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称呼语和寒暄语看英汉语用差异

2015-07-25高燕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交际文化

摘 要:语用差异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表达习惯不同因而在语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熟悉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语用差异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称呼语和寒暄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语用差异及形成语用差异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语用差异;文化;交际;称呼语;寒暄语

一、英汉语用差异的文化渊源

英汉语用差异是指英语言和汉语言各自显隐性内容与语境间特定关系的差异。当母语是汉语的说话人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就会面临跨文化跨语言交际带来的语用问题。造成语用差异产生的原因诸多,其中主要的还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

这里先说一个例子,某外宾拜访某官员或名人的家里,外宾见其夫人,称赞说:Your wife is so beautiful! 主人表示谦虚,答道:“Where, where?”外宾不解其意,只好随口说:“Everywhere, everywhere.”虽然是一则笑话,却反映了两种文化产生的价值观念的差异。儒教文化在中国沿袭两千多年,对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同样也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中。在中国,对待别人的恭维或称赞,人们习惯用否认或者自贬的方式,听到表扬时,人们常说哪里,哪里、你抬举我了、过奖了等等。然而,同样的场合,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的反应却恰恰相反,他们会很高兴地接受并道谢,因为基督教崇尚个体的自由和幸福,提倡人人平等。

二、英汉语用差异的具体体现

语用差异存在于语言行为的方方面面,比如称呼、称赞、寒暄、致谢、道歉、接受或拒绝邀请、请求等等。这里主要以称呼语和寒暄语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称呼语

在英语文化中,人人平等观占主要地位,在汉文化中,传统的等级观根深蒂固。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对于级别特别在意,不论在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称呼他人往往要加上头衔、社会职位以示尊重。如“王院长”、“李处长”等,只有长辈对晚辈,在同龄或密友之间才会只称名。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习惯直呼其名,表示平等亲近,如:Tom,Michael,Linda,Jane 等,这种做法在西方人中比较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这样直呼其名并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在西方国家可以听到孩子叫年长的人( 甚至包括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 Joe, Ben,Helen等。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的。我们很少听到下面这样的称呼“Manager  Smith”,“Director  Jackson”,或“Consultant Brown”,只有个别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呼,如,Doctor,Mayor,Professor 等。再次,汉语里常常用“同学”,“师傅”招呼不认识的人,但英语里没有这样笼统的称呼,而往往用“Excuse me”,“Pardon me”等表达代替。

(二)寒暄语

寒暄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在社会交往中调整人际关系。不同社会的文化差异影响寒暄话题。英语民族人使用寒暄语一般不涉及个人隐私问题,而以谈论天气以及一般性问候为主。而汉语中的寒暄语常常把体重、年龄、容颜的改变作为话题,而这恰恰是英美人最忌讳的。你今年多大了? 你看起来又胖了些? 这些问句在中国人看来是向对方表示关心的提问,但却都涉及了别人的个人隐私, 如果问西方人的话,会让人很生气。

中国人常用的寒暄语包括吃了没有、你上哪儿去等,但是如果把“去哪儿啊?”,“吃过了吗?”直译为“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your meal?”就会被英语文化背景的人误认为是在冒犯地询问个人隐私,很容易产生文化冲突,造成误解。而事实上,汉语的“去哪儿啊?”,“吃过了吗?”只是一种招呼语,其目的并非真的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两句中国式的寒暄语对应的英语问候语则是“Hi!”,“Hello!”或“How are you!”。有意思的是,汉语的 “吃了吗?”是一种招呼语,但是如果直译为“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就会被理解为邀请对方吃饭或者会让对方认为你是担心他没有足够的钱吃饭。在西方国家,人们见面使用最多的是谈论天气的寒暄语:A nice day, isnt it? Lovely day, isnt it? 另外,当遇到一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汉语里常常用“没有变”,“还是老样子”作为寒暄。但是如果我们直译为“You havent changed much”,对方就会感到不快,认为是一种贬低。所以如果与外国人见面寒暄的话,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寒暄习惯。

三、结语

英语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门外语,所以在我们说英语的时候很难避免地带有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印记。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想要真正地灵活运用英语这门语言,英汉语用差异的方方面面值得做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何自然.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钱厚生.英汉问候语告别语对比研究[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作者简介:高燕(1990–),女,汉族,辽宁普兰店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

猜你喜欢

交际文化
文化与人
情景交际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谁远谁近?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口语交际课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