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

2015-07-23陈华东翁滢渌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运动员

王 栋,陈华东,翁滢渌,李 娜



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

王栋1,陈华东2,翁滢渌1,李娜1

摘要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运动反社会行为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成为运动道德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研究采用运动员道德意识量表、运动反社会行为量表和运动道德推脱量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测查,旨在考察运动员道德意识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即探究运动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SEM)发现:(1)运动员道德意识可以对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运动道德推脱可以对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关系中起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说明:道德意识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在运动中越少会使用运动道德推脱,也越少从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道德意识既可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又可通过运动道德推脱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结果提示,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当加强对运动员道德意识以及运动道德推脱方面的教导,以更好地预防和降低我国运动员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运动员;道德意识;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为

运动反社会行为是指,运动员个体表现出的伤害他人或使他人不利的行为[1]。近年来,由于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商业化和功利化的过度强调,导致运动反社会行为事件频发,这无疑会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2011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加强运动员的道德作风和行业作风建设,开展运动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显然,日益频繁的运动反社会行为已构成不容忽视的体育社会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3]。从现有研究看,运动反社会行为的研究大都是以对手为指向[4-5]。近期,M.KAVUSSANU等[6]研究表明,队友间同样也会发生运动反社会行为,如辱骂、嘲笑和讽刺队友等。队友间的运动反社会行为势必会影响运动队的团结与和谐,而以队友为指向的运动反社会研究还尚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因此,本研究在以对手为指向的运动反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对以队友为指向的运动反社会行为进行探究。

I.D.BOARDLEY等[7]认为,运动道德相关研究应当注重探寻和解释运动员做出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前因。目前,探讨运动反社会行为的有效预测变量也已成为运动道德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在探究的众多预测变量中,道德意识是极为重要,但又较少受研究者们关注的变量[8]。道德意识(moral awareness)是道德行为理论探讨的中心问题,是指个体对道德情境的识别与解释,具体而言,道德意识是个体对情境中道德内容的觉察,以及对潜在决定或行为如何影响他人的意识[9-10]。如果个体不能识别情景中的道德成分,就可能基于非道德上的考量做出行为决策。在竞技运动中,由于运动情景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运动员经常面临许多极难抉择的境况。这时,由于运动员的道德意识较为模糊,其对运动中道德现象的认知可以基于不同的角度,如战略、道德或者两者结合。通常,如果个体仅从战略角度看待运动中的道德现象,往往会忽视其中的道德成分(即不能识别情景中的道德成分),运动员就可能做出运动反社会行为。可见,运动员的道德意识对运动员的道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虽然道德意识可以对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却鲜有研究从实证角度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11]。S.A. GAINES[11]对407名运动员研究后指出,运动员的道德意识与欺骗和侵害行为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低道德意识水平的运动员展现出了更多的不道德行为,同时使运动员形成了不良的道德认知倾向,这种不良的认知倾向又使个体道德的自我调节功能失效,从而使运动员可以摆脱不道德行为带来的罪责和内疚感,形成运动道德推脱。

运动道德推脱是指,运动员个体产生的特定认知倾向,包括在认知上重构自己的行为使其伤害性更小,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在行为后果中的责任和降低对受伤者的认同等[8]。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员个体大都建立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或道德原则,这些标准或原则在道德上起自我调节功能,可以监督个体的道德行为。当个体的行为决策与内在道德标准存在冲突时,会导致个体产生负性情绪,如罪责和内疚感等。通常情况下,个体为避免获得这些负性情绪,个体的行为决策往往与其内在道德标准相一致,但运动道德推脱却可以通过相应的机制使这一自我调节功能失效,从而使运动员在从事运动反社会行为后仍能摆脱自身罪责和内疚感。目前,已有研究对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探究,结果也较为统一,即运动道德推脱可以正向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12-13]。如I.D.BOARDLEY等[12]指出,运动道德推脱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K.HODGE等[13]对运动道德推脱与兴奋剂态度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结果;王栋[14]对我国运动员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可见,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反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运动员道德意识、运动道德推脱和运动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按照班杜拉(ALBERTBANDURA)的道德推脱理论,个体在做出反社会行为时会通过道德推脱来使道德自我调节功能选择性地激活或失效,从而摆脱做出反社会行为后产生的负面情绪体验(如内疚等)。据此认为,运动道德推脱可能会在运动员道德意识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关系中起中介效应。因此,本研究拟对道德意识、运动道德推脱和运动反社会行为三者关系进行实证探究,以期通过本研究为预防和降低我国运动员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提供实证及理论上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被试

研究以福建省省队运动员为被试,共发放问卷97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为86.6%。有效样本中,男性55人(66.3%),女性28人(33.7%);一级以上20人(24.1%),二级63人(75.9%);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1.01岁(SD=1.264);平均训练年限为6.10年(SD=2.472);运动项目涉及篮球、排球、跆拳道、拳击和散打等。

1.2研究工具

1.2.1运动员道德意识量表采用S.A.GAINES[11]编制的运动员道德意识量表,共8个条目(皆为反向计分),分为欺骗和侵害2个分量表。其中,欺骗分量表包含4个条目,如“假装受伤获得不公平优势是可以的”;侵害分量表包含4个条目,如“在言语上激怒、伤害或扰乱对手是可以的”。量表采用李克特4点评分法,作答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员的道德意识水平越高,先前研究已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1]。在本次研究中,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χ2=18.98,df=16,χ2/df= 1.19,GFI=0.94,CFI=0.95,RMSEA=0.05。总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7,欺骗和侵害分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75和0.79。

1.2.2运动反社会行为量表采用祝大鹏[15]修订的运动反社会行为量表,共15个条目,分为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2个分量表。其中,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包含5个条目,如“打击、讥讽表现不佳的队友”;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包含10个条目,如“用手势或语言挑衅对方队员”。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作答分越高表示运动员从事相应的行为越频繁。在本次研究中,总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5,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分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8和0.92。

1.2.3运动道德推脱量表采用王栋[14]编制的运动道德推脱量表,共20个条目(反向计分3题),分为行为重建、有利比较、非人性化、非责任和委婉标签5个分量表。其中,行为重建包含6个条目,如“欺骗裁判是可以的,并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有利比较包含5个条目,如“与打架相比,口头挑衅对手是可以的”;非人性化包含3个条目,如“可恶的对手并不值得把他们当人来看”;非责任包含3个条目,如“运动员受到队友的鼓动而伤害对手,运动员应该受到责备”;委婉标签包含3个条目,如“对对手动武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比赛规则”。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作答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越高。在本次研究中,总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7,各分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3,0.71,0.64,0.62和0.61,虽然有些分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较低,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仍属于可接受的范围[16]。

1.2.4施测与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以省队运动员所在运动队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主试是由事先经过培训的3名运动心理学研究生担任,所有数据均在SPSS16.0和AMOS17.0上录入,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均由运动员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根据周浩和龙立荣[17]的建议,采用统一施测、反向计分、强调匿名性和保密性等进行程序控制。在数据回收后,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10个,第1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1.17%,小于临界值40%,表明共同方法偏差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2.2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对运动员道德意识、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四者的相关性检验发现: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道德推脱(r=-0.267,P<0.05)、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r=-0.253,P<0.05)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r=-0.323,P<0.01)呈显著负相关;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r=0.544,P<0.01)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r=0.608,P<0.01)呈显著正相关(见表1)。说明,运动员道德意识、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两两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下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

表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Tab le1 Descriptive statisticsand facto rcorrelatio ns am ongm o ral awareness,sportm oraldisengagem ent,and antisocial Behavior (opponen tsand teamm ates)

2.3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温忠麟等[18]认为,如果自变量X可以通过变量M对因变量Y产生影响,则将变量M称为中介变量。从先前分析可知,运动道德推脱可能会作为道德意识、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的中介变量。因此,研究以运动员道德意识为自变量,以运动道德推脱为中介变量,分别以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为因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在AMOS参数估计方法选取时,对于样本较小的研究而言,采用一般最小平方法(GLS)所获得的估计值较佳[19]。因此,研究选取GLS法对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的计算。

2.3.1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可知,运动员道德意识既可以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γ=-0.38,P<0.05),也可通过运动道德推脱(γ=-0.52,P<0.001)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γ=0.42,P<0.01),说明运动道德推脱在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见图1)。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为0.52×0.42= 0.22,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0.22/(0.22+0.38)=0.37,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分别为χ2=166.15,df=132,χ2/df=1.26,GFI= 0.91,CFI=0.94,RMSEA=0.05。从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看,都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和要求[20]。

图1 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图Figure1 Structuralm odelo fm oralawareness,sportm oral d isengagem en t,and an tisocial behavio r-teamm ate

2.3.2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可知,运动员道德意识既可以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γ=-0.43,P<0.001),也可通过运动道德推脱(γ=-0.34,P<0.05)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γ=0.38,P<0.01),说明运动道德推脱在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之间同样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见图2)。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为0.34× 0.38=0.13,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0.13/(0.13+0.43)=0.23,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分别为χ2=261.53,df=227,χ2/df=1.15,GFI= 0.90,CFI=0.91,RMSEA=0.04。从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看,也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和要求[21]。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道德意识水平越高的运动员越少使用运动道德推脱,也越少从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这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11-12]基本一致。如S.A.GAINES[11]研究指出,运动员的道德意识与运动道德推脱、欺骗和侵害行为呈显著负相关,运动道德推脱与欺骗和侵害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王栋[14]对我国运动员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果。究其缘由,这或许是因为道德意识水平越高的运动员越能够清楚地识别运动情景中较为模糊的道德成分,也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的健康等造成伤害,从而坚守自己的道德标准或准则,做出与内在道德标准相符的道德行为决策。故而,不太会从战略角度看待运动中的道德问题,也就不太可能使用运动道德推脱,并从事运动反社会行为,四者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为后续的中介效应分析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的目的在于,揭示运动员道德意识是如何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的。从模型验证可知,不论是以队友为指向的运动反社会行为还是以对手为指向的运动反社会行为,运动道德在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关系中都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见图1、图2)。这表明,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不会因运动反社会行为的指向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也说明,运动员道德意识、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之间存在逻辑上的明确关系,即道德意识既可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又可通过运动道德推脱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这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7]相似。如I.D.BOARDLEY 等[7]对目标定向与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运动道德推脱在这一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又如K.HODGE 等[13]研究指出,在受控动机与兴奋剂使用态度关系中,运动道德推脱同样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本研究表明:(1)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道德推脱均对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预测作用;(2)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关系中起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可能的解释是,运动员个体在做出不道德行为时,首先会通过运动道德推脱及其机制使个体内在的道德自我调节功能失效,从而摆脱自身罪责和内疚感,做出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此外,相对于运动员道德意识的直接效应,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7%和23%。这表明,在看到运动道德推脱效应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运动员道德意识对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的直接效应。而且,也应看到在不同指向的运动反社会行为中,运动道德推脱中介效果占总效应量也有所不同,这提示,应当重视不同指向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区别。研究提示,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当加强对运动员道德意识和运动道德推脱方面的教导,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我国运动员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图2 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图Figure2 Structuralm odelofm oralawareness,sportm orald isengagem en t,and an tisocial behavior-opponen t

整体而言,本文从实证角度探析了运动员道德意识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但由于研究的被试量较小(适合于本研究的福建省省队运动员人数有限),使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目前对于AMOS分析所需要的最小样本量尚存在争议,如侯杰泰等[22]认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量应在100人以上;但H.W.MARSH等[23]认为,如果用于研究的量表信效度够好,且研究得出的结论与理论假设相符,小样本研究结论也应当被认可。从本研究看,研究所选用的量表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所得研究结论也与理论假设相符,这使文章的研究结论具有了可靠性和准确性。但为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将来的研究应当在扩大被试样本量的同时重复本研究。此外,本研究并未验证具体推脱机制的中介效应,因此,将来的研究可以在本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具体推脱机制在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中的中介效应。

4 结 论

(1)运动员道德意识可以对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运动道德推脱可以对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道德意识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在运动中越少使用运动道德推脱,也越少从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

(2)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关系中起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说明,道德意识既可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又可通过运动道德推脱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

参考文献:

[1]BOARDLEY I D,KAVUSSANU M.Dev elo pm en tan d validat ion of the m o rald iseng age m en tin spo rtscale[J].Jou rn al o f Spo rtand Exercise Psycho l ogy,2007,29(5):608-628.

[2]KAVUSSANU M.Mo tivational p redi cto rs of p rosoc ial and anti socia l be havi or in foo tbal l[J].Jou rnalo f Spo rt s Sciences,2006,24(6):575-588.

[3]KAVUSSANUM.Mo ralbehav iorsinsport:A criticalrevi ewo ftheliterat ure[J].In t ernat iona l Review o fSpo rtand Exercise Psychol og y,2008,1(2):124-138.

[4]SAGE L,KAVUSSANU M.Mu ltip le goa l orie ntat ionsas p redi cto rs o f m o ralbehav io rin you t h socce r[J].TheSpo rtPsycho l og i st,2007,21(4):417-437.

[5]SAGE L,KAVUSSANU M,DUDA J.Goalorie ntat ionsandm oraliden tity as p red i cto rs o fp rosoc ial and an ti socia l func tio n ing in m aleassoci ation foo tbal l p lay ers[J].Jou rnalo fSpo rt s Sciences,2006,24(5):455-466.

[6]KAVUSSANUM,BOARDLEY I D.TheProsoci alandAntisocia l Beha vio r in SportScale[J].Journalo f Sportand Exercise Psycho l ogy,2009,31 (1):97-117.

[7]BOARDLEY I D,KAVUSSANU M.Effects of goa l orie ntat ion and per ceived value o f toug hnesson anti socia l behav ior in socce r:The m e d iat ing roleo fm o rald iseng age m en t[J].Journalo fspo rtand exe rcise psycho log y,2010,32(2):176-192.

[8]陈作松,王栋.运动道德推脱的研究评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4):8-13.

[9]BUTTERFIELD K D,TREVIN L K,WEAVER G R.M o r al aw a renessin businessorga nizat ions:In fluence s o f issue-rela ted and socia l cont ext factors[J].Hum an Relatio ns,2000,53(7):981-1018.

[10]郑信军,岑国桢.道德敏感性:概念理解与辨析[J].心理学探新,2009,29(1):10-13.

[11]GAINES S A.Ante cede ntso fm oraldiseng age m entin sport[D].Indi ana:Pu rdue Un iv ersit y,2010.

[12]BOARDLEY I D,KAVUSSANU M.The in fluenceo f socia l vari ab le s andm oraldiseng age m entonp rosoc ial andanti socia l behav iorsin field hocke y and netb all[J].Journ al o f Sport s Sciences,2009,27(8):843-854.

[13]HODGE K,HARGREAVES E A,Gerrard D,et al.Psycho l ogi cal m ech anism sunderl yingdopi ngatt itud esin sport:Mot ivatio n andm oral d iseng age m en t[J].Jou rnalo f spo rtand exe rcise p sycho log y,2013,35 (4):419-432.

[14]王栋.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及其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3.

[15]祝大鹏.体育比赛中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量表中文修订版的检验[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2):170-173.

[16]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77-82.

[17]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42-950.

[18]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9]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2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27.

[20]SHARMA S,MUKHERJEE S,KUMAR A,etal.A sim u lat ionstud yto inve stiga te theuseo fcu to ff valuesfo rassessing m odel fit in cov aria nce struct urem odel s[J].Journa l o fBusine ss Resear ch,2005,58(7):935-943.

[21]方敏.青少年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介式调节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2):45-49.

[22]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5-127.

[23]MARSH H W,HAU K T.Con f irm at ory factoranal ysis:Strat eg i es fo r sm allsam p lesizes[J].Stat istical strat eg i es forsm allsam p leresearc h,1999:251-284.

中图分类号:G 80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00(2015)04-364-05

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5.04.017

收稿日期:2015-03-16;修回日期:2015-06-22;录用日期:2015-06-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YJA890002);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14C070)

作者简介:王栋(1986-),男,山东诸城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运动心理学。

作者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17;2.福建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建福州350108。

Relationship between M oral Awareness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Sport: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he Sport MoralDisengagement

WANG Dong1,CHEN Huadong2,WENG Ying1u1,LI Na1
(1.Schoo1 of PE and Sport Science,Fujian Norma1 University,Fuzhou 350117,China;2.Dept.of PE,Fujian Medica1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Antisocia1 behavior never ceases in sport which has caused wide pub1ic concern over the recent years,how to effective1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ntisocia1 behavi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under discussion for sport mora1 domain research.The Ath1ete's Mora1 Awareness Sca1e,Mora1 Disengagement Sca1e in Sport,and Antisocia1 Behavior Sca1e in Sport were administered to Chinese ath1etes,aimed to examine mora1 awareness how to effect the antisocia1 behavior in sport,name1y,investigated sport mora1 disengagement as a mediator of this re1ationship.Resu1ts of SEM indicated that,(a)mora1 awareness cou1d significant negative1y predict sport mora1 disengagement and antisocia1 behavior(opponents and teammates)in sport;sport mora1 disengagement cou1d significant positive1y predict antisocia1 behavior(opponents and teammates)in sport and(b)this re1ationship of mora1 awareness and antisocia1 behavior(opponents and teammates)were mediated partia11y by sport mora1 disengagement.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high mora1 awareness'ath⁃1etes 1ess engaged in antisocia1 behavior(opponents and teammates)and the use of sport mora1 disengagement,mora1 awareness affects antisocia1 behavior (opponents and teammates)was direct1y and indirect1y.This suggested that when we carry on the professiona1 ethics for ath1etes shou1d take mora1 awareness and sport mora1 disengagement into account,which wi11 he1p us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ntisocia1 behavior.

Key wordsath1etes;mora1 awareness;sport mora1 disengagement;antisocia1 behavior in sport

猜你喜欢

运动员
有几名运动员
运动员爱吃香蕉,你适合吃吗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你好,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少了几号运动员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