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在云南

2015-07-25刘瑜澍

今日民族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云南民族

文 / 本刊记者 刘瑜澍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在云南

文 / 本刊记者 刘瑜澍

2014年12月18日的昆明,大雨滂沱,窗外阴郁的天气并没有影响会场内热火朝天的讨论气氛。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由省民族宗教委和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云南省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行政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全省16个州(市)民委(民宗局),滇中产业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的相关领导和51所学校的教师代表等18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云南省学校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良策。

组织全省民族团结教育教师和行政人员进行培训在云南并不鲜见,正如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杨谊群所说,“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我省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回顾云南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历程,会发现这句话并非言过其实。

省民族宗教委检查组在云南民族中学检查工作

风雨兼程推落实

在云南,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向来都是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

1999年,云南被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正式批准为“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试点省份,2001年,民族团结教育在云南的开展面已经覆盖了全省16个州市所属中小学。2004 年3月,全省召开了“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总结表彰会”,分别有64个先进集体、64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和奖励。

2006年,全省确立了434所中小学作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并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这种以示范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创。

2007年,由省民委牵头,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文明办众多专家历时两年编写的《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小学版)》经审定正式出版。教材中囊括了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的传统和历史。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2008年秋季学期该教材被免费提供给我省小学五年级学生使用。

2012年,云南专门成立了从省级到各州市,由教育部门牵头民族工作部门参与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当地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从当年春秋学期开始,全省中小学开始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2012年12月底,有600多人参加的全省民族团结教育行政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大会在昆明召开,确定了1221所示范学校,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2014年年初,省民族宗教委和省教育厅共同组织抽调16个州(市)教育和民族工作部门人员,成立了16个检查组,对全省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交叉检查,对近年来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一路走来,云南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由个别试点到全省铺开,由进学校到进课程,由编定教材到培训教师,逐步推进、层层落实,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云南民族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民族团结进学校

“云南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已经有15个年头。这项工作刚开始时全省只有434所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221所,包括了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时任省民族宗教委教科处处长沙云生是云南民族团结教育的先行者,他认为云南多年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成效显著。“现在,从省级层面到各州市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来自教育部门、民族工作部门和承担任务的具体学校,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让这项工作的落实更有成效。从开展机制看,云南做到了‘三优先’、‘三突出’、‘三创新’: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优先位置,优先保证课时,优先进行教师培训;突出课堂教学主渠道、突出示范作用、突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任务;课程建设创新、活动内容创新、开展活动创新。最让我们欣慰的是,这些年我们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逐渐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孩子们心中。”

风情万种的民族艺术节

耀眼的民族服饰,曼妙的民族乐曲,风情万种的民族舞蹈……乍看还以为是哪个少数民族歌舞团在演出,其实这是云南民族中学第15届“彩云现”艺术节现场。

云南民族中学的合唱团不仅在学校民族艺术节上有精彩的表演,还经常受邀到其它省市,甚至到美国进行演出

高一(4)班的瑶族舞蹈《瑶山们萨》刚刚在掌声中谢幕,高一(5)班的藏族舞蹈《扎西德勒》又在全场掀起了新的热潮,还在回味傣族姑娘跳孔雀舞时婀娜的身姿,佤族姑娘已经在台上和着音乐甩起了长发,精彩的节目引得台下的师生们或是哼着旋律一起舞动或是振臂叫好。现场的同学告诉我们,这次艺术节,来自全校23个非毕业班及民乐团、合唱团、学生文艺部、社团的同学们表演了自创、自编、自导的彝、壮、白等23个民族的特色舞蹈节目。据云南民族中学校长马永文介绍,云南民族中学每年4、5月份都要拿出一天时间举行“彩云现”艺术节,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15年。艺术节围绕“民族”和“艺术”两个关键词展开,并适当穿插民族知识抢答互动环节,目的是以这种学生们更感兴趣的方式,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了解民族文化的平台。

云南民族中学有33个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占到了60%。提到办学理念,马校长若有所思地说:“把‘民族’两个字拿掉,我们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一点区别都没有,我们的特色就是要抓民族团结教育、民族特色教育。”深入云南民族中学,你会发现民族文化的展示、民族团结思想的传达渗透了这个学校的方方面面。

学校每年会确定一个周或者一个月为民族团结进步周(月),期间利用校园网、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同时举办民族团结黑板报竞赛、专题讲座、征文活动。编印了《云南民族中学民族团结教育(民族理论常识)教学设计》,按照设计开展教学;每学年下学期选修课时间开设两节民族教育课,在高二年级进行民族理论常识教育,在初一年级进行民族政策常识教育;每年9月举办“迎国庆”歌咏比赛,要求每个班级分别唱一首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的歌曲;每年11月举办“红高原”民族运动会,设立民族体育项目,如爬杆、跳绳、踢毽子等项目 。

舞动欢乐的民族课间操

上午十点半,下课铃响起,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以下简称“石林民中”)的操场上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汇集到这里准备做课间操。音乐响起,只见学生们围成一个个圈,大家手拉手,随着乐声起劲儿地跳了起来,就像火把节上围着篝火热情起舞一样。他们跳的正是石林民中最具特色的民族团结大课间。

石林民中校长王强介绍:“在石林,撒尼人的三弦舞可以说是当地彝族人的一个标志,每逢火把节人们燃起篝火、点燃火把,围着篝火弹起大三弦载歌载舞,纵情高歌。学校从1997年就结合当地流传广泛的三弦舞编排了第一套民族课间操,现在学校共有四套课间操,一周五天课间操的活动内容里,至少有两天早上的课间操是跳撒尼三弦舞,老师学生都参与,都喜欢。十多年来,我们的学生把这套民族课间操带到其他学校、其他省市,吸引了很多学校来我们这学习,中央电视台还到我们学校做了专题拍摄。” 正在做操的张老师说:“现在中小学生只对流行的东西感兴趣,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越来越冷漠,学校将民族舞蹈融入课间操,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传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民族团结教育要‘在一起’,要从教学管理上让学生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所以我们实行了‘混合编班’,将占全校学生人数36.2%的少数民族学生打散,和汉族分在一个班,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增进了解。”王校长对我们讲起了石林民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理念。

“除了民族团结大课间,我们也结合当地撒尼文化,开展了许多特色活动,比如我们每年11月都有一个民族文化展示晚会,我们有自己的民族健身操队、民族合唱队、民族舞蹈队,让学生们在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把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传承下去。我们的学生毕业时有‘四个一’的要求,要会一首民族歌曲、一支民族舞蹈、一项民族体育运动、完成一门民族团结课程的学习。”

民族课间操

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的课题是《民族体育》,下面请这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来为我们讲讲云南民族体育的故事吧。”在老师鼓励的眼神中,几名同学拿着道具走上讲台,顺着精心准备的PPT开始为台下的同学讲起云南的民族体育。这一幕就出现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师大附小”)民族团结课的课堂上。

师大附小在五年级开设了民族团结课,每周保证一课时,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民族团结课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为什么你们那么喜欢这门课呀?面对记者的提问,孩子们炸开了锅:“杨老师每节课都制作了精美的PPT ,好用心啊!”“上了民族团结课,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杨老师给我们听的那些民族歌太好听了!”“只要我们表现好,杨老师就会奖励我们看视频。” “民族团结课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同学们交口称赞的杨老师就是师大附小民族团结课的专职老师杨莉。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

刺绣的小姑娘

说起自己成为民族团结专职老师的经历,杨老师觉得其实是缘分。她回忆道:“2010年暑假前夕,周校长郑重地告诉我,从下个学年开始,我的角色将从语文老师转变为民族团结老师。看我一脸惊愕,校长讲了三个理由。其一,云南是民族大省,作为云南一流的小学,我校民族团结课应该逐步实现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其二,民族团结教育是大队部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总辅导员亲自抓,才有力度,有实效;其三,总辅导员就是‘孩子王’,不能只教语文,只接触自己班的60个孩子,应该和更多的孩子交朋友。就这样,我与民族团结课结下了不解之缘。”承担起这项工作后,杨老师开始享受其中的过程,她介绍:“第一学期的前四节课,我带领孩子们分别从‘和谐的家园’、‘丰富的物产’、‘如画的风景’、‘灿烂的文化’四个方面来了解家乡云南,用25个课时来一一了解生活在云南的世居少数民族。最后,再从10个方面来开展专题探究。《民族常识》教材的内容则分散到每一节课,以孩子们的自学、汇报为主。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做了几十个PPT,图文并茂的课件,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每节课正式讲授之前,孩子们都会欣赏到一段时长约四分钟的《民族底片》,让他们对这节课将要了解的民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算是课前的热身。为了鼓励孩子们专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每节课我都预留最后五分钟给他们看视频。这些视频,有的让孩子们学习、了解民族文化,有的让孩子们感受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第一次走进教室,我就告诉孩子们我的课不考试,但是每节课都有评比,一学期结束,根据奖励的个数评定等级。为了期末得优,绝大多数孩子都很努力。29个课时的学习结束后,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专题探究课。我们会从 ‘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歌曲’等10个方面对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孩子们自由组合,自由选题,查阅资料,制作PPT,认真备课,最后登台讲课。”

无论是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是依靠课堂教学的设计,抑或是凭借课外活动的组织,云南各中小学校正结合自身特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思想播种在每位师生心间。

未来之路如何走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新形势下,如何总结经验,更好地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工作者们有了更多的思考。

思考一:民族团结教育重点区域是城市

“民族团结教育是要传达民族知识、宗教信仰,乃至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体框架。通过学习,让大家了解中华民族是个团结统一的整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谁都离不开谁,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省教育厅民教处处长徐忠祥见证了民族团结教育在云南一路走来的历程,他告诉记者:“2009年后,中央强调要从国家政治的高度来理解民族团结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培养起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感情,而不是狭隘的民族情绪和民族意识。许多地方对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解有偏差,他们认为民族团结教育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事情。我认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点区域是城市,是汉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城市中,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更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刻认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让各民族间增进包容、增进交流,如果你讲你的民族,我讲我的民族,那民族间的隔阂反而会越来越深。因此,民族团结教育不应紧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思考二:民族团结教育要结合省情校情

“应该结合云南省多民族的省情,不同学校结合所在区域环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当地教育、教学资源,以黑板报、课间操、民族节庆等形式开展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民族团结教育、在生活中有民族团结教育,反而更容易实现教育目的。”沙云生处长讲起自己从事民族团结教育多年的心得。

据沙云生处长介绍,云南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著称,这得益于校本资源的充分开发。师大附小、师大附中、民族中学这类学校因地处省会中心城市,他们把云南各地带有民族色彩和民族文化的东西作为开展活动的突破点。西双版纳、德宏、大理、楚雄等地,就以“泼水节”“胞波节”“三月街”“火把节”等地方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适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而怒江州民族中专与怒江州体育局、怒江州民宗委共同合作,建立了“射弩”民族体育训练基地。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是确保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沙云生处长告诉记者说,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吸引眼球、动感强的东西感兴趣,所以老师广泛运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高中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像师大附中就结合学生聪明、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引导他们做一些具有初步研究性质的小课题;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就更不一样了,云南民族大学就专门开展了“云岭大讲堂”,宣讲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

思考三:民族团结教育要有师资保障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关键是管理人员要做事,要有专门的老师具体抓。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师队伍和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全面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取得新实效的重要保障。”这是多方人士的一致看法。

云南省从2009年就开始组织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行政人员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2013年以来,昆明、丽江、曲靖、昭通、迪庆、怒江、大理、楚雄、西双版纳等州市先后召开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会议暨教育行政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会议,各类中小学校以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为骨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一线教师作为具体的传播者、指导者、落实者,他们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只有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民族团结观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徐忠祥处长认为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我们原来开展工作都是靠自己摸索,培训让我们领会了最新的民族团结精神,也给了我们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知道其他学校是怎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有哪些好的办法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大理州民族中学副校长董丽琼参加全省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行政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后觉得收获很大。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杨泽泉参加完培训后很有感触地说:“我觉得今后的培训方式还可以拓宽,不仅有理论培训还应有一些实践参观,比如到昆明周边做得好的学校看一下,给大家一些切身体会。参会的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怎么把他们的特色深入挖掘并拿出来分享,成为云南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资源,对增强民族团结教育会有更大的好处。”

学习织布

思考四:民族团结教育是大合唱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曲大合唱,应该让学生、老师、家长、管理者、社会力量都参与其中,辐射到各个领域,大家一起关注这项工作。”在采访结束时,沙云生处长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希望。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一直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阵地。如何让家长和社会力量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云南一直在探索。

早在2002年,云南省就在《云南日报》、《今日民族》、《云南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开展过“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征文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在省民委的主导下,今日民族杂志社创办了专门为加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服务的《今日民族·中小学版》,杂志内容以普及民族知识、宣传民族文化、解读民族政策为主。2014年,《今日民族·中小学版》的发行范围已经覆盖了1221所省定民族团结示范学校,9月,杂志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民族团结教育征文活动”。媒体的参与为民族团结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增强了社会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吸引家长参与,无疑可以扩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云南师大附小通过给学生布置更具探索性、延伸性的民族团结课作业,让学生带动家长一起完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不仅可以指导孩子,更好地认识民族团结相关问题,也促使家长自己不断学习、思考,最终完成民族团结的自我教育。家长方先生说:“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有帮助。从大的方面说,民族团结教育帮孩子们建构了一个正确的民族观、世界观,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他们要自己查阅资料、制作PPT课件、写发言提纲、上台讲课,增强了他们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作为家长,能做的可能是生活中多给孩子灌输各民族之间不分彼此的思想,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带着孩子多走走看看,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

“新形势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采访中,省民族宗教委杨谊群副主任再三强调,这意味着此项工作在云南将获得政府更多的重视与支持。我们有理由期待,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将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力量。

(本文图片由省民族宗教委教科处及多所学校提供,特此鸣谢!)

(责任编辑 王菁 刘瑜澍)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云南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族团结之歌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