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定曲阳吹歌的传承与发展
2015-07-25周丽丽
周丽丽
(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论保定曲阳吹歌的传承与发展
周丽丽
(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吹歌是我国传统的吹打乐合奏形式,在河北地区广为流传。曲阳吹歌起源于明朝,是在人们口传心授的形式下不断流传的。曲阳吹歌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从音乐表达到艺术风格再到其他音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次,经过时间的积淀,曲阳吹歌也具有了非常高的社会价值。
曲阳吹歌;传承;发展
一、曲阳吹歌的源起
东汉开始,曲阳县内建了多座寺庙和道观,在寺庙中传播教义,在传播教义的同时配上简单的打击乐伴奏。渐渐人们在不断接受宗教的教义的同时也开始接触了其中使用的音乐,这就是最早的音乐形式,称为“西乐会”。明朝时,人们把这种简单的敲击节奏换成了特定的曲调,形成了吹歌的雏形。清代时,吹歌艺术蓬勃发展,成为传统民间艺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节目。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民间吹歌艺人还和“东风剧社”一同交流学习,共同对吹歌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整理,使吹歌艺术取得了更大的发展。1949年后,我国的经济和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业余文化生活,这为吹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曲阳吹歌也呈现出了繁荣景象。
二、曲阳吹歌的乐器使用及传承方式
曲阳吹歌的乐队所使用的乐器有管子、唢呐、笙、云锣,龙头琴等。
我国传统的吹歌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而且还有着传男不传女的规定。因此,入会拜师是学习吹歌的第一步。学生要演奏的乐曲都是通过模仿老师而来的。
曲阳吹歌主要使用工尺谱来记谱,但是从严格记谱法上讲,他们所使用的并不是真正的工尺谱。老一辈艺人根本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素质方面的教育,他们只不过是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总结出这种记谱方法,他们以为演唱工尺谱上的“字”,就是工尺谱。在传唱过程中,有些会写字的人将其用“上、尺、工、凡、五、六、一”这几个工尺谱里的字记录下来。
三、曲阳吹歌的流传地域及曲目
曲阳县的吹歌队一般都是以村为单位,如位于灵山镇的灵山村、朱家峪村、南镇村、庞家洼村、野北村、辉岭村、南家庄村,党城乡的党城村、城南村,齐村乡的南雅握村、北雅握村、郎家庄乡,范家庄乡等地区。
据了解统计,流传在曲阳的吹歌演奏曲目大概还有70余首。其中,僧、道宗教音乐共有30多首,有《千声佛》《朝天子》《大走马》《小走马》等。民间流传的音乐和歌曲差不多也有40几首,有河北最著名的《大放驴》《小放驴》《踩破街》《反踩破街》等。
四、曲阳吹歌的艺术特点及价值
曲阳吹歌的乐曲结构可分为单曲和套曲。单曲比较简单,就是整首曲子只出现一个曲牌。套曲,顾名思义就是一首乐曲由多个曲牌组合在一起构成。
从曲式结构上分析,曲阳吹歌中的乐曲大多使用的都是变奏体和连缀体。同一曲调根据所使用的情境和表达情感的不同在旋律和演奏技巧上会加以变化,这是根据我国民间音乐中一曲多变、一曲多用的原则形成的,这与我们现在经常演唱的声乐歌曲中的分解歌很相似。曲阳吹歌的很多曲目都是根据这一原则创作的,如《小二番》、《抬花轿》等。曲阳吹歌的乐曲中使用的变奏法主要有严格变奏、板式变奏、移调指法三种。
曲阳吹歌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曲阳吹歌艺人不但常年为村民庆祝生日、孩子升学、开业庆典等场合演出,还会参加一年一度的大型花会表演、文艺演出、艺术展演等活动。曲阳吹歌为曲阳县人民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还进一步推动了曲阳县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五、曲阳吹歌传承的代表人物
杨献厂,1958年生人。曲阳吹歌的第五代传承人,18岁开始学习传统吹歌唢呐、管子的演奏技巧。1992年杨献厂开设了第一期吹歌培训班,随后又陆陆续续开设了多期吹歌培训班课程,经他培训的学员已有近千余人,参加各种演出近40余次,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1]齐易.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3]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曲阳县志编纂委员会.曲阳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王苗青,张自儒,王月霄.河北省曲阳吹歌现状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J6
A
1007-0125(2015)06-0082-01
周丽丽(1992-),女,满族,现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硕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