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2015-07-25郝景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疗效

郝景海

【摘要】目的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最大通气量(MVV)、1秒率(FEV1/FVC)、最高呼吸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给予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疗效,可加快患者疾病痊愈的速度,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肺动脉、胸廓以及肺部组织出现慢性病变导致右心负荷过度以及肺动脉高压等症状,进而出现右心室肥厚或者扩大等情况,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2]。为了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现将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4年7月到我院接受救治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研究对象与第七版《内科学》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标准互相符合,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X射线等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症状等确定其诊断;将精神疾病患者;严重肾、脑、肝等疾病患者;哺乳期;妊娠期等患者全面排除。本组研究对象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72.3±12.1)岁;病程6~12年,平均病程(9.2±1.1)年;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强心利尿、改善肺通气、氧疗、抗感染等常规治疗,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气情况、肾功能、电解质等,给予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水介质紊乱等纠正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上采用自拟中药方剂给予临床联合治疗,具有药方如下:麦冬、川芎、五味子、白术、人参各15 g;丹参、黄芪各30 g;炙甘草6 g;用药1剂/次,2次/d,采用温水煎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动态监测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对患者的MVV、PEF、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同时记录;(1)显效:患者肺心病临床体征、临床症状经过治疗后,逐渐消失。心功能改善情况超过Ⅱ级;(2)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改善情况较为明显,心功能改善情况降低至少Ⅰ级;(3)无效: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对其临床体征、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查,与治疗前对比没有明显区别,或者更加严重[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全方位分析处理本组患者的研究数据,以“x±s”代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改变情况

对照组MVV、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标治

疗前分别为(18.21±3.01)L.m-1、(59.21±4.21)%、(1.11±0.13)L.S-1,观察组MVV、FEV1/FVC、

PEF等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分别为(19.11±3.12)L.m-1、(60.01±4.11)%、(1.01±0.12)L.S-1,可见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VV、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标治疗后分别为(24.11±3.61)L.m-1、(62.12±5.37)%、(1.49±0.15),观察组MVV、FEV1/FVC、PEF/L.S-1等肺功能指标治疗后分别为(27.21±3.09)L.m-1、(65.20±5.13)%、(1.62±0.17)L.S-1,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中医学中认为是因为长时间喘咳造成肾虚、脾虚、肺虚等症状,从而使心脏功能受到影响[4-5]。卫外不固、肺气虚弱以及外部受到感染邪气所乘,该疾病治疗主要以泻肺平喘,行气利水,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为主要目的[6]。本组患者所采用的中药方中含有的白术、黄芪、人参等中药,能够起到改善心肌代谢、补益心肺等作用,对心肌细胞Na+起到抑制的作用,达到强心苷正性肌力的效果,从而促进心肌收缩功能。药方中川芎、丹参等药物能够使聚集血小板的情况得以抑制,使肺脑血流量有所改善,降低心肌损耗的情况,对心肺血液循环功能有所改善[7]。药方中红花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使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从根本上提高氧分压,降低肺动脉高压。研究表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给予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有极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顾建月,单红卫.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4,7(02):633-634.

[2] 黄松平.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7(05):245-246.

[3] 袁 平.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肺心病室上性期前收缩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7(07):632-633.

[4] 孙桂月.苏子降气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随机平行对照研[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4(08):72-73.

[5] 唐玉冰.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疗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4(19):26-27.

[6] 戚春辉,杨 勇,施国华.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4(21):32-33.

[7] 戈艳蕾,李 建,王红阳,李 琳.维生素D治疗肺心病合并低钙血症患者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7(33):63-64.

猜你喜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硝普钠微量泵注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