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云霄县三化螟发生动态及原因分析

2015-07-23林来金何冬吟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残留量越冬田间

林来金,何冬吟

(福建省云霄县农业局,福建 云霄363300)

水稻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t)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该虫在我国南方稻区常年危害,常造成大范围严重灾害[1-3]。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目前国内记载只为害水稻[4]。根据1983 -2003年福建省云霄县历史资料记载,云霄县三化螟一年发生4 代,主害代为第2、4 代,频发次数高,分布面广,为害偏重,发生动态及为害程度与我国南方大部分稻区相似。在这20年间,三化螟成为了云霄县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主害代白穗率一般在0.85% -3.68%,常年发生面积6 200 -9 000 hm2,占水稻种植面积(13 840 hm2)的45% -65%。1983 -2003年中等发生年份有7年,占35%;中等偏重发生年份有8年,占40%;严重发生年份有5年,占25%。本研究调查了2004 -2013年云霄县三化螟发生为害情况,以期为当地水稻三化螟的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灯下诱蛾

监测点位于云霄县东厦镇竹塔村,是东厦镇粮食生产大村,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监测面积220 hm2,监测时间为2004 -2013年。采用黑光灯灯下诱蛾的方法,对云霄县三化螟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诱虫灯为20 W 黑光灯,波长360 nm,灯高距地面1.5 m,开灯时间为19:00 至次日7:00。集虫漏斗下装毒瓶,每天早上8:00 记载灯下诱集的三化螟虫量,统计每月诱集数量。

1.2 越冬虫量调查

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30%)调查越冬虫口基数。选取有代表性田块3 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在翻耕冬种田,每点调查面积10 m2,拾取5 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在冬闲田,每个田块每点随机拔取30 丛稻桩,仔细剥查稻桩上三化螟的越冬虫数。采用加权平均法统计三化螟越冬虫量。

1.3 白穗率调查

在三化螟第2、4 代发生盛期,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田块3 块。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块田调查200丛,计算其中的被害株,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田间白穗率。

1.4 数据调查

从云霄县农业局获取当地每年水稻种植面积、冬种面积以及三化螟发生面积、防治面积等相关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化螟灯下种群消长动态

2004 -2013年,三化螟灯下始见期最早年份为2009年3月21日,其他年份灯下始见期在4月份上中旬(表1)。一般每年4 -10月均能诱集到三化螟。从年度发生动态来看,2004 -2009年灯下诱蛾量略有回升,2009年之后则直线回落。10 a 间,云霄县三化螟年度灯下诱集量差异较大。2009年由于外来虫源迁入,灯下诱集量为4 068 头,达年度诱集量最高。之后几年,灯下虫量锐减,至2013年诱集量最少,仅10头。从月份发生动态来看,每年4月份起虫量开始明显上升,7月份达全年最高峰,7月之后虫量开始直线回落,至10月份仅诱集到零星虫量。

表1 2004 -2013年云霄县三化螟灯下螟蛾诱集量1)Table 1 Quantities of T.incertulas adults under trap lamps in Yunxiao County from 2004 to 2013

2.2 三化螟田间残留量消长动态

由表2 可知,2004 -2013年越冬虫量、主害代残留量及白穗为害程度总体属轻发生。从年度消长动态来看,三化螟田间残留量与灯下诱集量消长动态基本一致,从2004 -2009年田间残留量略有回升,其中2009年越冬残留量和主害代第2、4 代残留量均达到最高峰,分别为8 100、8 500、9 000 头·hm-2。2009 -2013年三化螟田间残留量及白穗为害率均呈急剧下降趋势。

2.3 三化螟发生面积与水稻面积、冬种面积的比较

由表3 可知,2004 -2013年云霄县水稻三化螟发生为害总体趋势偏轻。除2009年以外,2004 -2013年度发生面积在150 -2 000 hm2,占年度水稻种植面积的1.3% -15.87%。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种植结构调整或耕作模式改变,导致了螟虫种群结构的改变。2004年以前,三化螟一直是当地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为害程度明显比二化螟、大螟重;2004年后,三化螟发生面积少,为害程度轻,演变为当地水稻次要害虫,而二化螟上升为主要害虫。三化螟是专食性害虫,晚稻收割后,均以老熟幼虫在稻桩茎秆组织中越冬。调查表明,冬种面积大的年份,当年的三化螟发生程度轻,发生面积少,主要是由于冬种翻耕溶田破坏了三化螟越冬场所,使在稻桩越冬的三化螟幼虫不能顺利发育,有效降低了螟虫越冬存活率及越冬基数,大大减少了当年三化螟有效虫源。

表2 2004 -2013年云霄县三化螟越冬虫量与主害代发生为害情况1)Table 2 Overwintering population and occurrence of T.incertulas in Yunxiao County from 2004 to 2013

表3 2004 -2013年云霄县三化螟发生面积变化情况1)Table 3 Variation of occurrence area of T.incertulas in Yunxiao County from 2004 to 2013 hm2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2004 -2013年云霄县三化螟灯下诱集虫量、田间残留量、主害代白穗率及大田发生面积总体呈现偏轻发生趋势。灯下诱蛾量分析表明,2004 -2013年间诱蛾的高峰期均出现在每年7月份。其中2009年7月灯下出现明显突增现象,说明水稻三化螟不仅仅是定居性害虫,同时还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这一现象与关瑞峰等[5]、高兴华等[6]研究发现三化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一致,但能否表明该害虫具有迁飞现象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04 -2013年云霄县三化螟田间残留量及其发生为害情况分析表明,水稻三化螟田间残留量(越冬基数、主害代残留量)与冬种面积所占比例密切相关。冬种面积越大的年份,则该年三化螟田间残留量少,为害程度轻,发生面积少。主要是由于冬种翻耕溶田破坏了三化螟赖以生存发育繁衍的越冬栖息条件,恶化其发育环境,造成虫源总基数降低,这是三化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7-10]。

综上所述,随着冬种面积不断扩大,除非出现大量外来虫源迁入,云霄县三化螟发生为害将持续偏轻发生趋势,在防控上只需采取兼治或挑治即可。

[1]方继朝,杜正文,程遐年,等.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J].昆虫学报,2001,44(3):337 -344.

[2]蓝学明,杨凤,梁葵珍.三化螟种群动态分析及防治[J].昆虫知识,2002,39(2):113 -115.

[3]陈惠祥,胡加如,冯新民,等.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进展与现状[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3):274 -277.

[4]龙梦玲,谢茂昌,兰雪琼,等.近年广西水稻三化螟发生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8):25.

[5]关瑞峰,姚文辉,王茂明,等.福建省水稻螟虫种群发生变化及原因初探[J].华东昆虫学报,2008,17(1):63 -70.

[6]高兴华,田景花,陈鹏.2001 -2011年云南勐海三化螟种群动态规律[J].云南大学学报,2012,34(3):370.

[7]李其明,林英.博白县水稻三化螟发生趋轻原因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7):25.

[8]向玉勇,张帆,夏必文,等.我国水稻螟虫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1):21 -23.

[9]黄怡兵,胡三英,吴英.咸宁市三化螟轻发生原因浅析[J].湖北植保,2012(3):47 -48.

[10]郑秀芳.同安区水稻三化螟历史发生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13(1 -2):73 -74.

猜你喜欢

残留量越冬田间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田间地头“惠”果农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水蛭越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