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德育视域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2015-07-23马文仁毛筱媛林静姗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励志适应性新生

马文仁+毛筱媛+林静姗

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学生迈向大学的第一堂课,生活德育理念逐渐被高校思政工作者所熟悉,因此探索生活德育视域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成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议题。基于此,分析当前生活德育的内涵,以我校建工学院近年来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益实践为研究对象,探索生活德育视域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生活德育;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087-02

新生的适应性教育直接影响到新生在大学期间能否顺利地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能否顺利地成长、成才并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随着高校德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生活德育视域下开展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成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议题。

一、生活德育的内涵

(一)生活德育

生活德育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德育理念。坚持德育从日常生活出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最后回归到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有道德的生活去学习道德,在道德体验中领略道德的内涵,促进思想道德的养成。其教育内容源自于学生日常生活,教育的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展开。

(二)生活德育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生活德育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形而上的政治说教,而是教育者在遵循学生个体性基础上的教育引导过程。因此,生活德育必须树立“以生为本,重视个体”的理念,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遵循大学生活德育规律,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因势利导,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自觉主动接受教育。二是尊重学生在生活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个人作为独立个体所具有的尊严和人格,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三是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体验性原则

体验是人的生命基本存在方式。体验原则主要指要让受教育者置身于现实的生活环境或人为创设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感受来引发受教者思想道德水平的自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和思想道德境界在教育者的引导下,由受教育者自己在生活阅历的基础上被诱导而获得的。在生活德育实践过程中坚持体验原则可以使受教育者把有关思想道德认识与实际的思想道德情境结合起来,从现实中得到道德教育,从而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

3.人性化原则

生活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人,德育只有将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作为基本原则,才能达到育人的理想效果。人性化原则主要指在生活德育的实践中,必须尊重个人身心发展规律,以完整、科学和准确的人的特性为依据,树立良好的“人”的意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遵循人性的制约和规范。在生活德育的实践中要体现人性化原则必须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德育过程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其次,在德育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注意挖掘当下时事热点和新鲜事例,推陈出新;第三,生活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激励性和动态性的实践活动,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

4.全员育人原则

所谓“全员育人”即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具体来说是学校的教职工共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生活德育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灌输和引导的过程,更是一个感化、熏陶和养成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服务,凡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人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所以,生活德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全员育人原则,调动所有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人员,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德育中来。

二、生活德育视域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实践探索

建工学院历来重视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特别是在生活德育理念的指导下,秉承“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工作思路,努力践行“厚德健行”的校训和“敦实鼎新”的院训,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实施生活德育工程,积极打造新型德育体系,努力培养能够引领、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的土木建筑行业的精英人才。本文旨在介绍我院在进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创新适应性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习惯教育——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心所在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2。。

对于处于适应期的大一新生,我院根据其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想习惯、生活习惯的全方位始业教育。一是推行了《青春印记》励志档案,旨在指导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客观记载学生大学期间的表现,见证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二是组织励志宣誓,在全体新生中进行题为《我能》的集体励志宣誓,让学生自己明确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唤醒学生成才主体意识,激发了成才原动力。

(二)活动育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院紧紧围绕学校学生工作和学院总体工作,以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线,按照学院“创精实建工,铸精品团队,育精英人才”的工作要求,重点建设“励志建工”学生工作品牌,深入开展“脚手架”全员育人工程,学生党建“影响力工程…‘励志建工”主题教育工程、精品团队建设工程,全面实施“优良学风工程…校园精品文化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毕业生成长援助工程”“励志助困工程”,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等十个工程建设。通过开展学雷锋和“最美”系列活动,提升学生自我修养,强化风险奉献意识;深入开展“精品团队”建设,增强基层班级活力;组织参加五四火炬接力,筹备同学节系列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开展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举办“天工文化节…水文化节”等主题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深入推进文明寝室建设,积极推进1号楼、6号楼“文化公寓”和“特色公寓”的建设,推广励志书院,布置公寓门厅,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提升公寓育人品质。

(三)学院文化——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精神沉淀

学院文化以大学精神为灵魂,以物质为载体,以实践为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深刻地内化到学院师生的精神气质中,并通过各个方面展现出来,对大学新生行为起着引导和熏染作用。

我院十分重视深化“励志建工”文化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励志讲堂”建设,举办“工程专题讲座…‘知名校友话成才”和“名人名家进校园”三大系列讲座和报告;开展“励志建工”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争做精英人才;坚持开展“励志谈心”,学院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定期与学生当面谈心;推动“励志创新创业基金”,结合课外科技竞赛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开展“励志帮扶”,加强朋辈辅导,树立优秀典型并设立励志奖学金,激励学生奋发成才;开展“励志建工”学生工作品牌建设,邀请优秀毕业生举行“畅想”主题沙龙,树立一批理想远大、成绩优异、积极创新的优秀学生典型,提高学生理想抱负水平和成才的主体意识。

(四)社会实践——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价值体现

近年来,为培养我院大学新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是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依托知名校友、土木建筑行业知名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精心推出——“师友计划”,着眼于借助校外导师的力量帮助青年学生早日认清自己的奋斗方向,确定自己的人生航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途径,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二是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围绕“走基层”“增见闻”“长才干”等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三、生活德育视域下的新生适应性教育路径创新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大学新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融人大学生活。

(一)转变育人观念,增强生活德育意识

转变育人观念是生活德育视域下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实践先导:首先,回归生活,在实践中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依托生活来进行全方位的德育;其次,注重实践,正确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的关系;第三,树立“以生为本,重视个体”的教育理念,懂得充分理解与尊重受教育者,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尊重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二)拓宽工作渠道,扩大新生适应性教育范围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拓宽工作渠道,扩大新生适应性教育范围:一是社会化途径,强调学校德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二是网络化途径,提升对网络德育的重视程度,关注并引导新生的网络社会生活,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着眼于新生身心发展需求,把德育内容直接或间接植入网络生活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三是团队化途径。

猜你喜欢

励志适应性新生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生活励志
“差钱”也演“励志”剧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励志之情对里隐 嵌名之趣联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