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自下而上”式与“自上而下”式词汇认知

2015-07-25张妍妍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4期

摘 要:阅读心理学认为,当读者进行阅读时,“自下而上”式(bottom-up processing)和“自上而下”式(top-down processing)词汇认知会在意识中同时进行,但它们对于信息的处理顺序正好相反。“自下而上”强调将语言中的小单位(如字母、音节、单词)整合为大单位(如句子、深层意义),而“自上而下”则强调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和根据已知信息预测下文的能力。本文首先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式词汇认知进行了解释,而后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详述,最后谈论了这两种方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自下而上”式;“自上而下”式;已知信息;语音教学法;整体语言教学法

在词汇认知领域,有两种途径常被提及,即“自上而下”式和“自下而上”式。“自上而下”式指读者利用自己的常识、阅读经历等来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在此过程中,读者更多地依赖自身的背景知识或文章的上下文等。相反,在“自下而上”式中,读者主要依赖于自己的眼睛,即通过对字母、单词、短语、语法结构等的识别来理解文章,读者会尽量将字母等小单位整合为较大的单位,如单词,或将单词整合为句子,由此解读整篇文本。

关于这两种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哪种更为重要,阅读心理学领域内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分析阅读能力强与阅读能力弱的读者间的区别,Treiman提出,“自下而上”式在阅读中更为重要[1]。Eysenck and Keane认为,如果可视信息质量尚可,那么“自下而上”式应为首选[2]。只有当视觉信息太难理解时,“自上而下”式才会用以补充。但是,当代心理语言学家Smith认为,阅读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是,尽量少地依赖自己的眼睛,即强调阅读应更多的依赖看不到的信息,而非真实看到的信息[3]。本文将首先对“自上而下”式与“自下而上”式进行概述,而后着重讨论两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最后简述这两种方式对于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意义。

一、 “自下而上”式:定义与讨论

Treiman认为,“自下而上”式强调读者从实际看到的内容中提取信息,读者以一种相对完整并系统化的方式处理字母和文字[1]。也就是说,将小单位(如语言中的语音)垒成越来越大的单位。从语言学角度讲,语言中小的或低级的单位包括语音、音位、音节、词义等,而大的或高级的单位包括句子结构和言语深意等。

“自下而上”式词汇认知的支持者通过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读者和阅读能力弱的读者一样,都并非频繁地使用语境来协助其理解。更有人提出,阅读能力弱的读者更多地使用语境来协助阅读,因为阅读能力强的读者更多地通过辨认单词来理解文章。所以,“自下而上”式词汇认知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依然非常重要。

二、“自上而下”式:定义与讨论

与之相反,“自上而下”式更多地强调读者之前的阅读经验和其已有的关于话题的信息。读者有能力根据他们脑海中现有的内容预测出下一个词,短语,甚至句子,由此他们只需对应一下文本来检查自己的假设是够正确。

首先,“自上而下”式可以大大节省阅读的时间。通过广泛的阅读,大量积累背景知识,将有助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拘泥于单个字句,而能快速地预测出下文内容。其次,“自上而下”式可被用于克服记忆力的缺陷。例如,能够充分地利用已有知识,并作出假设,有助于读者短时间内获取并分析更多新信息,由此进一步协助其理解文本的完整意思。

三、 “自上而下”式与“自下而上”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两种方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分别是语音教学法和整体语言教学法。语音教学法指教授学生将字母和单词与它们的读音联系起来的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基础较差学生或初学者。一些研究者认为,阅读过程中,字母和其对应读音间的关系仍然十分重要。整体语言教学法则基于“自上而下”式词汇认知,它强调语境、先前的常识等。教师会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其语境来猜测下文会出现的词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一般包括,给学生布置大量阅读任务,使其积累大量背景知识,然后令学生不拘泥于单个词语的意思,根据自己已知信息进行大胆猜测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上而下”式词汇认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速度,并提高对材料整体的把握,但对于单个词汇的辨别依然占据阅读过程的首要位置。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平衡两种方式。字母、读音、词语还应作为重点,整体语言教学可作为其重要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 Treiman, R. Reading.In: Arronoff, M. and J. Rees-Miller. Blackwell Handbooks of Linguistics [M]. Oxford: Blackwell. 2001.

[2] Eysenck, M. W. & M. T. Keane. Cognitive psychology: a students handbook. Hove: Lawrence Erlbaum.1990.

[3] Smith, F.. Understanding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6th).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2004.

作者简介:张妍妍(1985–),女,河南新乡人,中原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