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山武功考

2015-07-25何玮琇刘定一

武术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傅山武术

何玮琇 刘定一

摘要:傅山作为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因其渊源的家学和个人的博闻强识,成为一名书法家、医学家、思想家等的集大成者。四百年来,他的名声和学识被后人所称颂。傅山还是一位伟大的武术家,对傅山的武功高强进行考证。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他的个人经历,随着社会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明末时期,他成长为一个文武全才,并为明王朝的中兴努力奋斗;在明清王朝更替时期,他站在反对民族压迫的立场上,举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敢于抗命,坚持名族气节;他的后半生,是在清王朝统治下度过的,在这个时期,全力认真地研究武术学问,同时深钻精研道家养功法。《傅拳图》的流传,是傅山拳法代代相承的重要依据。也许正是《傅拳谱》得以保存,才让傅山拳法的传承保留了生机,也让当代人窥得傅山武术的真实面貌和精深理论。

关键词:傅山 武术 《傅拳谱》 傅山拳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5-0026-03

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更是脉之所维。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一种特殊身体文化,从它所表现出的运动形式、技术原理到训练过程、训练手段,再从它的拳理、道德规范到对技击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无不影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光辉和人文精神的精华。《傅拳图》,无论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还是内在拳理思想,都在向人们传递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傅山拳法,作为庞大中国武术体系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拳种,在积极挖掘整理傅山拳法的基础上,需要促进傅山拳法传承与推广。

1 研究目的

傅山拳法,作为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傅山拳法的研究,加强对傅山拳法的保护,促进傅山拳法的传承和推广。

2 研究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2.1拳谱流传,为傅拳传承保留生机

傅山先生精通经史子集,擅长金石书画是人们的共识。正是因为其对中原文化涉猎之广,研究之深,再加之其传奇的人生经历,使得傅山先生成为当代许多武侠小说家笔下的重要素材,比如梁羽生《七剑》中德高望重、功夫了得的傅青主原型就是傅山先生。至于傅山武功到底如何,傅山研究专家、山西大学教授魏宗禹先生曾指出:“尽管现实中的傅山,不像影视剧与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武功盖世,但傅山懂拳术,识武功,在其著作中就有所印证。”所以,经过专家考证的《傅拳图》是傅山先生的重要遗作之一。

2.2拳法传播,让傅拳影响逐步扩大

《傅拳图》的流传,是傅山拳法代代相承的重要依据。在傅山拳法传播的过程中,相信除了傅山的人格魅力是推动该拳法传播的主要推力以外,拳法本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也是促进其拳法在更大更广范围内传播的重要推动力。从傅山拳法传承人、著名武术家张希贵教练对傅山拳法的评价中便可得知,他说:“习得傅山拳法以后,通过精心品味、体会,深刻感受到傅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拳。”所以,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傅山拳法,他本人在《傅拳图》的基础上亲自执笔并重印《傅山拳法》,正可谓:古老拳种又续写,《傅山拳法》变新颜。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对傅山武功之傅山拳法进行考究。

3.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历史分析法,参与体验法。

3.2.1文献资料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上,作者也将会利用身边的文献资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通过中北大学网上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把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在选题过程中,共查阅傅山武学、道学的相关具有参考价值的期刊论文60余篇。其次,根据实际需要在图书馆借阅和网上购买相关图书10余本。所以需要借助文献资料法,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整理,对本文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3.2.2专家访谈法

一方面鉴于文献资源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考虑到研究者对文献资源领悟能力的有限性;所以,与研究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是撰写该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当代一些傅山拳法传人,著名的傅山研究学者,都将成为作者主要访谈对象。比如傅山学社社长范世康先生,山西大学哲学系教授魏宗禹先生,傅山拳法传人张希贵教练等,与武术专家、武术教师,傅氏后代以及傅山拳法传人进行访谈,主要把其所说的重要信息进行录音保存,与其进行深入的交流,来全面搜集重要资料。

3.2.3田野调查法

由于受到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傅山为了民族正义而积极参与“反清复明”奔波在三晋大地,尤其在晋中一带的寿阳、平定、榆次、祁县、太古、平遥、灵石、中阳等县城,在这些地方皆留下了其“反清复明”的足迹,也留下了傅山拳法及武学思想的痕迹。因此,作者将有选择的深入以上傅山拳法开展较为广泛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此外,随着交流的方便,作为傅山家乡的太原,傅山拳法也在逐步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中华傅山园的修建和傅山学社的成立,为傅山武学思想的挖掘、整理与构建提供更多的便利。所以,太原也将成为作者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的重要基地。

3.2.4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是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以,分析事物需要把事物所发展的阶段横向纵向都联系起来,并且进行仔细的比对,最后才能弄清楚他的原因,从而得出其发展趋势。此时出现了矛盾或问题,追述其问题根源,把其来龙去脉弄清楚透彻,才可以实际的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傅山先生所处的晚明时代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一个动荡而且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在那段时期一个旧时代被送走,一个新时代被迎来。在这样的时代就注定要仔细分析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人生境遇。

3.2.5参与体验法

笔者本人自幼开始练习傅山拳法,从傅山拳种深刻领悟了它的一些动作特点和拳理特征,多次参加各种武术赛事,同时2013年7月还参加了在山西太原滨河体育中心举办的“傅山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并荣获了女子青年A组的傅山太极拳、太极剑两项冠军。学习的心得和荣誉的获得,激励着笔者将根据自己习练傅山拳法的心得体会来深化研究内容,进而为傅山武学思想的构建与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endprint

4 主要研究内容

4.1自身学识

傅山出生于文武皆备的世家,且从小受先辈文武学识的熏陶,精通武术是符合当时家庭和社会背景的,且当时明代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武术应用于军事技术、健身活动和表演技艺等。从幼年至壮年经受了明朝所强调的“文武兼备”的严格训练。这对傅山的武功深造大有影响,所以傅山在这样的家庭历史背景的熏陶下,为之后成为文武全才之士打下了基础。

4.2道家功法

在傅山的一生之中,对他触动最大的事,就是明王朝的灭亡和清王朝的建立。这次重大事件的发生,也顺势改变了傅山的人生轨迹,较为重要的影响是在这次历史重大转变后傅山加入了道教。这次国变,史家也称为甲申之变。在寿阳县五峰山的龙泉池,他拜道教中德高望重的郭静中为师,从此,正式人道,成为了道家龙门派第六代弟子。博山出家为道以后,进一步研习道家养功法,并且有所心得。除练静功之外,他还练动功,如在《三叠》诗中写道:三叠黄庭不识心,玉卮娘子一弦琴;春风蹲蹲回甜雪,休姹华生戏五禽。此诗意思是:看道书时间长了,听听音乐,再练练五禽戏,不可辜负了美好的春天。

傅山精研内功到了入神化境的地步,为更上一层楼,他多次不食人间烟火,而食桃花、五加、柏叶。在他的诗文中也多有体现。如“灵芝不服服桃花,海策筹添金鼎沙”、“神仙秘术谁能得,一盏青霞浸五加”。在《失题》中也写道:藏弧山上好松华,柏叶蘑菇隽老芽,嫩脆葳蕤和露摘,椒油芍药妙无楂。说明他辟谷成性,也为他的高超医术的造就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得到,傅山不仅深专精研道家诸子经典,而且精研内功,利用内功总结养生之道,留传于后世。

4.3反清斗争

公元1644年到公元1648年,四年之久的抗清斗争,最激烈的反清抗争为晋祠堡抗争。晋地反清的军事主力基本被击溃,反清气势无法得到恢复。在此期间傅山一直住在汾州。这里为义军总部,汾州的首领是薛宗周和王如金,他们是傅山在三立书院的挚友,傅山便是同这支义军在一起的。战后,傅山写了《汾二子传》及一些诗文,除表示深切哀悼之情外,还具体记载了一些主要战斗的经过和场面。哙陵曹国裔,为明末刘镇帅之部将,刘镇帅阵亡后,他落发为僧,法号续宗,隐迹汾阳古寺,因和傅山意气相投,往来频繁,故傅山之子傅眉从师学武艺。傅山所作《邂逅看续宗老禅和打拳歌》,赞扬续宗拳法高、武功深。在傅山的一生中,亲手写了多本《汾二子传》,每本的文字多寡也不一样,用以赠送志同道合的朋友,用以悼念为抗清死难的朋友,这是傅山亲身参加的一次直接抗清的武装斗争。虽然完整资料尚缺,难以具体描述出他在战斗中的情况,但他参加战斗的事实是可以考证的,可见他是有武术功底的,否则难以轻易投身到武装斗争当中。由此可见,傅山不仅自己懂武术练武术,而且对武功高强的志士同仁非常崇尚。他们志同道合,切磋技艺,共商大计。从其中可知,傅山在参加反清斗争的过程中,也是其创武、习武、传武的历程,在武术的编创、练习和传承的过程中,贯穿其中的是其武学思想。

4.4傅山以武会友

傅山为人正直忠厚,从小就有众多朋友。甲申后,傅山常常穿着道袍,通过行医和讲学作为掩护,广泛收罗人才,建立秘密组织,反清复明。他结交的仁人志士大多是文武全才之士,如昆山顾炎武,他是傅山的莫逆之交。据《中国体育史稿》载,顾炎武曾举会反清,善武术,膂力技击出众,其仆陆思投清亭林擒溺水中。彭城阎尔梅和傅山相识在南游江淮时,在《霜红龛集》“祝顾公曹先生六十寿序”中,傅山写道:“吾乃从南来,复得彭城古古先生,亦老孝廉,不应今世,……旧喜骑射,今敛而不试,时寄豪诗酒间”。山西汾阳的薛宗周、王如金是傅山在三立书院的挚友,其二人参加了反清义军,战死在了晋祠堡。故此,傅山作《汾州二子传》倍加赞扬。金陵曹国裔,为明末刘镇帅之部将,刘镇帅阵亡后,他落发为僧,法号续宗,隐迹汾阳古寺,因和傅山意气相投,往来频繁,故傅山之子傅眉从师学武艺。《霜红龛集》卷六十二页有傅山《邂逅看续宗老禅和打拳歌》一首,赞扬续宗拳法高、武功深。由此可见,傅山常常以武会友。

4.5傅山将武传子

《阳曲县志》卷十五《文徵寿髦先生传》中记载:“傅眉,字寿髦,一字须男”。“傅眉拜汾州古寺续宗禅师为师,从学手搏之技。握拳击钟响立应;纵跳山阪上下如飞,横槊舞剑,挽劲弩能左右射,山右故多武勇士,以骑射击刺名者,一时皆出先生下,咸以周盘龙拟之。”又《仙儒外纪》卷十记载:“寿髦力过人,所遗长枪,数人不能舁。”以上都可以看出,傅眉武功高强。傅山曾在诗中夸傅眉“大有见贼惟多身如轻,之胆之识真横槊才也”、“尔志即我志,尔志唯吾知”、“贼多身始轻,自拟周盘龙”。傅眉因贼多而习武,因习武而身体轻捷,自比周盘龙。傅山对子孙的武艺成就很是鼓励称赞,唯一遗憾的是“一儿五十岁,两孙近弱冠,都是好身手,不能解忧患”。据传,傅眉5岁读诗书,7岁习武艺。傅眉15岁那年,全家还住在西村。家中的老母牛生了小犊。傅眉的武术师爷便让傅眉每天早上抱小牛犊一次,然后再习文练武。几年光景过去,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小牛变成大牛,傅眉依然能将它抱在怀中,甚至举过眉头,足见其功夫之深,力量之大。另外傅眉小时,傅山为了培养他,每年都要为儿子打造一杆铁枪,增加份量,直到傅眉成人。总之,傅山父子不但善武功,而且功底很深,是一代武术名家。

4.6《傅拳图》考证

通过挖掘散在民间的傅山先生所遗留的《傅拳谱》。虽然在全国性的武术挖掘整理过程中,于1984发现了傅山所传的《傅拳图》,但是据调查了解,流传下来的傅山拳主要以傅山太极拳和太极剑为主,显然这两个套路根本无法代表傅山拳的全部内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历史分析后发现,作为“百科宗师”的傅山参加了近20年的反清复明活动,无论是上场杀敌还是组织人员团练,傅山拳法的内容绝不止《傅拳图》所流传下来的那些内容,所以傅山拳法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整理。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傅山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同时也是武术家。傅山的道家养生法和傅山拳法对当代武学思想的发展大有裨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利于丰富武学思想内容;有利于促进武学思想交流;有利于推动武学思想发展;有利于建构武学思想体系。

5.2建议

传承保护傅山拳法经过朝代的更迭和时间的洗礼,湮没在历史潮流中的《傅拳图》能够在武术挖掘整理中重见天日,不仅丰富了中国武术的宝库,也让更多人的认识到这一独特的武术拳种。所以,对傅山拳法的传承与保护是武术学人工作的当务之急。只有让傅山拳法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才能赋予傅山拳法更多新时代的内容,才能让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适应力,让更多人的武术学者和爱好者来了解这一拳法,进而为中华武术的大花园花繁叶茂。endprint

猜你喜欢

傅山武术
中华武术
傅山
傅山误书 『打钟庵』
武术
对外武术专门人才培养初探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