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所提倡的民生观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2015-07-25欧阳镇业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孙中山

欧阳镇业

摘 要:孙中山的民生观是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民生观在吸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希望通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贫富均等等措施来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当代研究孙中山的民生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民生观;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立足点与落脚点,这表明我国正在迈进“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新时代。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社会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的革命纲领。他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站在世界的高度,结合中国国情,着眼于祖国的发展,提出了民生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现阶段党和政府的工作都紧紧围绕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而展开。在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重读孙中山的民生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生观的来源

孙中山的民生观并不是他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当时的孙中山正处在中西文化交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涌入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为此一些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孙中山出身贫寒,生活阅历丰富,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构想。其中,民生观更是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孙中山的民生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幼年生活经历;(二)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思想;(三)西方社会的民生思想。与其他的社会思潮相比,孙中山的民生观独具特色。

二、民生观的内涵

民生观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内容。民生观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重视民生。他认为改善人民大众的贫穷生活,要实行民生主义。民生问题是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二)发展实业。中国民生问题“既穷且弱”的现象严重,究其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大力发展实业能够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三)贫富均等。西方国家许多社会革命都是由贫富不均引起的。主张“贫富均等”,反对“贫富悬殊”,这也是孙中山民生观的实质。(四)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二者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五)发展教育。要促进经济繁荣,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就要发展教育。大力提倡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民生观的这些精髓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三、民生观的现实意义

(一)与“一个中心”相一致

党的基本路线明确要求,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孙中山的民生观众也对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封建生产关系已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穷。只有大力发展实业,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在当时是具有时代气息的进步主张。在当代社也是如此,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才能在国际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关注民生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贫民弱,中国外忧内患。孙中山在革命探索道路上深深地认识到如果不解决民生问题,社会就难以稳定,更甭提和谐社会了。经过30年的发展,人民的生存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是民生问题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我国社会贫富悬殊,群体性事件、劳动关系失衡、失业率增加等时有发生。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努力继承与发扬孙中山民生观的积极因素,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天然追求,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孙中山十分重视社会公平问题,民生观的“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正是体现了平等、公平的原则。民生观蕴含了鲜明的公平、平等理念。民生观的如果一部分的发展要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代价是不公正的,也无法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他主张在利益分配方面要公平正义的原则。主张通过发展实业,提高社会生产力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些看法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先生十分重视近代中国的“三农”问题,他认为如果中国农村不改变,那么中国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而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统筹发展。他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处理好土地问题。土地与资本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他提出的“增价归公”对于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与开发商囤地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四、结语

总之,孙中山的民生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与评价孙中山的民生观,科学地继承与发展孙中山的民生观,充分发挥孙中山民生观的借鉴价值。这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话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今天我们仍在继续努力,继承、发扬民生观,努力实现孙中山先生的愿景,努力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贾乾初.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比较——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2]王世波.论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来源及其实现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

[3]周溯源,翟金懿.孙中山的民生观及其当代意义[J].广东社会科学,2015(03).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新探》序言
孙中山的绰号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