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回报您 我的父亲母亲
2015-07-24吕慧芝
吕慧芝
母亲是朴实的农村妇女,率性本真、吃苦耐劳。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忙忙碌碌的;父亲是深沉的、有思想的,对女儿的爱,永远都放在心里,并落实到行动上。
母亲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十里八乡来说媒的不少,包括单位上的。母亲最终听从了父母的意见,选择了当时在代课的父亲。因为外公外婆是从饿肚子的年代过来的,父亲所在的地方红土坡村又是有名的产米村,外公外婆说: “这里苦得到吃的。”再说,父亲当时在代课,在他们的眼里是有文化的。
母亲嫁给父亲后,勤俭持家,照顾着年迈的奶奶,家里家外的事情,父亲是基本不用操心的。可以说,母亲是嘴有一张、手有一双,在家能够做出可口的饭菜,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在外是劳动的好手,在那个苦公分的年代,母亲总能苦到很多公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母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使家里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好,盖起了大白瓦房。
我有个大姐,人见人爱,从出生就非常喜欢水,有时候不高兴了就哭闹,但只要看见水,就会马上停止哭泣。3岁多的时候,有一天,父亲上课回来,就领着她玩,后来家里来人,就被另一个人领着玩去了,玩着玩着,当母亲做活计回来找孩子才发现孩子不见了。这个以为那个领着,那个以为这个领着,到最后是在1米多深的水井里找到的,找到的时候,大姐已经停止了呼吸,母亲当场昏倒。从那以后,母亲就落下了个病根,只要听到有什么响动,心就发慌,胆子也变小了。每到7月半的时候,母亲都不会忘了要给大姐烧上几张钱纸,只希望大姐在天堂能够无忧无虑。
后来有了我现在的姐姐和我,母亲是多么迫切地希望我们多读书,成人成才。记得母亲说过,只要我和姐姐努力学习,她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读书。小的时候,姐姐不喜欢读书,跟着村里的姑娘放牛砍柴、赶街串寨,伤透了父母的心。还好我比较喜欢读书,早上再懒,只要听到母亲说“要起床去读书了”,就会一骨碌翻爬起来,背着书包去上学,这在无形当中又给了父母一些慰藉。因为我读书读得比较早,等到我念3年级的时候,姐姐也就和我在一个班读书了。有一天,因为姐姐不专心听讲,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再也不愿意去上学了,任凭父母如何劝说也无济于事。就这样,姐姐小小年纪就回家放牛了。父亲因为代课工资低,难以维持生计,又到了食品组,然后又到了村公所。如果父亲继续代课的话,现在也早转正了,因为和他一起代课的都转了。据说父亲读书的时候成绩很优异,差点被保送去上大学,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最终没能去成,成了一生的遗憾。父亲烟瘾很大,有时还会酗酒。母亲最讨厌酒味,只要父亲喝酒,母亲都会唠叨。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也越来越更加深刻地理解父亲。其实,父亲抽的不是烟,是烦闷;父亲喝的不是酒,只是为了喝醉之后可以暂时遗忘现实的不如意。
虽然姐姐为家里分担了一些劳力,但母亲觉得姐姐这么小就不念书了,很是可惜。于是,在我读五年级的时候,父母终于做通了姐姐的思想工作,重返校园。由于当时奶奶已是80多岁的高龄,又裹着小脚,需要人照顾,家里仅凭母亲一个人的话,根本忙不过来,父亲就直接回家照顾老母亲,帮助母亲做农活。
父母辛勤的劳作,供我和姐姐念书。2000年9月,我从楚雄师院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姐姐从楚雄卫校毕业,也参加了工作。
按理说,我和姐姐都工作了,父母不用那么辛苦了,可他们依旧勤俭,依旧为子女操劳。是啊,在父母眼里,我们即使做了父母也永远还是孩子。现在,我女儿上幼儿园了,从小时候开始,一直是母亲在细心地照料,同时也照顾我。因为有母亲在,家里的地板,从来都是干净的;因为有母亲在,家里的桌椅,从来都是亮堂的;因为有母亲在,可爱女儿的饭菜,从来都是美味可口的;因为有母亲在,家里总有一盏灯在为我点亮着。
岁月不饶人,我们长大了,父母却一天天老了。父母为了子女的成长,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们拿什么回报?在爱的天平上,是否我们应该多抽点时间陪陪父母?多把给孩子的爱给父母一些?常回家看看?
我拿什么感谢您?我的父亲母亲!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我,除了奋斗,别无选择!除了孝敬,别无它法!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愿天下的父母都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