体育锻炼场地的限制等方面都是限制青少年体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3.1家长体育认识不到位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当今社会对教育的愈发重视,使得学生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占了很大的份额,在家庭重担的压迫下,家长不得不投入更多心思与精力在自身工作上,与此同时也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对孩子自身体质的关注度。一方面,家长对于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所体现的价值与功能认识不够清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青少年对体育的认识,加之很多家长在健康观的理解上有误区,觉得“不生病就是健康”,认为体育锻炼属于“可有可无”行为。而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为了增强孩子体质健康水平,提高身体抵抗力,盲目地相信一些嘘头较高的营养保健品所能带来的功效,而忽视了科学参与体育锻炼能对身体带来的长期功效性,以及体育对青少年情绪调节和社会适应所带来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家长的增负行为也影响了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当前学校比较注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与此同时,家长却与之相悖地向学生“增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使得家长大多盲目跟风,让自己的孩子在周末及寒暑假参加各种课外辅导提高班,把孩子放入书本的题海战术里,学生没有多余时间与精力去参加体育活动,压抑了学生青少年的运动天性。
3.2学生自身的惰性及锻炼知识掌握不足
青少年体质下降不仅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而且自身内在原因也不可忽略。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层出不穷,受到了青少年的强烈关注。学生在难得的闲暇时间里大多会因自身惰性而选择一些娱乐方式“宅在家里”,比如与电子产品为伍。由《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中国的青少年最喜欢做的三件事: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青少年不足三成。另外,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大多注重体育的娱乐性,而非健身性。由于青少年大多缺乏专业的锻炼知识,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挥器材的作用,在其锻炼内容和锻炼手段的选择上也比较单一。众所周知,缺乏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运动不足所带来的危害是潜在且严重的。人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力量、灵敏、速度等,在人的一生中,人的基本活动力和身体素质在青少年学生时期达到最高的水平,表现出人在这一时期特别敏捷、灵活、迅速、精力旺盛和好动。按照人的体能发展内在规律,长久的正确的体育锻炼会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自身运动的不足势必会造成体质的下降。
3.3家庭体育锻炼场地的限制
家庭体育的开展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而在活动中达到增进家庭感情、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家庭体育在选择体育活动场地时,人们较倾向于离家近且方便的锻炼地点。家里室内、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免费花园等都是青少年参与家庭体育锻炼的常用地点。当学生在家体育锻炼时,可以借助一些家用产品、健身器材及少量空地,然而由于家庭差异性较大,表现在家中体育器材的数量、掌握锻炼知识的多寡及重视体育程度的不同,易出现“想锻炼却不会锻炼”、“想锻炼却不能锻炼”的现象出现。而在类似社区之类的公共场地设施锻炼时,往往存在数量不足、种类单一、器械老化存在安全风险等情况,影响了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及主动性。
4家庭体育的发展对策
家庭体育作为体育活动开展的一种形式,愈发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且家庭体育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家庭体育的功能日益丰富,体育器材趋向多样化,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体育兴趣多元化。而青少年的体质水平也必会因为家庭体育发展的良好态势而大有增进。
4.1增进家长体育锻炼知识
家长应针对自身情况,补充体育知识体系,强化自身体育技能,增进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并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结合青少年生活实际,合理安排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及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来指导青少年的家庭体育锻炼,改进家庭体育锻炼环境。
4.2注重家庭体育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有关部门可组织进行家庭体育方面的宣传,例如举办家庭体育锻炼知识及锻炼方法的讲座及比赛,通过多种有益的活动方式,改变以往错误观念,倡导锻炼运动氛围的形成,进而带动青少年积极参与家庭体育锻炼,使之加入到增加自身体质健康的行动中来。
4.3家长正确引导,克服青少年惰性
就学生自身的惰性而言,从外在因素看,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以克服隋性。青少年正值树立人生价值观、体育观的黄金时期,家长应把握时机,运用多种方法来指引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另外,家长应根据家庭具体情况,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使得青少年在家庭体育锻炼中认识并体会到参与体育锻炼的功效性及乐趣性,进而促进青少年参与家庭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