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维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5-07-23赵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认知外语教学意象

赵丹

摘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句话都说明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些不同的理解、感受反映到语言当中便会形成不同的表达形式。不同语言或不同语法表达形式的差异,在于言者按照语言习惯进行交际活动时选择了不同的意象。意象与人们的认知活动有关,对外语教学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语言表达形式;意象;认知;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141-03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认知语言学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结合的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智能活动的一部分,是认知过程的产物,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具体表现。这一观点可表述为:现实一认知一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左向右看为决定关系,自右向左看为影响关系。即人的认知来源于现实并决定语言的形式,语言反过来亦可对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1) Bill sent a walrus to Joyce.(2) Bill sent Joyce a walrus.(l)和(2)描述的是同样一件事情,即Bill送给Joyce -只海象。然而同样的事情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呢?传统语法认为(l)属于与格结构而(2)则属于双宾语结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上述两个例句是同义句,二者可由相同的深层结构生成。而认知语法则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所形成的意象不同。(l)里的介词to专门用来象征海象的移动方向,从而使事物的这一侧面( profile)得以突显。而(2)里没有介词to的出现,两个名词短语Joyce和Walrus并置在动词后,象征着两个事物间的距离关系,突显海象转移的结果,即Joyce拥有海象。二者的区别可以用下图表示:

意象(image,imagery)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与心理学中的“表象”有着密切关系,但并不是同一的。在英语中二者都是“image”(有时用imagery)。在汉语中,心理学中的“image”通常译作“表象”,也常译作“心象”或“意象”,认知语言学中的“image”一般只译成“意象”。在认知语言学中,Langacker把意象定义为“用不同方式对一个情形或事物进行识解的能力( ability)”。对于同一情景,人们可以由于观察的角度、范围和注意方面等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象。认知语言学意象的形成有六个维度:侧面一基础( profile -base)、详细度(level of specificity)、述谓辖域( predicate scope)、突显(salience)、识解(construal)和视角( perspective)。表象和意象都与大脑有关,表象是在没有直接感觉输入时大脑产生的类似的知觉感受,意象是大脑认识和理解某个领域内容的方式、能力并直接影响到语言的结构。因此意象理论对于语言结构分析,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启示。下面作者将逐一介绍意象形成的六个维度并指出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侧面一基础”与词汇理解

“侧面一基础”,“基础”是一个述谓涉及的认知域( clo-main),“侧面”是基础域内述谓特别突出的一个次结构,代表着这个述谓表示的内容[2i9。“侧面一基础”关系等同于完型( gestalt)心理学中图形一背景(figure-ground)关系。人们在认知事物时,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与之相关的图形和背景。图形是突显部分,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背景是衬托,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眼前的事物。心理学中的背景即认知语法中所说的基础,图形即侧面。“侧面一基础”关系在记忆单词、词义辨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hypote-nuse,uncle,tip这三个单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hypotenuse的基础是直角三角形,uncle的基础是一组有亲属关系的个人,tip的基础是一个细长物的概念。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些单词的基础之后才能明白这些单词的意义。教师便可利用“侧面一基础”的关系运用联想法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在词义辨析方面“侧面一基础”也可为教师提供一种新的讲课方法:图形事例法。例如:go,away,gone三个单词的词义分别可以用下面(c)(d)(e)三幅图表示:从上述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go的语义是一个随时间(t)发展移动的物体(射体,trajector或tr)从另一物体(地标,landmark或Im)处离开的过程。away表示移动的结果,gone则是以go的意象为基础而突显的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对比go与come的区别。与go不同come表示射体逐渐接近并进入地标范围的过程,如图(f)所示。

当然go和come的对比研究还有很多方面,go和come还是一对特殊的指示词。对此还可从语用移情方面深入研究。

二、“详细度”与写作训练

“详细度”指的是对一个述谓情形识解的精细化程度。比如,朋友对你说:“我买了一套家具/一套沙发/一套红木沙发/一套进口红木沙发。”同一情形可以从抽象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抽象的方式进行描写。观察者可以在不同详细程度上观察同一情景,得出不同详细程度的表达式。教师可以利用详细度的有关知识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般来说,要想详细描述某件事物就要使用更多的语言表达式,文章篇幅会更大,句子结构也会更复杂。因此,在写作初期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句型然后不断扩充句子内容。比如在描写人物时:可以由简单到复杂进行训练。

(3)

a. That player is tall.

b. That defensive player is over 6 feet tall.

c. That linebacker is about 6 feet 5 inches tall.

d. That middle linebacker is precisely 6 feet 5 inches tall.

从a到d详细程度依次递增,抽象程度依次递减。写作训练时可按照从a到d的顺序让学生依次写出从略到详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作意识。 三、“述谓辖域”与“部分一整体观”意识的培养 “述谓辖域”方式的“辖域”是指一个述谓在相关领域里的覆盖范围,其边界往往是模糊的。以身体部位为例,“头”“臂”“腿”的直接辖域是“躯体”,它们各自又可在较小的比例上充当其他部位的直接辖域。例如“臂”是“手”的直接辖域,“手”又是“手指”的直接辖域,“手指”又是“指节”的直接辖域。人们不能跨辖域来组织语言,例如有关眼睛的英语单词“eyeball”“eyelash”“eyelid”第一个语素是第二个的直接辖域,因此我们不能说“balleye”或者“lasheye”。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述谓辖域”概念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整体一部分观。

四、“突显”与“信、达、雅”

“突显”即注意的焦点不同,人们在认知现实世界时,会对功能上重要、形态上突出的部分加以注意,语言在表述时也会对注意的部分加以突显。对于同一情景,人们可以选取不同的部分予以注意,形成不同的意象。如上所述的“go”和“gone”的区别,“go”突显横侧面,而“gone”突显竖侧面。再如句子:

(4)

a. The daughter resembles her mother.

b. The mother resembles her daughter.

这两句话的不同之处在于a句是以女孩的母亲为参照点来描述女孩的特征,而b则与之相反。b句较a句难以接受的原因是先有母亲才会有女儿,因此在认知上a句的表达更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突显”概念可以运用到英汉互译当中,在翻译语篇时译者要选择正确的参照点,明确作者话语的突显部分从而使译文做到“信、达、雅”。 五、“识解”与情感期待 “识解”是指人们对同一个述谓情形的感知可以有不同的背景期待和假设。例如:

(5)

a.He has few friends.

b.He has a few friends.

“a few”和“few”表示的实际数量可能是相等的,差别在于“few”表示的数量是相对某一期待的量而言的,“afew”表示的数量相对于零而言。同理我们可以分析“halfempty”和“half full”的差别。在传统语法教学中,教师在讲述“a few”和“few”的区别时通常会说前者表示肯定的意思后者表示否定的意思。这样的解释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只能死记硬背词语之间的区别而无法正确使用这两个单词。教师可采用视听法(audiovisual approach)、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approach)让学生切身体会语言背后所折射出的情感期待。

六、“视角”与发散性思维

“视角”是指一个实体述谓被识解的客观性、取向( orien-tation)、设定的有利地形(assumed vantage point)和方向性等。例如:

(6) Brain is sitting on the left of Sally.

(7) The hill falls gently to the bank of the river.

(8) The hill rises gently from the bank of the river.

(9) The balloon rose swiftly.

句(6)由于视角和立场的不同而产生歧义;(7)和(8)的差别在于观察方向;(7)(8)(9)都涉及“运动”;(9)是实际的物理运动,是客观( objective)运动;而(7)(8)是说话者心目中的主观(subjective)运动。在做阅读理解时,学生经常会遇到判断作者情感态度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这方面的问题时便可从视角人手帮助学生学会区分主客观描写之间的差别。在辩论赛中,教师亦可借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七、结语

意象形成的这六个维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的意象,在对某个事物或情形识解时可能会用到不同的方式。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描写应当参照开放的、无限度的知识系统,一个词语的意义不仅是这个词语在人脑中形成的一个“情景”(situation),而且还是这一情景形成的意象。意象理论在说明词义、同义句的用法差异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解释力,同时也给予情景教学法有力的支持。把意象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很好范例。

猜你喜欢

认知外语教学意象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