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资讯
2015-07-25
● 国内资讯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山地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专题会议报道
2015年9月2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承办的专题会议十九“山地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正式召开。会议由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李和平教授主持,山地学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赵万民教授,山地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住房与建设厅总规划师邱建教授受邀为本次会议作了主题报告,山地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杨贵庆教授、委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曾坚教授、委员广西华蓝集团总规划师朱炜宏教授列席了本次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上海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冉无吾等5位报告嘉宾作了精彩的报告。
李和平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成立背景和发展情况,作为本次分论坛论文学术交流的引子拉开了会议序幕。
赵万民教授的主题报告题目为“山地人居环境科学认识论”。报告探讨了山地问题研究的紧迫性,介绍了山地城市适应地形环境的组团空间布局情况,分析了山地人居环境所面临的困境:(1)缺乏足够重视,理论积累和实践总结十分有限,技术力量亦很薄弱;(2)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总体趋势,超常规和跨越式的发展;(3)山地地形、生态、工程等方面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并进一步介绍了长期以来他及其团队对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探索,将学科内容构成从空间过程、多尺度效应和技术方法的角度解析为宏观、中观、微观、技术四个层面展开研究。
随后,上海市城市规划研究院的冉无吾作了“浅议贵阳市的城市发展问题及对策”主题报告;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主任规划师李竹颖作了“山地城市新型城镇化路径探索——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的主题报告报告;邱建教授结合山地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介绍了“天府新区”的规划实践;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刘扬作了题为“构建城乡平等的山区型新城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的主题报告;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赵佩佩就杭州四县(市)一区识别、评价与开发控制适建低丘缓坡资源案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成果;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金鑫作了题为“对地形复杂地区竖向设计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本次专题会议为山地学科交流提供了专门的讨论平台,对山地城乡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位学科领域的前辈深刻探讨了学科发展的核心主张,5场专题学术报告的与会青年专家以年会论文为依托宣讲各自近期的理论发现及实践成果,报告尾声,多位行业专家围绕山地城乡规划经验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本次专题会议吸引了大量参会代表参与,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后,“专题会议十九:山地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秘书组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山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山地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构成复杂,气候环境多变,是生态敏感脆弱、灾害频繁的区域,同时具有人口稠密而经济发展缓慢的特点,这导致山地城乡规划和建设涉及的科技问题较之平原地区要复杂得多。我国近年连续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云南盈江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均在山区。经验和教训表明,山地城镇选址、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建造技术、城镇防灾减灾配套工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山地的内在矛盾性、复杂性和规律性。传统的城乡规划建设理论与方法不适应山地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照搬平原地区的规划建设模式不能解决山地的问题,甚至会导致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这就要求山地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研究针对山地的实际情况,尤其需要整体、综合、协调的理论思维方式和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法。
目前我国山地城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缺乏山地科学理论指导,城镇化质量较低;2)山地城镇体系不完善,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3)山地城镇交通建设缓慢,阻碍区域各城镇发展;4)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5)生态安全矛盾突出,限制山地城镇扩展。山地城乡规划建设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实践方法的缺失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1)理论研究和积累不足;2)城镇化进程的“植入”作用;3)工程建设环境的差异。针对以上问题,“山地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专题会议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完善山地人居环境理论体系;2)强化城乡规划的引领作用,扩大城镇辐射力;3)构建多层次的交通规划设计方法;4)探索山区“均等化”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5)促进山地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
建议国家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选择贵州、重庆、四川等典型山区,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由城乡规划建设部门牵头组织,就山地区域城镇体系、交通建设、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综合研究,并从管理与实施等层面,进行制度建设、标准制定、项目示范等改革和试验,为全国山地城乡规划建设积累经验。(供稿:“专题会议十九:山地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秘书组)
“山地人居健康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
2015年10月16日上午,“山地人居健康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国际报告厅拉开帷幕。此次研讨会分两场,第一场会议即10月16日举行的会议A,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环境”;第二场会议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于10月23日举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Arthur Huimin Chen教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Regina Bokel教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周铁军教授及唐鸣放教授是第一场研讨会的主讲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Andy van den Dobbelsteen教授及SiebeBroersma副教授、日本神户大学孙玉平教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术系主任严永红教授是第二场研讨会的主讲人。现场还有众多老师和同学参与聆听会议。
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周铁军教授主持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李和平教授与建筑技术系主任严永红教授分别致辞,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李和平教授认为,本次研讨会有利于各学校在山地研究方面的成果交流、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严永红教授表示,山地人居环境关系着人与城市,乃至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样的国际学术交流对我们很有助益。
第一场会议中,Arthur Huimin Chen教授的演讲主题为“Urban Utopia: New Paradigm for Memory and Health”。他从花园城市谈起,以明尼苏达的城市状况、发展衍变为例,由公众生活切入,介绍了城市规划在交通方式、城市作用方面的新思路。Regina Bokel教授的演讲题目为“Indoor Comfort for Athletes and Participants of Sport Events”。她通过列举竞赛场馆的设施设计及雅典、北京和索契奥运村的案例,讲解了运动场所的室内物理环境舒适度的重要性,以及在使用声光热等建筑物理环境的技术时,设计师对于运动员和其他因素的考量。唐鸣放教授的演讲主题是“重庆农村住宅热环境低能耗营造技术研究”,她的团队以重庆江津的农村为例,考察了当地60户农村住宅热环境情况,调查了热环境状态、潮湿状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做了适宜技术研究,并将适宜技术运用在农村住宅热环境改造工程中。周铁军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建筑绿化在建筑与生态城市中的角色探讨”。周教授通过生动的讲解,结合案例分析,说明建筑绿化是建筑的产品,对于雨水的滞留与利用、空气治理、噪音控制、生态维持、经济效益、美学价值、健康与舒适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场会议中,Andy van den Dobbelsteen教授的演讲主题为“Energy Master Planning for Resilient Cities”,他从能源、气候、资源等方面入手,以城市热岛效应等例子说明循环可持续的能源规划对城市的重要性。SiebeBroersma副教授的演讲题目为“Energy Potential Mapping for Self-sufficient Neighborhoods”,他通过列举荷兰及鹿特丹市等地的热能、风能、土地、地热等能源布局,详细介绍了EPM的步骤和方法。孙玉平教授的演讲主题是“长寿命建筑”,他认为长寿命建筑的建造核心在于:坚实的架构、灵活的空间设计、美观性及可继承性。孙教授同时介绍了支撑长寿命建筑的关键,即合适的选材和建造技术。严永红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光影之间”,主要介绍了照母山光影设计项目。在科学的调研和合理的规划下,严教授的团队完成了照母山照明方案设计,有效兼顾了动植物对山体照明的生态需求、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城市景观名片效应等问题。
本次研讨会包容并蓄,会议过程趣味纷呈。“山地人居健康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掌声中顺利闭幕。(撰稿人:卢一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