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时代高度写历史

2015-07-23张树军

百年潮 2015年7期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历史

张树军

“历史”一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人类过去所经历的一切事件和进行的活动,二是人类对过去事件和活动的记述和认识,前者是客观历史存在,后者是对历史的主观认识。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哪怕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也不可能完全复原。历史上留下来的资料,即便这份资料是真的,也不一定记述的是真实的历史。这就需要今天研究历史的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站在时代的高度,来重新鉴别资料、审视历史。但今天的人研究和编写历史,绝不只是为了复原历史。这就有一个按照历史原貌写历史和站在时代高度写历史的关系问题。因为,任何时代写历史,都是根据那个时代的人的眼光、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写的。

站在时代高度写历史,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随意篡改历史,更不能任意编造历史。但是,写历史选择什么、取舍什么,则取决于现在写历史的人的时代眼光,取决于现实的需要。为什么一代一代人反复地研究一段历史呢?就是因为每个时代的人站在时代高度再去研究某一段历史的时候,肯定会比前人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就是同一代人,也有反复研究一段历史的时候,那是因为过去对这个历史问题没有注意到或注意得不够。历史发展到今天,形势发展到现在,需要注意研究这个历史问题了,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了,于是又重新寻找问题、研究问题。

站在时代高度对党史问题进行评价,要注意分析当时的评价、后来的评价、今天的评价,站在今天认识的新高度、新角度,努力作出既符合历史事实又体现时代眼光的新认识、新评价。龚育之讲过,对历史的认识有几个层次:一是事情发生的当时是怎么认识的,二是后来总结时是怎么认识的。比如对1956年以前的经济建设,在当时是一种认识,后来总结时又是一种认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就说过去若干重大经济关系处理得不够好,就是后来总结时的认识;到1958年3月成都会议和1960年写《十年总结》时,毛泽东进一步批评了工业建设过去是照搬苏联。这些都属于第二个层次。再一个层次,是几十年后邓小平的认识。他说,搞社会主义,方向是对的,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搞社会主义,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在写这段历史时,不仅应该写清楚当时是怎么认识的,即写清楚第一个层次的认识,还应把1958年、1960年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认识引入对历史的考察和叙述,使之比较丰满,并提升到新的认识高度。

评价历史,不站在时代高度就看得不深不远,但站在时代高度评价历史,主要是看对历史的前进增添了什么尤其是增添了多少新的东西。无论是写成绩还是写失误,下结论、作评价时都要留有余地,考虑到历史的发展变化,尽量把问题说得周到一些,更不能自相矛盾。比如,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但是存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那“四个过”,即过急、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单一,今天回过头看,还不仅是“四个过”。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来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方面单一了,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就是要改革那时确立起来并在以后强化了的一些不适宜的体制机制。所以,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还应该联系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不能因为后来实行改革开放而低估甚至否定以前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又不能不顾后来的改革开放而把以前的成绩写得太满。如果写得太满,读者就会对后来的改革开放感到不好理解。所以,要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联系上来看问题。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历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邓小平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
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历史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