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

2015-07-25朱晓彤

戏剧之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叙事学中西纪录片

朱晓彤

(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一、中西纪录片叙事学之比较

(一)中国纪录片叙事学

一部纪录片的隐蔽内部线索就是时间,中国的纪录片热衷于在时间的坐标上来讲述故事,在中国纪录片《沙与海》当中,影片一开始介绍主人公刘泽远的时候是以清晨一家人坐在一起喝早茶也就是吃早饭的形式揭开的。清晨的阳光照进这个简陋而昏暗的西北甘肃沙漠当中的一户人家,自此,展开了对刘泽远一家生活状态的描述。影片中还展现了刘丕成一家,这是一家居住在海边的养殖户。对刘泽远和刘丕成的生活进行交替式的描述,既形成对比,也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他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他们的信仰和追求是一样的,即好好生活,努力生活。除了纪录片的开始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影片整个的叙事过程也是以时间贯穿的。

时间的整体性是中国叙事的重要特征。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例如从年月日来安排记录时间而不是日月年,中国人这一特点体现在纪录片的叙事上就是时间的整体性。在中国纪录片中,时间作为一个非常隐蔽的叙事线索来把整个故事情节串起来。它能够使观众很容易地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即使是在故事性不强的纪录片中,如《长白山》,也是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来描绘长白山的景色的。

(二)西方纪录片叙事学

西方的纪录片对时间的关注远远不及对空间的关注。它形成一种空间的时间化,这在叙事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美丽中国》中的第二集对云南的介绍始于地图上的位置,而不是以一天的清晨或者是一个季节为开端。而整片的结构也完全不能单单从时间线索上来完成。时间线索不是西方纪录片的叙事重点,他们对空间上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在第三集介绍西藏的时候也是从它的空间位置出发,由点到面,将空间存在的格局详细介绍后再按时间介绍西藏的一点历史,引出对西藏这个神秘地方的整体介绍。空间的逻辑性是整部片子的骨架。

三、影响中西纪录片叙事结构不同的因素

(一)文化背景

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西方大多数的国家具有岛屿性,相对来说航海业比较发达,有利的海上交通发展了西方的商业经济,具备了商业文明。所以西方的文化更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西方人注重变化和多样。中国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使得与外界交流的频率比西方国家少得多,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使大一统的思想生根发芽,并延续至今。这种政治的整合力影响到文化方面就是出现文化同化现象,所以中国的文化具有封闭性和统一性。这种特性在影响礼仪文化、思维模式等的同时,对影视文化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纪录片中主要体现为叙事线条的单一性和视角的群体性。

(二)审美价值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中国的纪录片,很多都讲究一种意境之美,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一样,纪录片也有“画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如中国的纪录片《沙与海》就具有“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西方的纪录片则是有“天人相胜”的境界,就如最早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片中主要介绍了爱斯基摩人在严寒的环境中怎样生活,怎样获得食物以及保暖御寒,人是片中的中心,人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最终以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而取胜。

纪录片的叙事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从改善叙事架构方面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纪录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我们的纪录片最近几年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在质与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也存在着缺点与不足,尤其在叙事架构方面。西方的纪录片起步比我们早很多年,在叙事方面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纪录片应该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吸收西方叙事结构的优势,找到更适合我国纪录片的叙事规律,使中国的纪录片早日在世界纪录片之中占据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叙事学中西纪录片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