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帆布鞋:如何改变世界
2015-07-24山宗
山宗
一双鞋,不过是减轻脚底和地面过度摩擦的步行工具。再近一步,是美化足部的必需服饰,之后进而衍生出人权、阶级、形象等寓意。
不过,并不怎么耐看的TOMS帆布鞋给予鞋履一个新的定义——慈善。
世上本没有鞋,走的路多了便也有了鞋子
TOMS的创立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噱头,而是因为没有鞋子可穿。
19岁时的布雷克·麦考斯基并不是一个“听话”好好上大学的男生,从连锁洗衣店、户外广告到电视真人秀节目频道,他不安分地尝试着每一种看起来“有可能”的职业。2006年,任性的他决定放下一切工作,前往阿根廷的一个村落专职游玩。那一年,他已经到了在中国会被逼婚的29岁。
本着调整状态、放松自己的心态,布雷克在阿根廷学会了跳探戈、参与全民运动打马球,当然还穿上了阿根廷的国民鞋——一种名为“懒人鞋(alpargata)”的帆布轻便鞋。
这种鞋子的底部用茅草编织而成,最早是由西班牙农夫们手工编织。因为轻便又别致,后来渐渐流传到了南美洲。“从马球玩家、农夫到学生,从城市、农场到夜店,几乎每个人脚上都有这么一双。”布雷克顿时发现了商机:这种懒人鞋说不定能吸引美国市场。“不过当时我的脑袋里已经装满太多半成形的方案,我决定先将这个主意搁置。何况我是来度假,不是来工作的。”
不过一切都好像有定数一般,旅程行将结束之时,布雷克在咖啡馆偶遇了一位来自美国的义工——一个正与同伴推广捐赠鞋子活动的女子。她告诉布雷克,即便像在阿根廷这样发展不错的国家,依然有很多穿不起鞋的孩子存在,由于双脚缺少保护,严重影响孩子对传染病的免疫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讽刺的是,他们的慈善组织只能依赖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即便获捐的鞋子数量够多,也常发生尺码不合的情况。换句话说,即便有了鞋,很多孩子穿着不合适,依然得打赤脚。”
布雷克找到了人生又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自创鞋类慈善事业。
慈善,意味着来自社会各方的捐助和援手,“尽管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但终有一天会弹尽粮绝”。布雷克意识到,孩子们需要的不是陌生人偶尔的施舍,而是持续、可靠的鞋子来源。于是,他开始在自己熟悉的商业领域里寻求解方,最终想出了“今天卖一双鞋,明天就捐一双鞋”的妙计。
“确定这个概念后,我几乎马上就帮新公司想好了名字:TOMS,即 Tomorrow's Shoes,踏上美好明日之鞋。”布雷克找到自己的马球教练充当翻译,在当地找鞋匠进行合作,生产了第一批“外形似懒人鞋,专门为美国市场制造的鞋子。” 数十天后,他带着这250双鞋子回到洛杉矶,全新的商业模式“买一捐一(One for One)”就此展开。
盈利的慈善事业:
卖一双,捐一双
回到洛杉矶后,布雷克拜访了当地一些鞋店,“One for One”的新颖模式及慈善意图使他获得了一些订单。而更多的商机来自《洛杉矶时报》时尚版的头条报道。
见报当天上午,网站就涌入了900份订单,到下班时,这个数字已经涨到2200份。当时,布雷克的存货仅有160双,他只能回到阿根廷,请鞋匠赶制了4000双新鞋。仅仅四个月,TOMS就卖出了一万多双鞋,布雷克也信守承诺,回到阿根廷开始了第一次捐赠之旅。
“我创办TOMS时,别人都以为我脑子有问题。经验老到的鞋类专家认为我们的商业模式无法长久,经不起考验,因为把营利事业和社会使命绑在一块,只会把事情搞得太复杂。但TOMS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创造了新的模式。我们的企业使命里含有奉献的成分,因此我们制造的鞋子不再只是一件产品,而是某个故事,某项使命,是任何人都能参与的慈善运动。”
在布雷克看来,“故事”比“事实”更能引起共鸣。
2006年,他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时碰到一位穿着 TOMS 懒人鞋的女士。那时TOMS正在创业初期,除了朋友与同事,布雷克从未见过任何人穿TOMS的鞋子,他压抑着兴奋的心情上前搭讪:“我很喜欢你这双鞋。”那位女士兴奋地将他拉到一边,和他讲了TOMS创立以及“One for One”的故事。“最后我告诉她我就是布雷克,并给了她一个拥抱。登机后我一直在想,她到底对多少人说过这个故事,影响了多少人?要是有几万,甚至几十万 人都穿上我们的鞋,结果又会怎样?”
布雷克也意识到讲故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诉说TOMS故事的人,除了我们员工,还有顾客。他们不止告诉别人我买了双舒服的好鞋,还喜欢提到我们的故事和使命。顾客成为支持者,他们相信你的所作所为,也会被故事打动而拥护你,并渴望成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要知道,顾客和员工总是来来去去,变化很快,支持者才是永伴左右的人。”
“One for One”还有一个远胜于其他慈善机构的好处:直观易懂。
“比如许多品牌会说,产品销售的部分盈利会捐赠给某某机构。到底捐出的是5块钱,5%的销售额还是5%的税前利润,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个没底的数字游戏。而卖一双捐一双,TOMS承诺得清清楚楚,消费者监督起来也明明白白。”
从眼镜到咖啡:
一双鞋引发的慈善风暴
你有没有尝试过像自己的祖先一样,赤足行走?这里所说的可不是筛过的金色沙滩,也不是精心打理的细密草坪,而是阳光暴晒下的高温柏油马路、零下十摄氏度冻结的湿滑冰面、随时会踩到树枝和碎石渣甚至钉子的山路。
“在中国、在世界的许多偏僻贫困的角落,有很多年幼的孩子就是这样赤足长大,他们的年纪如此稚嫩,双足却饱经风霜,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你无法想象他们曾走过的每一步经历了多少痛楚。”2008年,美国加州的大学生们发起“One Day Without Shoes(赤足一天)”活动,旨在唤起人们对于没有鞋穿的孩子的关注。
这也吸引了布雷克。他将“赤足一天”作为每年一次的品牌活动,极尽全力扩散慈善公益理念。
今年5月初,这一活动首度来到中国,并第一次被大规模推广到全球社交媒体上。在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上,甚至是中国的新浪微博、微信、蘑菇街等,消费者只需发布自己的赤足照片并标注话题#withoutshoes#,TOMS就将捐赠一双鞋给有需要的孩子。布雷克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完全不需要付出金钱,就可以完成捐赠善举的前所未有的活动。“能够把全世界的人联系到一起,真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除了与各大知名基金会、慈善机构合作外,他还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招募群众加入到之后的TOMS捐赠之旅。“我们的同行者有80岁的老奶奶,也有18岁的大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将参加活动的照片放到社交媒体上,帮助我们得到更多人的信任。”
现在,TOMS将“One for One”的模式延伸到了眼镜和咖啡行业,不仅推出了TOMS时尚墨镜,也开始在各大店铺内出售咖啡豆。顾客每买一副墨镜,TOMS就为贫困地区的人提供免费视力矫正、处方眼镜或是眼科手术。去年开始,TOMS更是承诺每卖一包TOMS烘焙咖啡,将向有需要的人提供140升净水。迄今,TOMS已捐出超过3800多万双鞋,在13个国家帮助25万人重见光明。布雷克表示未来也会将墨镜与咖啡豆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这些都很有意义,能帮助更多的人,让我很兴奋。”布雷克说,“有人问我在TOMS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其实我的目标一直在变。最初是想通过营利事业解决孩子没鞋穿的问题,现在我会说,我的目标是影响别人走向世界,发挥正面影响力。我最欣赏甘地的一句名言:‘你是世界的一份子,要想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不管是营利事业还是非营利组织,我相信每个人在有生之年,都有能力把世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