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现状分析

2015-07-24周步遥雷金蓉

地理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体验性教材活动

周步遥 雷金蓉

摘要: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取得一定成就。本文对广东地质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活动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从结果中分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现状

地理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获取地理知识,从而获得地理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地质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地理》教材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地理活动,实施效果值得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南充市所使用的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广东地质版(2013年7月第2版)中的活动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开展活动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措施。

一、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的特点

1.类型功能多样化,导教导学情景化

本文参照尹燕立总结的中学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1],以及张晓芹总结的活动系统分类体系[2],结合广东地质版活动系统内容,将八年级上册活动分为三类:认知性活动、操作性活动、综合体验性活动,其中认知性活动占70%,操作性活动占24%,体验性活动占6%,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活动具有多样性,活动功能也因此多样化。这使单一的讲解—接受式变为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需要问题及生产生活现象等营造情境,且需要学生的参与,因此本教材的活动系统能促进师生互动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的形成。

2.活动与正文互补,巩固与教学并存

部分活动置于知识点之后用于巩固知识,但更多是穿插于课文系统之中。部分知识由学生探究和思考完成活动得出,用于补充正文进行教学,教材因此也增强自身探究性和实践性。且学生沿一定思维在思考中进行整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能力提升,体现情感培养

活动系统内容重视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读图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图表类活动(约占41%)及问题分析类活动(约占23%)共占总活动的6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约占总活动的12%。在所有活动中都体现情感培养,尤其在综合体验性活动中更为明显。

二、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的现状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充市11所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及相应的地理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生共发放1 093份问卷,实际回收1 082份,有效问卷为979份,有效率为90.48%。对教师发放25份,回收与有效问卷均为25份。

1.对地理教学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显示,仅20%的学校和96%的地理教师重视地理教学。多数学生认为地理学习重要,73%的学生认为地理重要,1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仅10%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学校、教师、学生对地理重视程度各不相同,绝大部分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学,大部分学生重视地理学习,多数地理教师重视地理教学。

2.活动实施频繁且效果一般

在地理活动实施中,教师经常实施活动占36%,有时实施活动占48%,偶尔和很少实施活动分别占12%和4%。由此可见,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实施较频繁。教师实施活动的题材大部分源于教材,自主设计地理活动较少。活动实施效果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很好、一般和不理想分别为24%、68%和8%,而学生认为很好、一般和不理想分别为39%、54%和7%。由此说明,实施效果总体一般,但学生比教师对活动效果更满意,说明学生易于接受开展活动。

3.活动实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期望

调查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和体验性活动,而实施最多的是认知性活动,说明实施最多的活动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在实施活动过程中,认知性活动多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基本能满足学生期望,非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基本满足学生期望,这两类活动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生期望基本一致。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几乎不开展,但学生希望开展此类活动,体验性活动多采用观看视频和讲述的方式,而学生最期望的是真实体验,其次是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此类活动,因此,学生更乐意参与活动并亲身体验活动。

4.活动系统功能基本体现

活动系统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引导教师情景教学,转变授课方式,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调查显示,68%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76%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对教师授课方式影响较大,48%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能经常引导情景教学,94%的学生认为活动对自身学习方式转变影响较大。因此,活动系统功能基本能得到体现。

三、地理教材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

1.分析课标不深入

教师上课效果跟其对教材加工程度及对课标的研读深度有关。40%的教师只对教材活动略微加工,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价值,不能使用各种可激发学生兴趣的资源,易照本宣科,只图完成教学任务。60%的教师会对教材活动充分加工,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心理特征、学校资源及环境、教材实施难易度等因素设计地理活动实施过程。但教师分析课标不深入,易局限于教材,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活动。

2.实施活动与学生兴趣不匹配

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和体验性活动,但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几乎不实施,体验类活动很少真实体验。其原因主要是:课时太少;活动设计缺乏必要材料,活动可操作性低,硬件设施不允许,课堂纪律难控制;安全因素与学校不重视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因此,教师实施最多的是认知性活动,由于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所以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3.课外活动开展少

由于各学校有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和教师担忧安全问题,不愿意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因此,导致活动不开展最主要原因是安全因素,学校不重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甚至持否定态度。其次是地理课时少,三是与考试无关及难度太高。然而,五谷不分的学生大有人在,生活常识严重缺乏,所以带学生进行野外实践并了解自身生活的环境非常重要。

四、地理教材活动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应投入资金建立地理实践考察基地,增添地理实验器材,设置地理兴趣课堂,增加地理课时。学校应以长远发展为目的实施教育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开展地理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自上而下地建立地理实践成果评估体系,学生与指导教师均参与评比,将地理活动开展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定结合,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2.强化素质,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除掌握过硬的地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其它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运用地图、图表、数据的技能,具备地理考察、调查、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分析方法。此外,需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制作课件及电子挂图,运用google earth遥感图像讲授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将GIS技术运用于中国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的教学中。

3.研透课标, 灵活安排活动

教师设计活动时需对课标及教材进行研读,根据课标要求及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或重新设计活动。例如,“土地资源”一节安排学生搜集资料的活动,教师可灵活地将“搜集资料”改为“读图表分析”,教师准备图表资料,引导学生读图读表思考,训练其分析问题的思维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耗时性活动,教师可设计颇具价值且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灵活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如地理小报、班级小规模调查等。对于野外考察、调查研究,由于考虑到安全及时间因素,教师可分批带领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周末到野外进行考察和调查,这样的活动有针对性且效果更好。

4.合理设计,提高参与积极性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因此讨论法成为地理活动常见的教学方法,应用最广泛的讨论方式为问题式讨论[3]。初中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常对新奇有趣的教学材料感兴趣,故教师应选择新奇的主题,如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地理现象、微小但充满大学问的地理问题等。设计问题时,应设计具启发性及方法渗透与逻辑追问的递进式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并延长问题链,引发学生多向深入地长链条思考,问题解决后有反思也能向其它方面发散。教师需提前设计好引导方式而不是直接由学生的答案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尹燕立.高一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内容、功能与教学方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 张晓芹. 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系统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体验性教材活动
从观察生活到更好地生活——小学语文体验性作业生活化设计研究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