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活动教学建议(鲁教版)
2015-07-24张佳桐
张佳桐
对于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中“大气受热过程”这一知识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主题,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这部分知识内容抽象,虽然与生活紧密相连,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在短时间内不能将抽象的大气知识与身边的地理现象联系起来,故而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较大难度。为合理设计本节课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特别是运用图表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想象力,本节课活动设计主要流程如图1。
建议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本节内容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设计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的导入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信进入大气部分学习至关重要。导入活动设计可选择以下几种形式。
观察设问式:选取暑假期间有代表性的旅游风景照片,尤其可以选择与所在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一组图片,寻找切入点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质疑,引出学习课题。如选取青藏高原的风景照片,设计“为什么这里的太阳辐射这么强”或“为什么到这里旅游的人们脸上都蒙着防晒布巾”等学生似乎很熟悉却又不能精确作答的问题。
推论原理式:选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素材(图片、文字资料),直接设计问题“全球变暖的原理是什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欠缺进入授课过程。
实验探索式: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设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探索全球变暖的原理和机制。
反思评价:第一种导入可依据学生情况选取不同方式实施;第二种导入理性、直接,可快速进入新课,针对学生的欠缺进行新课学习,有效性强;第三种导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理性思维及跨学科思维要求也高,需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实验。
建议二:研究学情,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上,学生并没有学习大气原理的经验,直接读教材或读图对学生来说困难重重。本节课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案例及原理图基础上主动探究、质疑并归纳、应用,最终将新知识建构到原有知识体系中,使学生自主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能从该体系中提取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本节课课前自主学习活动可设计如下。
自主学习1:回顾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变化特征,思考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哪里?为什么?
自主学习2:利用网络了解“辐射”概念,想想生活中接触到的辐射有哪些?阅读教材第36~37页内容,找出含有“辐射” 的相关概念,并尝试理解概念。想想生活中的光、热都和哪些辐射有关?
反思评价:课前有无准备和准备恰当与否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笔者安排“前置性”学习要求,这利于学生从被动、封闭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分离出来,帮助学生进入主动、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能否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对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设计。自学设计1是复习旧知,设计2是阅读理解概念,看似简单,但都有与新课内容相关问题的预设,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表1是学生课前自学情况调查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完成课前自学内容,达到较高自学成效。
建议三:剖析难点,合作探究
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可依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循环上升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1:小组讨论交流课前自学内容,分别选派代表上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小结。
合作学习2:比比看,谁的削弱作用更强?①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②晴朗的白天和阴雨的白天。
合作学习3:解释下列漫画(图2)所反映现象的原理。
合作学习4:能否提炼出大气受热过程中的重要规律和结论?请写在黑板上与大家交流。
反思评价:该方案从理解概念入手,注重学生课前自学成果的展示,课堂中可对有难度、有争议的展示结果进行讨论、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甚至应用。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循环上升的(如图3)。课堂的管理力度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均表现突出。
方案二:归纳演绎式知识建构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1:今年夏至刚过,北京迎来雷阵雨,出现“黑昼”现象。你能否用图4中的原理分析原因?
合作学习2:近些年来,全球变暖的表现日益突出,你能否用图5中的原理分析原因?
合作学习3:利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①农民总是用烟雾来消除深秋早晨的霜冻;②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雨天的昼夜温差。
合作学习4: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大气受热过程,绘图并与大家交流。
反思评价:该方案合作学习1、2的案例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原理的讨论积极热烈,加上图示的辅助,增加了学生信心,所以基本上是在完全脱离教材的前提下不断归纳演绎。对两种不同的课堂活动设计方案,学生的评价结果如表2。
对比结论:这两种设计都注重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都有帮助,但关键是要从多次不同类型和方式的活动中发现可进一步提升的教学问题,从而不断发展课堂。
建议四:关注发展,多元评价
一堂课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提升、思维培养的成功性可体现在课堂评价中。一堂有效课堂的评价也离不开通过课堂训练题和课后巩固练习的终结评价方式。如本节课可选用以下例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图6表示海陆上气温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图体现了气温的 值和 值。这种变化是由于 的变化而造成的。
(2)比较图中两条曲线:A线表示 ,B线表示 。
(3)试用地理原理分析海陆气温日变化特点不同的原因。
课后可对比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终结评价表,能帮助教师及时对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进行再认识、再解剖。发现课堂活动设计中值得肯定的方面,深入挖掘课堂活动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促进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