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院校学生管理机制的改善与健全

2015-07-2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艺术

张 晶

(南京艺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南京210013)

一、艺术院校学生特点

1.专业性素质较强,文化功底薄弱

从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来看,多数家庭从孩子很小就重视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艺术在家长的眼里不仅仅是孩子业余生活中的一种兴趣爱好,还是孩子今后步入高校的一块敲门砖,可见艺术教育给我国教育整体发展带来的影响还是重大的。加之近几年社会形成的“艺考热”现象和我国的各大艺术类院校不断进行扩招,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专业性素质较强,文化功底薄弱”成为艺术类院校的普遍现状。从现状上分析,这是由两种原因引起:其一,较多艺术生是从小就进行专业艺术训练,刚开始专业能力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都比较好,但是为了能够在艺术类道路上有所发展,常常放弃学校的文化课去参加各类的艺术学习、比赛和学校提前批次考试,文化素质明显与同龄人拉开差距[1]。其二,一部分学生因本身成绩就不够理想,对自身的文化学习能力也没有充足的把握,相对于艺术院校文化要求相对稍低,不得不采取弃文从艺的措施,中途改变学习方向,用突击的方式为自己在艺考中争一席之位。在这样的形势下,他们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变得宽松,缺乏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导致艺术生自身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艺术类院校与文化类院校学风相比相对涣散,教育管理者难以对艺术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2.追求个性化发展,缺乏集体主义荣誉观

从艺术类学生入学的普遍情况来看,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在入学前培训费用较高,他们家庭条件优越,见识面广泛。在前期的专业素质培训中,他们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培养潜力较大,所以与一般综合类大学的学生相比,他们往往有着很高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再者艺术本身就需要一种平和、自由的环境,他们性格普遍活泼好动,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才艺。不过自由也是一种法度下的自由,他们性格张扬的一面也时常会表现出来,个别学生也会过分强调自由,通过自我的展示来彰显个性,抵触集体活动,漠视校规,不懂得去尊重别人等。

3.心理抗压能力偏低,自我管理方面欠缺

由于艺术类院校排课宽松,课余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对于大量的闲暇时间安排比较盲目,纯粹为了消磨时间而花掉的时间较多。在心理素质方面,他们存在跟风心理、依赖心理、盲目心理,当所在群体中的个别学生迷恋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不良活动时,其他人也会有效仿意识,没有理智、自觉、认真地思考过,如何积极创造性地丰富自己闲暇生活,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2]。

二、规范校园制度,开创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

1.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奖学金作为高等学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激励、奖励学生的制度,在学生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奖学金的发放,目的在于通过奖励刻苦努力、认真学习钻研取得显著成绩并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以促进学校学风的整体优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所在的南京艺术学院,奖学金设置的奖项丰富,除了国家、省级奖项外,还设置名人奖学金,如刘海粟、孙瑜、谢海燕、亚明等。但是由于奖学金涉及到经济利益,许多学生也会因为奖学金的数额变得功利起来,如此的做法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劲头,但也存在部分隐患。

2.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监督

学生干部是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学生的桥梁与枢纽,又是学生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们的作用主要是服务学校师生,助益人才培养。所以在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中,对学生干部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由于艺术类院校的特殊性,学生干部的行为模式时刻影响着校园整体的精神面貌。首先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上不容忽视,教育管理者挑选学生培养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筛选与衡量:一是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诚实守信,时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二是较强的责任意识,及时高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三是过硬的心理素质,处事时沉着冷静、善于思考[3]。四是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善于总结与提炼,掌握一定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其次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充分重视对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力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引领等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制度。不过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工作经验,大部分的艺术类高校都没有实行有效全面的学生干部监督机制。

3.多渠道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一直以来都被高校工作者所重视,艺术类院校也不例外。大部分高校都创建了心理门诊、心理咨询科室等一些封闭性的咨询场所,不过历来是收效甚微。笔者所在的艺术类学院每年都有心理普查的项目,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逐年递增,相信这并不是一个个例。艺术类学生往往单纯率真,心理防御能力差,怕与外界接触交流,这些都是导致艺术类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的一些导火索,不过更多的因素还是生活、情感与就业。很多新生刚步入校园,往往难于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容易迷失方向。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更趋向于自主,与严格单一的高中学习体系不同,更需要自我约束,不但好多学生自由散漫,缺乏细致的规划,最终考试成绩不合格,感到对父母的亏欠,最终自暴自弃。

三、构建管理体系过程中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1.以学生为本,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

引入以“学生”为本的科学理念是培养艺术类院校学生的自制力和约束力的综合体现。由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自主性较强,教育管理者不能一味地刚性要求,而是要与学生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真正地走入他们的世界,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领他们的生活,从死板机制的管理体系转变到科学化管理目标。学艺术的学生大部分重情感、讲道义,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他们信任你、喜欢你,他们便会主动地配合你的工作[4]。针对这一特点,教育管理者还应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观念,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尊重学生,通过学生管理自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做到一定意义上的公平。其实不管是哪所艺术类院校,只要我们在工作上多付出一点耐心、一点细心、一点恒心,收获的一定是满满的快乐。

2.加强学习与监管,拓宽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与能力

当前艺术类院校的教育行政管理经验更偏向于管理者的经验与直觉,缺乏专业的素质,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执行者,其专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艺术类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年龄比较年轻,缺少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他们中的一部分是本科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工作的留校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的系统业务培训;另外一部分是从其他岗位中调配过来,虽然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渗透力有待加强。由于之前从事学校的其他管理工作,他们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对大部分学生无暇顾及,往往这部分学生恰恰需要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这就导致学生工作缺乏说服力。当然仅是拓宽学习标准还是不够的,由于日常工作繁琐、艺术类高校的学生难以管理、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依旧很大[5]。

四、总结

由于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特殊性,艺术生的身上往往都具有强烈的个性,注重情感投入,情感活泼,却又缺乏集体荣誉观。与综合类大学的管理机制不同,艺术类院校的管理者更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同时,积极全面地关注学生动态,成为他们在大学中真正的领路人与指导者。

[1]李宁.用心灵浇灌艺术的花朵——音乐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1,(8).

[2]刘丹,许洪范,李伟.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张继玉.开展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

[4]赵凌云.浅析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管理科学化[J].才智,2011,(36).

[5]王小明.高职院校学生奖惩机制的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6).

猜你喜欢

艺术类院校艺术
艺术类专访心得
纸的艺术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