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外语类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研究
2015-07-23张林
张林
摘要:师资队伍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我国地方外语类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认为地方外语类高校,一方面面临师资队伍国际化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另一方面师资队伍国际化战略又是其必然的选择。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SWOT分析提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师资队伍;国际化;外语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031-03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高等学校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国际化在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和实现,离不开专业素质优秀、教学水平一流,同时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只有深入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才能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正确方向,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又好又快发展。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高校师资国际化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各种措施帮助这些国家的高校提升了竞争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美国的高校如哈佛、斯坦福大学和MIT等会通过“送出去”加“引进来”的方式来提升其师资队伍国际化的进展:一方面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到美国学习、访学和开展研究,这些优秀人才中每年都会有数千人成为外籍教师;另一方面,支持本校教师出国进行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如学习、研讨、讲学)。德国的大学在全球范围公开招聘优秀人才的同时,还通过洪堡基金会等组织专门资助高级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在中国香港,各大学几乎所有教师都有留学背景,外籍教师的比例已经超过四成。
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本质是建设一支具有跨文化教育背景的多国化、多民族化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国际化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国际化的师资结构、国际化的文化知识背景、国际化的学源结构以及国际化的人员交流。
国内对高校师资国际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大致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出现。对于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研究往往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部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制约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因素:缺乏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意识、缺少相关机制、专业教师外语水平总体不高、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有限、教师“国际化”培训机会不多等。
2.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对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战略及经验进行介绍,并探讨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对师资国际化建设的措施及效果等的分析:通过对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措施、效果及有效路径进行分析,认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可以有效地推进高校的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
4.以地方院校或特定类型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的情况为研究对象,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不同的师资国际化战略,对症下药(蒋立杰等(2012)、张典兵(2013)等)。
综上所述,国内学界往往只是将师资队伍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对于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真正内涵及评判标准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导致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无法找到准确的切入点;研究的大部分立足于宏观上、战略上的分析,缺乏对特定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研究。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在其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中,限于地理位置缺乏优势、人事管理观念较落后、国际合作实践较少、政府投入较少等原因,不仅制约了他们的一般发展,也限制了其国际化发展。而外语类院校,作为一种培养国际化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其必然选择: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培养的国际化,更有利于创设国际化校园的环境氛围。
地方性外语类高校,一方面面临着地方高校在师资队伍国际化过程中所遭遇的资金短缺、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师资队伍国际化又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因此,更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对现有师资队伍国际化战略及措施进行梳理。
本文拟通过对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分析地方外语类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特点;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SWOT模型分析浙江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过程中所具备的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借鉴其他地方外语类院校师资国际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浙江外国语学院如何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以及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二、浙江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的SWOT分析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优势学科,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立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现有专任教师357人,其中教授66人(占19%,其中50岁以下教授41人,占教授总数的6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5人(占35%),外语类专业绝大部分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学校聘请20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常年有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近20人。
(一)浙江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的内部优势分析
1.体量较小,但发展势头较猛。由于2010年才转型为外语类本科院校,原有师资结构中,语言文学特别是外国语言文学的师资力量所占比例较小。2010年以来,随着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师的海外经历,外语类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有海外留学经历;更多地鼓励在职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2014年浙江省高校国际化建设我校排名第一。
2.作为外语类院校,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具有优势。作为外语类院校,学校的定位是服务地方发展,致力于培养外经贸人才,同时积极开展拉美等地区的国别研究及浙江文化走出去。因此需要的海外人才主要集中在语言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关系、政治学几个学科。学校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的特色化办学及相对较多的发展空间也成为相关学科的海外人才优先考虑的因素。
3.学校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待遇相对较高。针对急需语种专业、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在待遇上远高于无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
(二)浙江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的劣势分析
1.原有师资结构不合理,包袱较重。由于我校前身是浙江教育学院,原有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中,教育学、理工类占较大比例,语言文学类特别是小语种的教师比例较小,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与学校目前的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差距。
2.学校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较少。由于学校的发展历史较短,体量较小,所获得公派留学的名额有限,与国外院校的校际合作也处于发展阶段,校际互访、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无法满足我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校教师出国进修、国际交流合作。
(三)浙江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分析
1.学校定位。我校是浙江省内唯一一家公办本科外语类院校,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为学校的教育国际化特别是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学校在省内吸引海外人才,集聚国际化资源。
2.学校教师立足于服务浙江外经贸领域。浙江省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济大省,与国外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我校作为浙江省内唯一一家公办本科外语类院校,积极服务于浙江省经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需求。拉美区域研究正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智库。注重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融合,实施外语复语式、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专业核心课程全外语和双语教学。以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为特色。
(四)浙江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的挑战分析
1.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质量保障。选派教师赴海外高校学习或从事科研活动有利于其丰富专业知识,开阔国际视野,最终提高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短期的交流为主,时间太短,使得访学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2.师资国际化工作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困难,如果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讲,国际化所显现出来的各种好处在短时期内难以见效,而且所花费的成本往往是较大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并不利于学校短期的发展。同时,在职人员进修过程中,如何协调进修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也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三、浙江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鉴于学校所处发展阶段及具体情况,应在现有师资队伍基础上,结合学校各学科及专业的特色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大对有海外教育背景的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力度,创设利于教师队伍国际化发展的制度与环境,着力实现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多样化。通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提升,创造更多可能的条件,使教师有机会学习国外先进成果,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及教学手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水平,反哺教学,惠及学生,加强学校专业化特色优势,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
(一)拓宽渠道,鼓励教师“走出去”
鉴于地方高校的特点,存在着发展时间较短、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低、人才引进及人才进修的资金及政策短缺等先天劣势,学校现在还不可能通过短期内大量招聘海外教师任教的方式来加速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因此,需要多管齐下,积极为教师走出国门提供机会。首先,通过国家公派、省公派等留学项目及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的经费资助,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派科研能力强、专业基础较好、外语水平较高的老师出国留学、访学;其次,通过与国外高校、机构之间建立国际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校际之间的互访、进修;第三,加强对教师的外语培训。
(二)长远规划,将海外人才“引进来”
首先,应该制定符合实际的国际化人才引进制度,通过制度来完善海外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合理规划人才引进工作;其次,灵活用人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等,采取全职或兼职、长期与短期结合的方式,实现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对接;第三,加大海外人才引进的资金投入,积极创造条件,在工资报酬、科研启动经费、住房补贴、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较好的保障,同时,学校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积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实现师资队伍国际化,除了送出去、请进来,还要为国际化人才搭建交流的平台。即宽松的政策、便利的研究条件、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实现师资队伍国际化的重要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去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供资助。
(四)强化国际化理念,建立合理的评估考核机制
先进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首先强化国际化建设的理念,全校上下应加深认识,加大投入,在人才引进政策、进修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完全的支持和保障,努力形成从上到下重视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局面。针对引进人才,通过优厚的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的晋升空间来提升其归属感;针对出国进修的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科研激励机制发挥杠杆和引导作用,如出国期间考核标准适当降低,出国进修人员在职务或者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