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系统随堂案例设计
2015-07-24张巍娜白彦辉
张巍娜 白彦辉
摘要:分析了学院开设Oracle数据库系统课程以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阐述了课题组为解决这些问题在设计随堂案例时采用的原则、思路,并以一个案例的部分详细内容加以说明,该套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效果。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随堂案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4-0016-02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赤峰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创建的特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课程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蓝本,结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应社会在数据库方面的主流需要而设置。赤峰学院自2000年开始开设数据库方面的课程,是内蒙地区较早开设这一课程的学校之一,当时分为“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两门课程,分别在两个学期完成,从2010年开始,将两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自2013年起改为“Oracle数据库系统”,对于“Oracle数据库系统”课程到目前为止已有三个年级,总计315人学习过本门课程。
“Oracle数据库系统”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和卸载;SQL查询基础;Oracle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及函数的使用;Oracle数据库中的复杂查询。DML语句及事务控制;DDL语句及数据库对象;数据库设计的理念及实现;Oracle数据库主要管理工具的使用;PL/SQL的开发。因在本门课程之前,学生没有学习过其他数据库方面的前序课程,所以,本门课要着重培养学生数据库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能够进行SQL语句查询,能够实现简单编程。教学内容中以SQL查询为教学重点内容,以复杂查询和数据库设计为教学难点。
1 存在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两个普遍且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很多学生眼高手低,在听课的过程中,感觉能跟上老师思路,课堂反应良好,但真正自己动手写查询语句时却又错误百出;另一方面,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采用的广播软件机房上课的授课形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及时练习强化、实践操作,但如果教师讲授时间偏长,学生一直面对的是冰冷的电脑屏幕,即使屏幕上有各种频繁的变化,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出现这两方面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一方面学生知识点掌握不够准确、牢固,训练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设计题目难度、数量适当的随堂案例,训练强度既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随堂完成,达到训练目的,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有基础题目,有提高训练;解决第二个突出矛盾就要求教师的连续讲授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讲授完毕立即的给予及时随堂案例训练,案例题目既要与教材案例相似和匹配,使学生容易上手,能够完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例题使学生失去兴趣,失去挑战的乐趣,同时随堂案例的设计还要兼顾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2 解决方案
课题组基于对教学过程中突出问题的深刻分析,认为随堂案例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是圆满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一步。
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授课形式的特点以及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课题组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特别是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随堂案例,并为本套案例配备了相应的第二课堂练习题目。本套随堂案例特别注重遵循人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案例设计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的参与由少到多,而让教师的主导和控制由多到少,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本套案例几经修改完善,已经应用到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案例。随着教学过程的递进,本套随堂案例仍在不断调整完善中。
3 案例设计原则
课题组依照每章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特点,按照课程进度为每节课都精心设计了随堂案例,案例设计原则如下:每堂课的案例都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教材例题简单变形,主要针对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复习巩固;第二类为教材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题目,这类题目学生既能从教材例题上找到解决思路,又却不能直接生搬硬套教材例题来解决;第三类为提高型题目,这类题目脱离了教材例题的基本形式内容,更接近与工作中的实战,针对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需求进行设计,真正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蓝本。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题组对所有的随堂案例都制作了与之相应的详细的“分析及解答”,特别是对于有多种解法的练习题目,在“分析解答”中对各种方法都做了详尽的描述和细致的对比。这些“分析解答”每次在课堂讲解完成之后下发给学生,以便学生课后巩固复习,学生普遍评价这些“分析解答”详尽、细致、清晰、易懂对学习的帮助很大。
此外,与本套随堂案例相配合的还有丰富的第二课堂练习题目,这些练习题目与随堂案例中的第三类提高型题目一样,同属于实战型题目,贴近生活和工作实际,是第三类型题目的进一步强化,使学生们在课后获得了再一次的实战训练和能力提高。
4 案例设计实例
现以案例“SQL查询综合应用”为例,介绍案例设计的具体细节。
4.1案例素材
本案例素材采用的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学生选课系统,给出了数据库中涉及到的三张数据表。
4.2题目设计及分析解答
本案例中共设计了10个小任务,任务设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任务之间既有联系又侧重考查、训练不同的知识技能,同时每个任务配都有1-3个相应的思考题。
本文以第1个任务为例加以介绍,题目要求如下:
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02的学生学号与成绩。
思考题: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02的学生学号,姓名与成绩。
【分析与解答】
实现此类查询语句常用的方法有:方法一(连接查询):可先在s和sc两表连接成的一张表中选择课程号为C02的记录,然后再选择出学生学号和成绩。由于SELECT语句中FROM后面的表只能进行笛卡儿积运算,因此,必须在WHERE后加上这几个表的连接条件。方法二(相关子查询):思路如下,① 在表sc中检索出学习C02课程的学生学号与成绩;② 在表s中检索出与外层查询的当前记录中学号对应的学生姓名。
5 结束语
课题组对“Oracle数据库系统”全部10章内容总共设计了103套随堂案例基本任务,3套综合任务,5个阶段性测试。这些随堂案例任务改善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保证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采用随堂案例进行教学,对改革前后两届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及格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平均分也提高了4分。通过学生座谈会和调查问卷中,学生也普遍反映,采用此类教学方法,每堂课都非常的充实,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压力也减轻了,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对未来参加工作也更加有信心。
参考文献:
[1] 萨师煊, 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安博职教集团. Oracle数据库系统[M]. 北京: 电子工业版社, 2012.
[3] 黄凤艳.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现[J]. 赤峰学院学报, 2012(6):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