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分析的研究

2015-07-24刘元刚熊刚胡启迪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层次分析法教学效果

刘元刚 熊刚 胡启迪

摘要:为了适应岗位需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灵活多变,因此教学效果也难以合理的评价。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新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来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式较为客观,全面,对专业建设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教学效果;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4-0129-02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job requiremen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et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s is flexible, so the teaching effect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reasonablely. In this paper, we used AHP for structuring new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to evaluate teaching effects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way is more objective and all-sided,it is better significative for professional building

Key words:AHP; teaching effect; professional building

随着社会的不断地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工作中,岗位需求也日益变化,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一线岗位人才的主要学校,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也在不断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减掉一些应用较少,知识需求不多的课程,增加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课程,课程的调整会相应的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就业质量的好坏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到学校专业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高低。

课程教学效果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也体现了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教学效果全面客观的评价可以了解教学效果、水平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节教学偏差和课程设置,为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提供方向和依据。

目前课程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由学生考试成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课程的兴趣、知识体系与岗位的对接能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等来衡量整个课程的设置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从整个体系来讲,这个课程评价体系是比较完善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评价结果不客观、偏差大、随意性大、不够全面等问题。

所以,将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引入到课程教学评价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高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中,推动课程设置和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

1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教育专家从教育评价的模式出发来确定评价内容。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就整个专业建设而言,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的设置对整个教学和就业的影响,本文参考相关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新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如表1。

2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及步骤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专家T.L.Saaty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就是把繁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因素,又将这些元素按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组最终形成层次结构,然后再通过两两对比的方式确定层次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最后根据最终决策主体的判断,明确各个方案的权重大小[1-3]。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

2)建立评价指标因素比较标度

两个因素相比,一个比另外一个重要性的程度,一般地,本文引入了1到9来表示这种不确定描述,如表2所示。

3)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相对尺度把各个因素两两比较,减少不同不同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最终确定各个因素之间的权重。

4)层次单排序:所谓层次单排序是指,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各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

5)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所谓一致性是指判断思维的逻辑一致性。

6)层次总排序:确定某层所有因素对于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过程。

这一过程是从最高层到最底层依次进行的。对于最高层而言,其层次单排序的结果也就是总排序的结果。

层次分析法计算简便,结果明确,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能解决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便于决策者掌握。

3 基于AHP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1)建立问题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采用表2的判断标准和表1中对应的方案,矩阵如下表:一共有五个矩阵,在目标层A下对b1,b2,b3,b4构造判断矩阵,分别在b1,b2,b3,b4下对A1,A2,A3,A4构造判断矩阵。如表3。

从目标层A下的判断矩阵权重向量可以看出,课程设置权重最大,其次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最后使成绩测试,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因此课程设置和专业发展需要紧跟社会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对教学效果和就业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相对较低,因此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走进课堂认真听讲显得很重要,不能像传统的本科院校教学一样,这也与计算所得结果一致。从方案层的权重向量和方案层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中也可以看出类似的结果。

4 结语

本文构建基于AHP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的结构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步骤进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较为模糊的评价内容变成精确的数字方式处理,从而得到较为科学、客观的量化结果,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质量都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曾松伟,吴达胜,胡海根,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改革[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10):89-94.

[2] 辛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职类精品课程预估模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5):78-80,94.

[3] 於实.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29(6):369-372.

[4] 曾寿金,叶建华,陈丙三,等.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工程实践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11:184-186.

[5] 张芝花.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1):54-55.

[6] 战春梅,赵则海,崔百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肇庆学院学报,2014,35(2):40-43.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层次分析法教学效果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