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范式的不可通约性

2015-07-25李沙沙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库恩范式

摘 要:自从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和不可通约性的概念后,受到科学哲学界的普遍关注,科学的发展是在范式的指导下进行解谜的活动,科学革命是范式的改变,在范式的基础上库恩提出了科学发展模式,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贯穿范式的始终,本文旨在通过文本解读的方式对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性做一介绍和研究。

关键词:不可通约性;范式;库恩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出版在西方哲学与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形成一股世界性研究浪潮。在本书中,作者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等概念,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

库恩把科学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常规科学就是科学家在范式内从事“解谜”的工作;科学革命是科学家放弃原先的范式,转向新的范式。并且提出了革命的本质就是世界观的转变。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并提出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即:前范式阶段——范式建立——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建立,如此循环。库恩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范式理论,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范式间存在不可通约性。

一、不可通约性的含义

科学革命的一个显著地特征是新旧范式不可通约。库恩把科学发展归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而这两个阶段都是在共同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为了研究他们,首先应该澄清一下科学共同体的知识概念。“一个科学共同体有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的工作者组成”①他们有着共同的教育背景,研究领域,使用共同的方法论,他们是在同一个范式下工作的。范式是一个科学研究领域共同体公认的模式,它自身就是一个领域,有着它的界限,它的研究思路,一个成熟的共同体一定有一个范式,来指导整个团体的工作。一个拥有范式的领域才能使这个领域成为科学。

科学共同体中的成员会认为他们的范式具有完满性,在范式的领导下,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发生反常,并且这些反常严重阻碍了研究的进行,科学家会转而钻研这些反常问题,当反常发生成危机,透漏出范式的缺点时,一个新的范式才可能建立起来。

这种新旧范式的转变,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来衡量两个范式?他们有高下优劣之分吗?那用以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一个客观的凌驾于所有共同体之上的标准来作判断,范式的转变,实际上不是标准的降低或升高,而是采纳新旧范式后标准的变化,这种变化只是改变而已,其结果就是标准改变后的世界变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对错、高低来看待事情,范式间的不可通约性就表现在这里。

二、不可通约性不等于不可比较性

库恩特别强调不可通约性不等于不可比较。当不可通约性运用于科学理论,它的目的在于指出需要陈述某个科学理论的语言很抽象,没有精确性,但是两种理论之间还是可以比较的。他举出一个集合的例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边长是不可通约的,但两者之间都可以任意以所需要的精度进行比较,所缺的不是不可比较性而是可用以对两者作直接与精确测量的长度单位”,②他所想表达的重点是:没有共同的语言使两者能得到充分完全的表达并因此在他们之间进行逐点的比较。也就是说,可以进行比较,但却不能完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不可通约性即是不可翻译性

当我们运用劝说的方式进行理论选择时,语言和词汇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基于他们各自的范式,科学家针对同一个刺激作出不同的描述,这种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使交流受到阻碍,库恩认为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相似性模式和分类学的转换。而要解决这种状况的手段,就是翻译。

库恩指出,翻译是劝说和使人改变信念的工具,它能使参与者设身处地的经验到彼此观点的优点和缺点,但翻译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语言的界限性,在每一种语言内,它会依据自己的规则来描述世界,而我们却找不到一种“中性的亚语言”③,使得这种语言像桥梁一样接近于各种语言,意即我们缺少一种介质来转换。这也就是库恩所说的“持有不可通约性的观点的人应被看做不同语言共同体的成员,他们之间的交流问题应分析为翻译问题”。

库恩也强调科学革命就是术语分类学的改变,这种分类的能力来源于范例的学习。在分类变化后,词语的意思不再是原来的意思,随着各个领域变化而变化,这种不可翻译性就是不可通约性。

四、结语

由上述论述可以看出,“不可通约性”的含义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科学标准的不同,每一个范式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有着自足的体系,其判断的标准也随之而有不同,范式的必然性使不可通约性成为必然,同时这种不可通约性也给反常和危机创造了机会;二是概念的变迁,随着新旧范式的转换,概念词汇的含义随之变化,减少了原有的意义或是增加了含义,或是整个转化成不同的意思;三是世界观的差异,这是革命的本质,科学革命是科学发展中的非累积事件,但发生革命时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被另一个崭新范式所取代,科学家观察世界的角度的变更使得新旧范式呈现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新出现的常规科学系统,与以前的传统是不可通约的。

注释:

①见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②③见金吾伦.试谈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点.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金吾伦.试谈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点[J].自然辨证法通讯.1992.(2):11-18.

[3]李醒民.论科学哲学中的“不可通约性”概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3.(1).

作者简介:李沙沙(1990–),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在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

猜你喜欢

库恩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布莱克·库恩
转换的范式:反思知识产权理论
“祖”文化之于“地方感”与“超越性”的表达范式
库恩集团收购蒙大拿公司
科学实践哲学中的库恩
《江泽民传》作者库恩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