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翠姨看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

2015-07-25郭轶峰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萧红

摘 要:萧红的一生睿智寂寞,她的文字细腻精致,她的作品通常与劳苦百姓尤其是悲惨女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将从《小城三月》的翠姨入手,具体分析形成翠姨悲剧命运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的探究萧红创作的女性悲剧意识。

关键词:萧红;翠姨;女性悲剧

萧红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优秀的女作家之一。从文学生活的开始到短暂生命的结束,她基本上是一直和劳动人民,和贫苦百姓,和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她以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独特的叙事视角,来关注和审视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生存困境和挥之不去的悲剧色彩。从平淡无奇、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生命过程,表现出对妇女命运的终极关怀和深切忧愤,具有强烈的女性悲剧意识。

在《王阿嫂之死》中,有的妇女被地主糟蹋,如小环的母亲,“是被张地主的大儿子张胡琦强奸而后气愤死的”,王阿嫂在丈夫被气疯,接着又被烧死后,惨遭地主压迫,最后难产而死;《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被传统封建习俗的强大势力,婆婆的愚昧无知以及乡里人的麻木不仁所摧残致死。萧红作品中塑造的这些劳苦无助的女性,无一不体现着作者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关注,本文将从《小城三月》来具体分析萧红的女性悲剧意识。

一、《小城三月》——翠姨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笔,展示了新旧文化冲突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也折射了那个时代女性所特有的命运体验。文章以一个十五岁的女中学生“我”的口吻讲述一个关于“我”翠姨的故事。翠姨是一个十九岁“沉静而且漂亮”的女孩,她默默地爱着哥哥,一直坚守着这个秘密,不曾告诉任何人,最终把它连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一同带到坟墓里去了。翠姨的悲剧性命运主要在于自身性格的矜持软弱和封建旧习俗的毒害以及哥哥的自保。

(一)翠姨的性格直接导致了她的悲剧性命运

她柔弱、细腻、思想保守而又略带少许的反叛意识。首先,她喜欢的东西从来都不说出口,时常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刚流行的绒绳鞋是这样,同样对于她的爱情也是如此。其次,她的思想被浓厚的封建传统思想所禁锢。每当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她总会说“我的命,不会好的”,当冒着大雪走了整个小城没有买到中意的绒绳鞋时她是这样说的,每每想起自己的出身,她也会说出同样的话,“她是出了嫁的寡妇的女儿,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有多少遍,她记得清楚”。最后,她又略带反叛意识,她羡慕读书人,希望自己也可以跟哥哥和“我”一样进入学堂读书,“翠姨很喜欢我,因为我在学堂里念书”,“她对我很钦佩,因为我是读书的”,“翠姨就更不愿意出嫁了,她竟很勇敢的提出来要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

(二)封建旧思想和五四新思潮的撞击直接决定了翠姨的悲剧

翠姨是一个出嫁寡妇的女儿,却偏偏爱上了地主家的少爷,这在当时封建的旧婚俗制度下是绝对不可能的。虽然在小镇上“我们家是最开通的了,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北京和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了,他们开了不少眼界”,但从外祖母祖母到翠姨再到周围的其他女性,无不受这挥之不去的旧思想的左右。当继母的族中娶媳妇时,“所有族中的年青媳妇都必得到场,而个个打扮得如花似玉”“她们的嘴上都染得桃红”,她们看到美丽的一如往日的翠姨,都羡慕半天,“然后脸上又突然冷落起来”,开始嘀咕翠姨未来丈夫的不是。当婆婆听说翠姨病了以后,“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在迷信中有这样一章,病新娘娶过来一冲,就冲好了”,这是多么的滑稽,把娶媳妇等同于金钱交易,女性的生存价值何在?

正是因为翠姨生活在这样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才酿成了最终的悲剧。一方面,她看到过我们家相对开明的生活,经历过被哥哥哈尔滨同学们“文明”的招待,她的内心开始动摇,她不想再逆来顺受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追求自己所爱。另一方面,她又无法摆脱传统旧思想对她的束缚,无法真正的抛开一切,去追求自己所憧憬的美好生活,她的一系列性格弱点也正是在这样传统的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所以,翠姨正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她的悲剧是必然的。

(三)哥哥的自保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翠姨的悲剧命运

如果翠姨抛开一切,来追求她的爱情,热烈的投入哥哥的怀抱,那哥哥又会给予翠姨怎样的回应?他会不顾旁人的眼光极力说服父母接受翠姨吗?他会抛下他少爷的身份和优越环境,带着翠姨逃离世俗的眼光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至始至终他对于翠姨的感情都是不温不火的,哥哥或许是爱着翠姨的,但绝对没有翠姨爱的这样刻骨铭心。当哥哥最后一次来看翠姨的时候,翠姨拉住他的手大声哭出来的时候,哥哥害怕了,“他不知道,现在是应该保护翠姨的地位,还是保护自己的地位”。

二、萧红女性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

一个作家的文化精神和创作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其生活和创作中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同样,萧红的女性悲剧意识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受她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社会环境所影响。

(一)自身原因

走进萧红短暂的一生,我们看到的是她的灰暗的童年,“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花一样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她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断受伤害,不断被抛弃的过程,虽然是在富裕的地主家庭出生,但她却是在“可疑、阴冷的家庭中长大起来的,被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地挣扎过来的!”,这就注定了她一生被封建父权专制放逐的命运。幸运的是她上学以后,受到了现代文明思想的洗礼,但童年的痛苦仍是她挥之不去的阴影,影响着她的文学创作。接着就是她的几段爱恨交织感情经历,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境遇,让她的身心俱疲,这对于她感知外部世界、体验现实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影响了她的一生。

(二)社会原因

萧红的创作很大一部分受封建社会以及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凌辱,被歧视的状态,女性的生与死常常是和畜生的生与死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军阀统治下的东北农村,也是萧红所出生的地方,在这里人们的思想闭塞,封建,迷信,女性一直受封建宗法礼教所毒害。与此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春风吹向了广大知识分子,他们要求思想解放,提倡自由,平等,和人权。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促使萧红关心女性悲剧问题,以带有忧郁色彩的历史的女性目光,去审视和表现自我对苦难的深层认识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

三、女性悲剧意识的意义

悲剧所引起的效果是使人悲悯和恐惧,同时又激起广大人民的深思和反抗意识。她承接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以一个女性作家独有的视角,来唤醒广大妇女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反抗,让社会关注并关心女性问题。

诚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进步文化的摧残以及她所经历的坎坷遭遇,是她的感情有过抑郁和低沉的时候,但不平和反抗依然是她的全部性格;她在临终前所说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正是这种性格的有力说明。也正是这种性格,使得她的创作思想就始终是和现实主义革命文艺的主力不对相呼应。

参考文献:

[1] 萧红 . 萧红选集 [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2.

[2] 葛浩文 . 萧红传 [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

[3] 季红真 . 萧红全传 [M]. 现代出版社,2012.1.

[4] 肖凤 . 悲情女作家萧红 [M]. 文化艺术出本社,2003.11.

作者简介:郭轶峰, 辽宁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萧红
论萧红手稿手迹(评论)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萧红亮 作品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萧红作品中的中国文化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与萧红分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